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三战——一场漫长的回归之旅
2017年——2019年,两份工作,两次换目标院校,三次研究生考试,从法语笔译到汉语国际教育,从大连外国语大学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再回到大连外国语大学,从怀疑到坚定,从迷茫到自信。选择与坚持,个人的努力与勤思的助力,让我对自己许下的金榜题名的承诺终于兑现了。
2016年,我上大四,本科专业法语,在班里成绩倒数的我选择用考研鞭策自己,当时选择了大连外国语大学,这所坐落在海滨的大学也成了我的初心所在。我和男朋友一直坚持着“让对方变得更优秀”的初衷,相忘于书海,调剂失败的结果让我不得不反思选择的重要性。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上同学在班群里分享了国家汉办志愿者选拔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申请了法国的志愿者,普通话一级乙等,民族舞6级,古筝8级,业余爱好书法都能成为我的优势,却因为没有法语相关的等级证书,在资料审核阶段就被淘汰了。而这一次的尝试,竟成了我求学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不知何去何从的我选择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决心不断坚定,最终通过网上信息查询和学姐的推荐,我选择了勤思,报名VVIP班,视频课程和每周一对一的辅导很有帮助。但面对一战失败的经历,似乎不太敢面对大外,而在选择院校方面并没有做慎重的考虑。2017年6月毕业后的半年,由于对新专业不熟悉,计划安排并不合理,主要是专业二的复习技巧没有掌握,同时没能合理安排对政治的复习,而北京地区对主观题的压分比较重,政治没能过线,当年北二外的专业课难度也较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提升。这第二次的失败,让我冷静下来,选择改变一下生活状态。在初试结束后,我便立刻出去工作,毕竟自2015年第一次专四考试起,就一直没有脱离开备考的状态。因为知道自己渴望对外汉语教育,选择的工作都和教育相关。2017年年底的英语助教工作并不顺心,一个月后,领导也因为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没有让我通过试用。随后我有找到了一家教培机构面试语文老师,年后上岗。2018年2月至5月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很意外的收获,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认可,领导的称赞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很适合教育行业,我原来也可以创造价值,甚至给别的家庭带去希望。这三个月里,我参加了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和面试,请假回学校参加专八考试,考后感觉不良,又在发工资后报名了法语DELF B1考试,需在6月前往南京师范大学参加考试。我知道,我必须要有法语专业等级证书,这不仅是我对自己所学专业最基本的要求,更是为将来我所渴望的工作做准备。专八不出我所料没有通过,好在其他的考试都有了回报。4月中旬,出国去往加拿大的男朋友考虑再三,也选择和我分手,我很爽快的答应,虽然难过,但是我知道我们的步调和方向已经很不一致了,我很遗憾,在一起的时候没能见证对方的进步,反而在两地分居,甚至分手之后,各自的路才渐渐顺利。还好,我每天依旧认真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开会、做讲义、备课、上课、回访。5月底离职的时候,我申请再做一个月的兼职,因为所带的学生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这时候换老师,我放心不下,这也正是校长希望我做的。申请离职时,校长再三挽留,一方面他不希望我离开他的团队,另一方面,他劝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我知道,在我考取DELF证书之前,法语圈内的考试我已经参加过6场,通通以失败告终,第7次才得以成功,我并不肯定自己的资质,但是毅力和韧性,我有。
2018年6月底正式离职后,三战也正式拉开了序幕,我很清楚过去的一年多,我一直放不下大连外国语大学这所一战目标院校,巧的是,大外的试题类型和北二外一样,虽然今年没有了每周的一对一辅导,但通过去年的复习,对各科的内容已经很熟悉,而且大外的初试比较侧重基础,这一次我还是选择将自己当成跨考新生,从零开始。我一直在家附近的师范学院自习,每天骑车来回,天气不好就坐公交,暑假留校的人很多,图书馆也不是全馆开放,抢到位置不容易,必须每天早起去排队。政治我选择报了班,在7、8月对政治的复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不建议选取不同老师的资料,紧跟一个老师的资料复习,最好不要用前一年旧资料,多读讲义多刷题,11月中旬之前都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吸取前一年教训,这一次十分关注时政,时政精讲课也认真听了两遍。外语是二外法语,并没有下太多的功夫,只是在手机软件上读原著,以练阅读和翻译以及翻阅之前专四的语法讲义。专业课有些科目出了新版的书,主要是现代汉语、中国文化要略和外国文化史,我都买了新版。大外的初试以客观题为主,所以小细节很重要,专业一的初试主要是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基本上不涉及,所以在暑假期间我将现代汉语一字不落第看了两遍,尤其是语法,不能求快,一定要看懂,在看的时候也要关注课后的习题,古代汉语主要是文言文,不得不说勤思的通关宝典真的很好用,内容很全面。专业二的内容就明显多了很多,总结前一年的经验,这次我将中国文化要略、外国文化史和跨文化交际学看过之后就开始背勤思的暑期强化讲义,内容重点都有突出,至于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这块硬骨头,着实需要好好应对,我知道强化讲义是复习的宝典,但我并没有着急翻看,而是先自己将引论所有章节的内容重点有条理地整理了出来,这项工作在前一年的一对一辅导中,学姐也曾要求我做过,只是今年重复一遍,但是比前一年更仔细认真,整理结束后将自己整理的笔记通读两遍,此时对于书本的重点内容和条理已经比较清晰了,此时再读勤思的强化讲义,会发现自己在整理过程中疏漏的地方,读过之后可以自己列出章节大纲,尤其是4-7章,各学科和各流派之间的关系和分类一定要清楚,还有就是它们的特点。7-9月这三个月里,一定要抓紧专业课基础和政治选择题,暑假可以跟着复习进度做宝典,9月开始不断地刷通关宝典上,每一章做完之后,不要急着看答案解析,把那一章的内容再看一遍,有很多问题可以在这一遍中解决。