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司马南:被“挖”出来的热搜着实无聊又堕落

2023-05-17 13:50 作者:司马南  | 我要投稿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最近这两天有几件事反复反转、上热搜,例如高铁“互殴”事件,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关注。而且对此乐此不疲,这事值得这么炒吗?有什么必要这么炒吗?


我心里常想一个问题:这种东西怎么会是热搜呢?真实的问题那么多,上不了热搜,甚至很少反映,而这种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怎么会反复上热搜呢?



我们理解有些人闲得很无聊了,就喜欢关注这类事件。问题是我们说的不是几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有那么多重大的新闻,大家不关注,而全部盯着这么一件事。


火车上吵架的事情那么多,这件事却发酵成现在的态势,是谁在炒呢?有人说是大家感兴趣,那又是谁把这件事推到大家面前的?


武汉疫情的时候,一个女作家闲来随意写了写日记,她自己都说了其中的数据没有经过考证,却一下子被全中国的人知道了,为什么呢?答案无非是有推手呗。



有一个关于环保的片子说中国环境大有问题,结果被全网传播,什么原因?后面有人推呗。有人刚开始不承认是自己推的,后来还不是进去了。


《穹顶之下》


现在高铁掌掴事件中,倒未必有像女作家写日记和黑中国的环保片子里一样的力量,但是总而言之,事件发酵的过程中有些人是自发的,而有些不是。


有人说这次的事件是冲着体制来的,质疑警察和稀泥,把节奏往公职上带。但这件事警方的判罚有问题吗?认为警方有问题的你有什么根据?三分钟吵成那个样子,劝解过程中还打人。


王女士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后引发舆论热议


人怎么样不是我们要评论的重点,重点是此类事件是不是可以判定为人们内部矛盾?人民内部也有恶人,也有那一身毛病,但是我们整个社会关注这件事情,且没完没了,这是不是浪费社会资源呢?


朋友说我也无聊,的确,此前我也做了一期“挖呀挖”幼儿园女教师走红的节目,但我是借助这件事谈了一点别的东西。所以,形式和内容拜请各位一定要分开,不能同等量级地来理解和处理。我们可以借助那些引爆流行的事件形式,然后呢,装上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我是这个意思。



但单讲小小的花园里面,我觉得那位老师挺好,有人说她不是正规的老师,那就让她变成正规呗。至于走红、网暴、直播一次多少钱,围着这事没完没了的那些人,我只能说他们确实有点闲。


今天的互联网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我们要知道一个地方的事必须依靠主流媒体。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能力把他感兴趣的事写下来、拍下来然后传到网上去,在网上形成某一种共振、共情现象,一下子发酵起来,这种规律性到底是什么?会有专门的舆情部门研究这个东西。至于表面是无聊,但实际上是影射根本政治制度的那样一些东西不能让它发作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实施必要的一种引导、正确的引导。


我赞成一个老朋友的说法,这件事是舆论在温水煮青蛙式地堕落。正事不搞了,舆论监督也不搞了,就盯住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没完没了地发酵,这是一种堕落。


那生活当中哪些事情需要特别关注?我觉得可以关注的东西太多了。去年北京有一个副处长跟着一个快递小哥一天,然后这件事变成了一个新闻,却再也没有后续了。这个东西为什么不往下走呀?快递小哥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快递小哥在出台某项政策之后,他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快递小哥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是一个故事。


北京一副处长体验送外卖


类似快递小哥这样的人是在劳动第一线的,他们就是普通人,是芸芸众生。这件事情不值得关注吗?倒是盯着高铁上掌掴这样的事情发作个没完没了,后院挖得遍地土都松了,差不多就行了。要挖就挖点正经的,比如,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和平方式不行那就来武的呗。


总而言之,天下有很多大事值得我们去议论,只盯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发酵个没完没了,实在是闲得无聊。


参考文章|观人随笔、作者:顾意

           责任编辑|蓝莓酱 胡言

           部分图片|网络


司马南:被“挖”出来的热搜着实无聊又堕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