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可能是上天有更好的安排——北师大703教育学考研经验
文|Z同学/凯程网课学员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专业
个人情况简介
毕业于双非院校,一战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初试差4分未进复试;二战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政治65+,英语73+,703教育学258+,成功上岸。
选学校的初心
本科成绩较好,专业排名第四,所以瞄准了最好的两所院校。也有比我成绩更好的同学选择顺利低就,在我看来,有一些可惜。有梦想就努力去争取。
一战华东师大是因为录取名额更多,考试范围相对小于北师大,当时认为相对容易考入。二战选北师大是因为第一年就想去,其特殊教育学排名第一,研究方向划分更细,且奖学金全覆盖。面对第一次的失败,我选择在当时更有挑战的选择。
选择学硕因为向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学术,渴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初试
1政治
仗着是文科生,一战重视不够。因为各种原因压缩学习时间。最终没有刷完题目,背书也只背了一遍。所以以一战上海地区62分惨淡收场。一定要重视政治。如果是有一些压分的学校,公共课的成绩会比较关键,因为压分往往体现在专业课。
阅读课听的唐迟老师10年到20年的课程(偏重做题技巧,课程时长短,适合基础较好的考生,如本人考研前已过六级)正确率增加了很多;作文背诵20篇王江涛老师的书,并尝试模拟了一次,最终总结了自己的模板。
二战英语北京地区70+,跟的是田静老师,讲解非常细致,从阅读背景到词汇词组到语法长难句以及做题方法。阅读获得不错的成绩,大作文发挥失常,15分只拿到了7分,而小作文10分拿到了7.5分。英语学习花费时间相对较少。
3专业课
全程跟的凯程北师大的专属课程,附带课程中学姐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关于怎么做计划,怎么背书等内容,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听课经验
不要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凯程的课程更新往往比较快,同时北师大的专属课程有一个学习计划,速度是适中的,跟着来完全可以,而且会学得很扎实。
当时一直赶进度,最终学不进去好几天后,反而落后于之前看不上的学习计划的进度。
不用等全部背完才听真题班,时间会来不及,可以一边背一边看视频。看到一个题暂停回忆,再继续看效果会不错。
背书经验
听力法
不想学习不想背书的时候会被动无限循环地听已经录好的需背诵内容。这种方法既调动了听觉感官,同时特别适合学习状态不太好的时候。

录音法
把自己背诵的内容像老师一样讲出来并录音,再边回听录音边翻笔记,查缺补漏。
默写框架法
可以电子或者手写,列框架,写关键词。特别是后期背书背不进去的时候很管用,当你的笔在不停地动起来以后,心里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主动联系法
把知识与自己喜欢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在追《令人心动的offer》,看到他们的每一次考核,会去思考他们的师生关系,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等。
和好友去听演唱会的时候,看到大家的热情与狂热,发现现场如此有感染力,会联系到教学方法如暗示法。这样做既放松又理论联系实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想象法
很赞同徐影老师说的要大胆想象,那样你看到的不再只是教育学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更广阔的天地,孕育着无限可能。
站在更高视角去看待专业课,抽离更本质的东西,会发现不过是一群热爱教育的人做了一些教育上的尝试,理论上的或实践上的,留下了一些经验给后来人参考。
历史上那么多的学习,不同的校风,不同的大师,不同的学习方式,可能有你梦想的地方。那么多的大师,他们或热爱,或严谨,或博爱,或睿智,可能也有你最想的拜师者。
4复试
因为有阅读的习惯,本科实习与学习比较认真,所以有一些材料积累。没有刻意准备英语,只是每天学习至少10分钟的口语,顺其自然。
专业课面试问题得益于之前坚持看的几篇论文,和无限播放凯程第一阶段的热点课程。
劳逸结合。一周学习六天,休息一天,或者半天,一定要有休息时间缓冲,方能持续努力。
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要轻视任何一科。
判断自己适合哪种题型可以作为选择的一种参考,比如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


希望我的考研经验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顺利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