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我之前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直到前几天有个学员跟我说,他不好意思老问我问题。
但其实他每次问的问题都很典型,要么涉及到关键的知识点,要么就是一个容易犯错的问题……
每次我远程给他讲的时候,都会顺便给他开个小灶,再讲点别的知识点。
大家对我们这种“臭卖课的”一直有种误会,就是觉得我们不喜欢答疑。
其实不会,至少我不会。
一开始我也以为我会,但事实证明我不会。
遇到那种爱学习、又懂礼貌的,其实心里是很高兴的,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
这大概就是一种“老师”的本能,就像老师都会喜欢那些比较爱学习的学生一样。
有人可能会说,资源是稀缺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风险天然存在。
这里其实有两个点。
一、
很多知识并不能像火头僧传九阳神功给张无忌那样,用几根绳子绑住,直接就可以传输过去。
越是有用的知识,越需要大量的练习。
也就是我们前面常说的,越是有用、越是值得学知识往往都是要耗费更多时间才能掌握的。
就算我可以把我所有的知识点和经验都总结出来告诉学员,他就能立刻变成和我一样吗?
显然不能。
3分钟就能学会的小技巧,可以让你很爽、让你很有获得感,但它可能没有竞争力。
正是因为每个人只要花3分钟就能习得。
当然,并不是说3分钟能学会的小技巧一点用都没有,如果你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练习,把一个简单的技巧用得很巧妙,那它当然也是你的竞争力。
动效里的很多技巧就是这样,很多看起来复杂的效果,都是基于动效师对一个简单技巧的深刻理解,然后拼装组合而成……
于是很多看到过程的人会说“哇,原来还可以这样……”
二、
我喜欢的学生,不一定作业都做得很好,但一定都非常“懂人性”。
譬如每次交流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时间被尊重;
每次给他的建议,他都会用行动给我反馈;
语音时聊天的分寸感很好,不会说一些奇怪的话、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一个“情商”比较高的人。
之前看到一个老师说,很多学生找他问问题,特别喜欢告诉自己知道什么。
老师说,你想让我帮你,要多说你不知道什么,少说你知道什么,不然我怎么帮你呢?

职场、成长、人生、情感……无所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