明年就五十周年了,什么时候能给你正名呢?
补充一下日本台版哆啦A梦的东西。

在1973年有泰罗奥特曼,机械人刑事,电脑奇侠01,假面骑士V3,魔神Z这几个几乎逼近(甚至超越)收视率20%的特摄作品。再加上同年动画和特摄加在一起超过25部。如此激烈的竞争对手之中,能够超过5%,最高到9.0%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与其他大热作品相比较,哆啦A梦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吸引孩子的地方。而电视台也已经续签了一季度的合同,并且对如今的收视率很满意,还出资请制作组人员去郊外旅游。
哆啦A梦是一部没有在漫画杂志而是在学习杂志上连载的不算知名的漫画,而且只连载了三年,很多剧情太短不足以改编成25分钟一集的故事。于是动画组征得藤本老师的同意后对漫画进行了改编,并正式奠定了今后每周25分钟两集的播放形式(当然朝日版有两三年的时间是带番组试水的形式)。并且首次采用了每集使用的固定服装设定来节约成本的作画方式,包括首次采用女性声优为哆啦A梦重新设定声音,声优阵容后面也在更换角色后几乎以原班人马回归了朝日版。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仔细对照朝日版初期。会发现很多作画与日本版非常相似。特别是作画崩坏的地方与目前找到的日本版作画崩坏如出一辙。这也是很合理的,因为A制作(现在的shin ei)本身就是日本电视动画公司的外包工作室。所以实际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日本版哆啦A梦的画崩画面,有极大概率是朝日版制作组的人画的。
至于符不符合原作这个问题,藤本在早期并不在意这个问题。因为最开始和p制作公司鹫巢富雄商谈特摄版哆啦A梦的时候,二人和鹫巢相谈甚欢,甚至决定把哆啦A梦设定为“来自太空的宇宙猫”。可见藤本并没有拘泥于原作,或者倒不如说翻看日本台版哆啦A梦播放列表之后,会发现很多都是出自早期本身和现在故事风格相差很多的故事,台词和人设也都是取自早三年的漫画短篇。甚至歌词也是藤本自己写的。
总体来说,根据对于当年观众的走访和staff的证言,日本台版哆啦A梦并没有官方所说的那么不堪。倒不如说更像是shin ei动画试图掩盖自己曾经是日本电视动画公司的代工工作室的过去而对前东家进行恶意打压。日本台版完结的原因是因为公司社长卷款而逃,制作组没有经费,只好被迫完结,公司也负债清算倒闭。
而藤本实际上在完结后,还送礼找到staff们,希望他们有机会继续做下去。但是对于希望哆啦A梦能给自己翻身的藤本而言,不管是不是动画本身的错,对他都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儿。
所以后来朝日版播放时看到日本版重播,藤本的愤怒,在相关人员眼里更像是一种没道理的“迁怒”。事后藤本也找到staff致歉,表示自己支持日本版动画公开。但出于藤本病逝以及小学馆和shin ei的高压,本作一直没有公开机会。
00年代起,制作主任真佐美纯不断举办无偿放映会,让很多日本哆啦爱好者看到了传说中的作品,坊间开始对日本版表示赞赏和对官方这种对作品的“单方面迫害”的态度表示不满。但是碍于日本人做事温吞的态度,此事没有任何进展。目前全集胶片全部尚存,并保管在调色公司imagica的仓库里。而真佐美先生则自己购买了九话的使用权,并刻录成DVD妥善保管。
最后用真佐美先生的一句话结尾:“作品是好作品,是我们所有人起早贪黑领着微薄的薪水为爱发电做出来的。现在很多人就仅凭借三言两语就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作品展开单方面批判,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也因此我才选择站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剪辑的工作室就在藤子组合的工作室楼下。而且负责沟通的制作人员每天都带着剧本和设定稿在工作室等着两位老师有时间就给他们过目,都是经过同意才敢使用的。
所以说,“不符合我的原作”,“staff从来没有找过我”这种推卸责任的话,从根本上被当事人拆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