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篇!最难一章开更啦!

2023-02-26 15:02 作者:萨霞  | 我要投稿

冷冷 |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

1️⃣大气的组成


00:27


低层大气(25km以下)中除去水汽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氮气: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必须物质

二氧化碳: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2)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主要是在平流层):

(1)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2)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水汽:相变产生云、雨、雾等天气现象,因为伴随着热量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大气温度释放(班级头号捣乱分子的小弟)

杂质:班级头号捣蛋分子,充当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2️⃣大气的垂直分层


06:11


对流层

气温特征:

  • 温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天气特征:

  • 近地面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产生各种天气现象,风霜雨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厚度:

  • 10-18km,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对流要强一些,因此对流层较厚17-18km,高纬度对流较弱,因此对流层要薄,为8-9km。


平流层

分层原因

  • 在22-27km存在臭氧层,臭氧层吸收太阳中的紫外线(短波辐射),海拔越高,温度越高

气温特征

  • 平流层下层气温变化很小,但是30km以上温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上升
  •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 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厚度

  • 对流层顶到12-55km


高层大气

气温特征

  • 平流层顶,没有臭氧,温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淅下降;之后由于吸收了更短波长的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厚度

  • 平流层顶到2000-3000km
  • 80-120km:流星现象;80-500km:电离层,能反射,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例题


14:02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B. 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对流层】

C. 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紫外线】

D. 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

2、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

A. 气温降低

B. 气压升高【气压越低】

C. 密度减小

D. 湿度增大【湿度减少】

3、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

A. 迅速进行迫降

B. 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 保持原有高度

D. 升至万米以上高空


冷冷口诀——大气垂直分层


18:01


对流层大气,热量吸大地

天气变化多,低纬厚了去

平流臭氧多,臭氧吸辐射

飞机贼平稳,海拔高变热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篇!最难一章开更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