円形逆突き —— 被遗忘的极真空手道技法


「点を中心に円を描き線はこれに附随するものなり」
译文:“以点为中心,手臂为线,画一个圆。”
虽然这句话曾经被认为是极真空手道的武功秘笈,但现实是现在的极真空手道并不重视那些不太适用于全接触比赛规则的技法。
据说大山倍达以前在组手切磋时喜欢贴身使用拳脚配合拨挡捌法的组合。因为在面对身材高大的对手时,对方肯定会利用身体优势进行压制。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创造出一些瓦解和击倒对方的组合动作。
“手刀受→手刀挂→逆手冲拳。”
“円形逆突き”(译文:圆形逆手冲拳)就是大山倍达创作的极真空手道基本技法之一。
这种技法在训练时采用前屈立,假想对手从后面袭来上段冲拳时采用手刀缠住,再把对手拉近后使用中段逆手冲拳攻击对方身体的剑突位置,然后180°转身前后交替重复。
可是经过练习后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前屈立的站法是将左脚和右脚的宽度保持在与肩同宽的位置上。所以每次前后改变方向时,都需要移动脚的位置才能站稳。然而移动脚步的动作又非常多余,影响练习的连贯性。慢慢地有些练习者为了不移动脚步而改为采用120°转身进行练习。
现在让我们仔细观察大山倍达的练习动作图解,可以发现实际上在练习时,练习者的两只脚是站在一条直线上的状态下完成的。这种站立方法非常接近于“撞木立ち”。
“撞木立ち”是合气道、古流剑术和古传空手道经常使用的非常重要的实战立法。类似中国传统武术的弓步强调站立时两只脚不是与肩同宽,而是尽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种站立方法的优点是只要改变重心和膝盖的位置,就能轻易地变成骑马立、后屈立等不同的站姿。在大山倍达的照片中也能看到他是以这样的站立方式完成整个练习的。

虽然大山倍达总裁通过整合传统空手道,而创设了新的极真空手道。但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创立的技术在很多地方也慢慢开始被人们所遗忘。
下附“円形逆突き”的图解应用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