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钢丝式的细腻情感处理和走钢丝式的结局

2022-12-18 19:11 作者:鱼嘟嘟丶  | 我要投稿

刚看完番剧的第十三话时,我的第一感受是“空落”;当得知该作是漫改作品还没改编完时,我对结局的感受是“胆大心细,独树一帜”。

在得知故事并没有结束时,我还是安心了几分。因为仅就第一季动画的观感来说,第十三话很难称得上是“结局”:没有高潮迭起的事件,没有情感交错的人物矛盾,也没有山雨欲来的紧张预热和微妙的人物弧光,而是用一段微小的日常作为结尾落地。要注意在此之前动画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预热文化祭和演剧,能用日常系的结局较为平稳地承接这些,依赖于动画细腻到令人发指的情感处理。

当然这样的处理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动画使用许多篇幅给到主角二人,以至于牺牲了其他角色的塑造,形成“用完即丢”的感觉。而对于佐伯沙弥香来说,这样的牺牲是毁灭性的——很显然动画的主角有三个人,在三角关系中需要对三个角投入相当的资源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也许在漫画或者第二季动画中有很好地补足沙弥香的形象,但在这十三话中沙弥香这一角色并没有站到和七海灯子与小糸侑同等的位置。另外槙同学,理子和店长也是我个人认为很可惜的角色,槙同学的“位置”很微妙,并且引入得也很流畅,然而他仅仅在前期和侑有过简短的交流便退居到“吃瓜”位,于剧情发展几乎可有可无。理子老师和店长这一对用的篇幅很少,塑造却有血有肉。当店长心虚地问理子老师是不是喜欢自己时,理子回答:“其实我对女性没有兴趣,但你似乎是个特例。”我很喜欢这一段,爱情不应是肉体互相的吸引,而是灵魂之间的共鸣。她们本应可以为主角们提供更多成年人的视角,但剧情中大多的时间却在一旁自顾秀恩爱。也许在漫画中, 或者希望在未来的第二季里,这些被牺牲的配角们会更好地参与到主线之中。

另外在剧情演出上,也有几处很值得思考。首先是第一话学生会室中灯子突然的告白。连接灯子和侑的契机是二人的“拒绝”,灯子的拒绝源自于她扮演的七海澪的一面,侑的拒绝来自于她那段无端的“恋爱飞行”宣言和灯子的鼓励。然而灯子是装的,她在努力扮演一个“任何人来告白都不会交往”的形象;侑是来真的,即使自己好像也喜欢对方,但没产生过“那种特别的感觉”。此时灯子对侑的喜欢,是不是对侑轻而易举且发自真心地做到了自己内心做不到的事而产生的仰慕呢?当然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能看到灯子对侑的情感绝不是单一的,但初次相遇的一见钟情往往就只是霎时的念头与冲动。侑的表述和灯子的行为虽然略显生硬但并非不能理解,二人的“缘起”解决了,后续的内容便都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

下一个值得思考的演出是第六话河边石柱上二人的对手戏。当侑说出“不必勉强自己”时,灯子的回答是“死也不想被这么说”。可她恰恰是在这般勉强自己。一边努力成为自己心中的七海澪,隐藏那个真实的自我,一边对周遭的一切表现得游刃有余,仿佛想告诉别人自己早已走出姐姐的阴影,而别人对她展现出来的形象所回应的期待、赞赏和担忧,都会成为灯子进一步分裂自我的精神压力。唯有在侑面前,灯子能够展现自己软弱,依赖他人的一面,在侑身边灯子求得了不被抱有期望,也不必回应期望的安心感。这样的渴求在两人之间能持续多久,能发展多深,灯子不断享受的同时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探查着侑的底线。

在灯子面前,侑没有底线。她知道学姐带着面具过着勉强的生活,于是决定陪伴在学姐身边,成为她的港湾;她也知道学姐的依赖源于自己“温柔地不回应她的期待”,于是不断重复“我不讨厌学姐,也不喜欢学姐”。她怎么可能不喜欢学姐。如果说接力赛时侑真正意识到或接纳了自己的那份喜欢,那么早在电车前这份喜欢就在那一吻中开始发芽了。

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细节,像体育仓库和侑的卧室等等场合,但凡是灯子和侑的长时间独处,我们都可以细细品味其中二人情感上细微的变化,这也是动画细腻的情感处理之所在。鉴于今天实在不想继续写了,就不做探讨了。

回头看来,第一季动画算不上一部完整的番剧,更像是漫画和最终整个番剧的宣传片。在这个不是结局的结局中,灯子还没有看到新的演剧剧本,侑还没有主动表露内心的喜欢,沙弥香也依然和灯子保持在一个过于安全的距离,脆弱的平衡何时会被打破?我实在难掩对第二季的期待。

另外,动画中的分镜处理和配乐也有着很高的美学表现,同时衬得住长时间场景的演出,也算为细腻的情感处理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又另外,佐伯沙弥香真的很好看。

以上仅为本人在未观看过漫画、小说作品的前提下的个人观点,片面与不足之处敬请指出,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欢迎讨论。


走钢丝式的细腻情感处理和走钢丝式的结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