10月底,我去杭州参加了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的笔试,所以10月1日开始,我便放下二外法语,每天早上读过政治以后就开始国教证书的各种刷题,这也是得益于暑假政治下了功夫复习以及国教证书的考试内容和研究生初试内容基本相同。至于政治的大题,一般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强攻,所以那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强化各项基础知识,能力的提升一般在11月之前就结束,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以巩固为主。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考研是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一定要有强大的心理,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安排作息时间,不要盲目跟风做行尸走肉,如果生活习惯不佳,也要慢慢调整,复习计划不要过于详细,在暑期,最好每天复习一门课,专业课的外国文化史、古代汉语和跨文化交际学要考的内容不是很多,可以放在同一天复习,其余的科目一定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不要一整天复习政治的同时还在想专业课,10月开始就可以按照考试的顺序安排复习时间,上午是政治和专业一,下午是外语和专业二,让自己逐步适应每个时间段的思维状态,另外要关注目标院校的官网,每个院校在这半年里公布的信息内容各有不同,但是每一条都不能忽视。勤思后期发的冲刺讲义里面多为知识大纲,其实那时候应该已经可以自己画出知识体系图,在脑海中有清晰的框架了。通关宝典我刷了有4、5遍,刚开始我就没有把题目写在宝典上,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过并批改后,在宝典上标出做错的题,三战这一年,勤思为我开通的宝典是电子版,可以收录错题,方便了很多,因此我的专业二又多刷了2、3遍,尤其是中国文化要略,是专业二的重头戏。复习期间,专业一我一直没有放下现代汉语的课本,至于专业二,在暑假结束后,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引论笔记和勤思的强化讲义。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哪一门科目,能弄到真题是最好的,我是在网上买到了10年-15年的真题,还有学姐提供的近两年的回忆版真题,如果实在收集不到,也尽量通过各种渠道问清学校的题型和近两年的出题风格及侧重的内容。
初试考完,心中很踏实,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唯独对这次考试最有信心。成绩出来后有406,并没有很激动,因为我这个从来不会估分且很容易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人给自己的估分是404。400以上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因为大外的高分多,我觉得只有上400才有胜算,复试也可以有一些失误的空间。我向学姐询问复试的内容,大外的复试近几年变化大,但是题型始终以主观题为主,向学姐买了些资料作为参考,便继续抱着勤思的通关宝典开始背主观题,尤其是语言学纲要和引论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另外,不能丢掉初试的基础知识。复试名单出来后,发现自己排在第5名,今年复试笔试的难度不大,二外法语的听力也很简单,面试确实是运气好,抽到的题和被问到的题都比较基础,这也再次反映初试的基础知识在复试中的重要性。复试结束后很快就有了成绩和第一批拟录取名单,复试207分,神话般地又是比自己预估的205高了两分,名次前进到了第二名。原以为面对这个结果会很开心,可是心里却出奇平静,也可能是经历的这三年,其间就业、辞职、跨专业、换学校,也明白了为什么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么多人都在肯定我的毅力和韧性,可没有人能计算这背后的代价有多少。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未来永远是未知的,我只能告诉自己握在手里的才是最好的,所有的坚持都是正确的。看到一些故友结婚生子时,我解决自身的温饱都成问题,依然要对自己说,还能全心全意地为自己奋斗,把最好的青春献给自己,是件很幸福的事。
说来也是有些自我封闭,在家附近的大学待了两年,二战、三战都在那里,身边都是战友,却没有交到一个朋友,始终都是独来独往,中午去食堂总是吃自助,自取自付,经常一连好几天都不用开口和谁说话,那时没有收入,各种考试的经费又不便宜,尽管父母愿意支援,但是自己心里过意不去,长期一顿饭只花1.2元,0.8元的一小碟素菜+0.4元的二两饭。有时为了可以开口说两句话会去面条或者盖浇饭窗口点餐,告诉食堂大叔我想吃什么。每次出门,不是戴鸭舌帽就是戴口罩,生怕碰见熟人问我的近况,其实根本没有人在意,只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罢了。三战这年,自6月底正式复习开始,生活并不只复习这么单纯,在我以为可以每天趴自习室的时候,外公8月初查出胆囊癌晚期,住院成了常事,外婆一人忙不过来,父母辈又不能放下工作,我便经常去医院值班,一待就是一整天。10月初的一个晚上,外婆半夜突发脑溢血骤然离世,外公生活无法自理又不愿请护工,父母辈便开始轮流值夜,一面操持外婆的后事。还记得我在殡仪馆的二楼刷国教证书的试卷到后半夜,却一直没有睡意。之后很快入冬,只要妈妈在外公家陪夜,我第二天一早都会按时送早饭过去,从小不睡懒觉不赖床,基本每天6点半就能把早饭送到,有时会给外公穿好衣服,打完胰岛素再走。家里最忙的时候,外公身边一个人伺候不够,我便也只能在一旁待命,不需要我干活的时候,我就搬着小板凳坐在外公家的厕所里,关上门,盖上马桶盖,把书放在上面读,政治和引论大部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背完的。这个冬天雨水多,每天早上迎着路灯出门,下雨的时候坐最早的一班公交,毕竟我个人是在自习室的效率更高。考前最后半个月,外公再度入院,我便没有再过问家里的事,直到考完试,走出考场便坐车去了医院,那天外公见到我,是直到他去世前,我守在他身边的半年里,唯一一次对我笑。2019年是我的本命年,24岁了,我在2018年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仅自己可见,我答应自己要在这一年金榜题名。自己走过的路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以后的路还很长,经过这三年,能有这样的结果,也是问心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