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同人—泰拉大地战争》(11)
第四篇 泰拉世界大战·动乱年代
第二章 第二阵营的诞生
自由联合横空出世,这个国际组织以可怖的速度侵吞大地,六个政治实体先后裹挟其中。如果把自由联合比作一所研究机构,玻利瓦尔的故土就是试验田,自由政府则是特派的科研队伍。辛卯上半,自由联合又完成了许多事宜:哥伦比亚改编部队,莱塔尼亚更是重新排布起移动城市的相对坐标,伊比利亚组建新惩戒军,自由政府总督则确定由海尔莎正式担任。一切都在蠢蠢欲动。
1111年秋,雷姆必拓,雪梨城。
正当惊涛骇浪翻涌,一艘独行大船满舵侧伸,尽力抵挡海波蔓延。海岸上的人们感慨万千,他们固然也不想被无辜淹没,可他们只是悲叹船舵徒劳,不自量力。
但人们怎么也没想到,潮汐竟真的被这一搏止步,暂且悬停海中。更没想到的是,还有另一艘舰船正渡海而去,填补平静与狂澜的缺口,未曾犹豫半毫。艄公再也无法抑制内心,他老泪纵横,顶着花白的胡子爬上桅杆,俯瞰坞港一众水手。他高声呼喊,鼓舞大家奋勇,他扬帆起航,率领无数艨艟,义无反顾。
最终,天人激战!怒海,得以降伏!
掌声雷动。
“雪梨城大剧院不负盛名,本以为程老班主天驮行空的设想难以付诸实际,却不料雷姆必拓竟有此等工程,大炎还需在这方面多加精进。”一位龙角老者在贵宾座位与旁人畅叙道。旁人抿了一口茶,回道:“雷姆必拓是个好地方,萨米小城出身的建筑设计师约恩得不到大国重用,迷茫的他却被这个国家接纳,而他也在这座城市创造了万古流芳的成就。总有人误把雪梨城当作雷姆必拓的首都,想来是被这座宏伟楼宇的位置诓住了。”他抖了抖熊耳。
“正因雪梨城不是京畿胜似京畿的地位,足下才选择此处相邀的吧。”乌萨斯放下茶杯,沉声说到:“不愧是战胜神明的太傅大人,才智超群。”“欸,足下过誉,恸战乃炎军广大士卒以死相拼而胜,与我碌碌野老无干。”
“大人太谦。”乌萨斯的眼神复杂,一只炯炯闪烁,对身旁的龙敬畏有加,另一只则涣散游离,似有苦闷匿于其中,“剧目结束,我们该谈些正务了。”乌萨斯与龙转走别室。
“贵国出资,大炎出人,雷姆必拓作为第三方提供场所。《伏波》乃翰林院文学司曹仆射亲笔著就台本,国班大师程青河老先生排演筹策。不到半个时辰的剧目,融会贯通了大炎曲艺、乌萨斯传统歌剧、伊比利亚民族舞蹈等众多要素,可谓是文化的大交汇,赏心悦目。”太傅摆出仍沉浸于戏剧的神情,语气却游刃有余,“我们希望,类似的精诚合作也可以在文化以外的领域实现。”
“大人言之有理,但这片大地不总是按公理出牌的,它在吃人的时候没有顾忌。”维特低声言语,“感染者、农奴、流寇,白骨曝露冻原,甚至无暇安置坟墓,帝国亏欠自己的人民太多,才激起一场东征。兵燹早已覆盖乌萨斯,这样的国家,要怎么抵抗洪流呢?”
“足下可翻阅过大炎史书?”太傅问道。“偶有了解,未曾通读。”“大炎疆土,风霜几千年,曾有动乱迭出。单于王领兵屯边,游骑大军每每袭杀边民,抢掠村镇,挑衅天朝。当时,羽武两林争斗,百官逐利追名,豪强遍野,藩王强据。暗弱真龙本应无名于世,全凭托孤府丞力挽国祚。他调和各方势力,使其泯仇一时,同归共天,合击单于王。玉门之战,他也确实做到了。”
“我似乎听闻过这段历史…欸!莫非玉门就是大人所说府丞建立?”维特惊呼。“正是!”太傅似笑非笑。“那位府丞…结局唏嘘,乌萨斯当真要效仿他吗?”维特脸色沉重。“足下难道还有其他良策?”一语点破。
“昨年盛夏,足下亲往贵国东军,游说举国齐心,其实已经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这条道路。贵国当朝,数度革新,与明王圣帝无异。足下也堪称治世能臣,联兵之策想必出自足下之谏,理顺难哲之政。军国之备,两方尽足,万不可首啮两端,贻误良机。”
维特敬听,有些事情他一直明白,但他需要这位前辈政治家为他定心抚正,“听君一席肺腑之言,诚如风荡云霓。原来如此,我理解今日为何一定要安排这场戏剧了,贵国文人几多俊逸儒流,言符其实。”维特心绪舒展,“大人,两国携手,海波定伏!”
“非也,伏波之功,亦须万国同志,方可大成。”太傅说到,“足下说这片大地无视公理,那我们何不以师出此名?能对抗自由联合的,即是公理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