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第三十六节 第二国际的崩溃及其原因
第三十六节 第二国际的崩溃及其原因
当一九一四年八月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世界各国的社会民主党,除了俄国、塞尔维亚以及后来的意大利的社会民主党以外,都转到了本国政府一边,并且亲自支持这场掠夺性的屠杀,而不是向战争宣战和发动工人进行起义。就在同一天,法国和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在国会里投票赞成本国政府的战争拨款,从而发出了支持强盗政府的信号。社会党不去进行反对罪恶的资产阶级的总起义,反而各自站到“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旗帜之下。战争在社会党的直接支持下爆发了,社会党的领袖们背叛了和出卖了社会主义。第二国际从此就可耻地灭亡了。
有趣的是,一些社会党的机关报及其领袖们就在背叛前几天还在痛斥战争。例如,法国社会主义的叛徒古·爱尔威在他的《社会战争报》(他把该报又改名为《胜利报》)上写道:“为拯救皇帝的威望(尊严)而战!......为如此高尚的事业而死是多么快乐!”在战争前三天,法国社会党发表了反战宣言,而法国工团主义者在自己的报纸上呼吁:“工人们!如果你们不是胆小鬼......那就要起来抗议!”德国社会民主党召开了规模宏大的抗议集会。大家对于巴塞尔国际代表大会的决议还记忆犹新,决议中说,在战争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唤起民众”和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然而就在第二天,还是这些政党及其领袖则又说必须“保卫祖国”(即本国资产阶级的强盗国家),而奥地利的《工人报》又断言说,需要保卫“德国的(!!)人类”。
要搞清第二国际为什么会崩溃和可耻地灭亡,就需要分析战前工人运动发展的情况。在这场冲突之前,欧洲各国和美国的资本主义都是靠疯狂掠夺殖民地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肮脏和血腥的一面主要就表现在这里。通过野蛮的剥削、掠夺、欺骗和暴力从殖民地人民身上不断榨取的财富,成为欧美金融资本豺狼的利润。哪一个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感到自己在世界市场上越强大越有势力,那它剥削殖民地所得的利润就越多。有了这种额外的利润,它付给自己雇佣奴隶的报酬可以略高于通常的工资。当然这不是付给所有的人,这只是付给“技术熟练的人”,即所谓受过训练的工人。因此,工人阶级中的这个阶层常常被资本收买过去。这个阶层开始这样盘算:“如果‘我们的’工业在非洲殖民地拥有市场,这就太好了,它将更好地发展,我们雇主的利润就要增加,我们也将得到一些。”资本家就是这样依靠殖民地掠夺收买一部分雇佣奴隶,豢养他们,把他们和自己的国家拴在一起。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早已指出过。例如,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一八八二年给考茨基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您问我:英国工人对殖民政策的想法如何?这和他们对一般政策的想法一样。这里没有工人政党,有的只是保守党和自由激进党,而工人十分安然地同他们共享英国的殖民地垄断和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权。”【1】
在这种土壤上,一种特别的下流无耻行为,工人对本国资产阶级的依恋,对资产阶级的奴性滋长起来。恩格斯在一八八九年写道:“这里最可恶的,就是那种已经深入工人肺腑的资产阶级式的‘体面’。......还有一种生来就对比自己‘更好’、‘更高’的等级表示尊敬的心理;这种东西已经存在这样久和这样根深蒂固,以致资产者要搞欺骗还相当容易。例如,我绝不相信约翰·白恩士在本阶级中享有的声望会比他在曼宁红衣主教、市长和一般资产者那里的声望更使他感到自豪。”【2】
工人群众不习惯而且也没有机会进行国际范围的大规模斗争。他们组织的全部活动多半都是在自己资产阶级国家里进行的。而这个“自己的”资产阶级以殖民地政策引诱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工人阶级中的技术熟练阶层。那些过着某种殷实生活和习惯于“和平的”、“安定的”、“合法的”活动的工人组织的首领、工人官僚和议会代表都被诱惑上钩。我们已经说过,资本主义血腥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殖民地。在欧洲本土和美国,工业发展很快,而与此同时,工人阶级本身的斗争多多少少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从一八七一年起,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革命(俄国除外),而从一八四八年起,在大多数国家里,所有人都习惯地认为,资本主义将继续和平地发展下去,甚至连那些经常谈论战争威胁的人自己也不大相信会有战争。一部分工人——其中也包括工人首领——越来越渗透这样一种思想:殖民政策对于工人阶级也有好处,工人阶级应当和本国资产阶级共同关心这种“全民事业”的繁荣昌盛。在这个基础上,小资产阶级群众也开始涌向社会民主党一边。例如,在德国就是这样,在社会民主党国会党团中有相当多的工人餐馆的店东、老板;一八九二年有四人(三十五人中),一九〇五年有六人(八十一人中),一九一二年有十二人(一百一十人中)。
所以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依恋帝国主义强盗国家的心理就压倒了国际主义的团结精神,这是毫不奇怪的。
这样,国家资本主义大托拉斯的殖民政策和垄断地位在工人中,——特别是在工人阶级的“上层分子”中造成的依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的心理也就成为第二国际破产的主要原因。
在工人运动史上,以前也常常出现过工人与自己的压迫者携手共进的情况。例如,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工人和自己的雇主都围在同一张台子跟前工作,那时工人把自己的雇主的工厂几乎视为自己的工厂;在工人看来,雇主不是敌人,而是“提供工作的人”。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工厂的工人才开始互相联合起来反对所有的雇主。当一些大国变成“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的时候,工人对于它们,就像从前对待个别雇主那样,也抱有依恋心理。
只是战争教育了工人,不应该站在自己资产阶级国家一边,而应该共同起来推翻这些资产阶级国家和走向无产阶级专政。
【1】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五卷第三五三页。——译者注
【2】参看同上,第三十七卷第三一六页。——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