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国 5 月 CPI 同比上升 0.2%,PPI 同比下降 4.6%,如何解读?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3-06-09 16:59 作者:小7讲期货  | 我要投稿

我国 5 月 CPI 同比上升 0.2%,PPI 同比下降 4.6%,如何解读?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国家统计局 6 月 9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0.2%,较上月回升 0.1 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 4.6%,降幅比上月扩大 1.0 个百分点,为 2016 年 3 月以来最低。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哪些特点和趋势?有哪些影响和启示?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CPI 环比转降,同比涨幅保持稳定

从环比看,CPI 由上月上涨 0.4% 转为下降 0.2%。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 0.9% 转为下降 1.3%,影响 CPI 下降约 0.24 个百分点。食品中,随着鲜菜大量上市,物流逐步畅通,鲜菜价格下降 15.0%;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继续开展,生猪产能调减效应逐步显现,猪肉价格上涨 5.2%;受国际粮价高位运行影响,国内面粉、粮食制品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 0.8%、0.8% 和 0.7%。非食品价格上涨 0.1%,涨幅比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0.06 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均上涨 0.6%;疫情期间线下服务消费减少,线上服务消费需求增加,电影及演出票、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 2.6% 和 0.7%,网络文娱服务价格上涨 2.4% 

从同比看,CPI 上涨 2.1%,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2.3%,涨幅比上月扩大 0.4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0.42 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薯类和粮食价格分别上涨 19.0%、16.1% 和 3.2%,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 11.6% 和 11.4%,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 12.4 和 1.9 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 21.1%,降幅比上月收窄 12.2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 2.1%,涨幅比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1.68 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 27.6%、30.1% 和 26.9%;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下降 7.4% 和 2.4% 。据测算,在 5 月份 2.1% 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0.8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 1.3 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9%,涨幅与上月相同

从 CPI 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消费价格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胀或通缩压力。食品价格的波动是主要影响因素,受季节性、气候、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食品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上下波动,但总体仍处于合理区间。非食品价格的变化则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服务类价格相对较高,而工业品类价格相对较低。这也说明我国消费需求仍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需要进一步释放和激发。

二、PPI 环比和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

从环比看,PPI 上涨 0.1%,涨幅比上月回落 0.5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0.1%,涨幅回落 0.7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3%,涨幅扩大 0.1 个百分点。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 1.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 0.9%,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 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 0.6% 。随着各地安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多措并举保障煤炭供应,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涨 2.5% 转为下降 1.1%,煤炭加工价格上涨 0.7%,涨幅回落 8.6 个百分点。受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 1.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 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 0.5% 。另外,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 0.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上涨 0.8% 


从同比看,PPI 上涨 6.4%,涨幅比上月回落 1.6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8.1%,涨幅回落 2.2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1.2%,涨幅扩大 0.2 个百分点。调查的 40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 37 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 37.2%,回落 16.2 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 10.4%,回落 6.4 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 34.0%,回落 4.7 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 13.6%,回落 1.3 个百分点。价格涨幅扩大的有: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上涨 22.0%,扩大 1.3 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 3.7%,扩大 1.1 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涨 9.7%,扩大 0.4 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 1.3%,是 2020 年 9 月份以来同比首次下降。据测算,在 5 月份 6.4% 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4.1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 2.3 个百分点

从 PPI 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品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反映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部分行业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改变整体下行的格局。受投资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重要行业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这可能会对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农副食品加工、电力热力等行业价格则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成效正在显现。

三、CPI 和 PPI 的走势和关系

从 CPI 和 PPI 的走势来看,两者呈现出明显的背离现象。CPI 在低位徘徊,PPI 在高位下滑。这种背离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过去十年中就出现过多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CPI 和 PPI 的构成差异较大,CPI 中食品占比较高,而 PPI 中工业品占比较高,两者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出现不同的走势。另外,我国 CPI 和 PPI 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CPI 是以居民消费支出为权重,PPI 是以工业生产者销售额为权重,这也可能导致两者的差异。

从 CPI 和 PPI 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机制,但并不完全同步。一般来说,PPI 的变动会对 CPI 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和时滞会因为不同的行业和产品而有所差异。比如,能源价格的变动会较快地传导到 CPI 中,而其他工业品价格的变动则会较慢地传导到 CPI 中。另外,CPI 和 PPI 之间的传导也会受到市场竞争、供需状况、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 5 月份 CPI 和 PPI 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特点和趋势。CPI 保持平稳运行,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胀或通缩压力;PPI 呈现下降趋势,反映了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CPI 和 PPI 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机制,但并不完全同步。这些数据值得我们关注和分析,同时也需要结合其他经济指标和实际情况,综合判断我国经济的形势和走向。

友情提示:以上观点仅做为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国 5 月 CPI 同比上升 0.2%,PPI 同比下降 4.6%,如何解读?哪些信息值得关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