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的Vtuber到今天的虚拟主播

目录:
序言
1.时代要求你直播——为什么直播势战胜了视频势
1.1.全民创作——关于良品率的赌博,挤占注意力的游戏
1.2.关于虚拟主播
2.イインチョウ诺糍米
2.1.三层理论
2.2.幻想刺入现实的可能性
2.3.为什么一定要撕皮
3.总结、期许、展望
序言
我对Vtuber最有热情的时间,大概还是在2018-2019那段田园时期与井喷时期,后来我推的Vtuber逐渐毕业,热情也逐渐消退,我是觉得业界有一些问题、走上了歧途,自己也有些想法和见解,但总觉得不足以为外人道,便迟迟没有写成文章来。看着最近Hololive的事情,似乎人们也开始有了和我当时一样的困惑:Vtuber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直播势淘汰了视频势?我们总觉得Vtuber和主播不一样,但为什么现在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其中的区别了?所以我想着,也就着这个机会,一鼓作气地把我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看看。
标题之所以是“从过去的Vtuber到今天的虚拟主播”,就是因为在我看来Vtuber的发展在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之下产生了路线上的错误,而这条错误的道路可以用两个词概括:撕皮与直播。这二者扼杀了原本蕴藏在Vtuber身上所存在的可能性,将其彻底的劣化成了所谓的“虚拟主播”,变成高度依赖中之人能力、融入到主播红海中进行厮杀的套皮主播之流。
当然,这一观点并非所有人都认可,我的朋友当中也不乏认为套皮主播没有什么不好,就连笔者极推崇的《Vtuber的三个身体》的作者都认可对中之人/魂魅力的欣赏属于Vtuber魅力的一部分,我无意否认这一点,只是非常惋惜原本在团队协作之下,Vtuber本应能展现的超越个人的魅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局限于中之人,仅仅留下了套皮主播的部分。在接下来我会更加详细的和大家聊聊。
1.时代要求你直播——为什么直播势战胜了视频势
1.1.全民创作——关于良品率的赌博,挤占注意力的游戏
全民创作,这是近年来相当火的一个概念。斗鱼的Slogan是“每个人的直播平台”,快手的Slogan是“记录世界记录你”,抖音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短视频,Vlog,直播……无论哪个平台都或多或少地看见了全民创作的财富密码,都向用户发出了盛情的邀请:“只要有一部手机,你就可以……”
互联网很擅长发明又新又好听的名词,然后把这个名词给炒上天。实际上,全民创作的内核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它还叫做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直接翻译过来叫做用户生产内容,而那时抓住了这个概念一飞冲天的网站正是BILIBILI,全民创作则更像是在看见了B站的崛起之后的后知后觉而已。
如果去搜UGC,又会看到一大堆令人头痛的名词,PGC,PUGC诸如此类的东西。我试着简单讲这三个东西翻译成人话,就是普通人做的内容,专业团队做的内容和普通人做的专业内容。我以前很迷茫,为什么普通人做的内容就能够战胜专业团队的所做的内容?一般的自媒体在提到这段的时候总是匆匆带过,说一些关于长尾理论,或者是受众口味难以捉摸这样的话,继续去讲述B站如何利用UGC弯道超车的传奇故事,所以我只能自己去想,为什么制作简陋的UGC会战胜制作精良的PGC,为什么UGC要进化成PUGC。在闭门造车当中,我产生了一个非常邪乎的想法。
因为UGC量大,不要钱。
大多数普通人生产的内容不仅简陋,且内容质量低下,但只要参与创作的人足够多,创作的量足够大,沙子里就有可能会淘出黄金来,且每个人对好内容的标准不同,把这个容忍度再动一动,黄金的产量就能翻一番。
最重要它不要钱。再然后它接地气,然后是一切自媒体所能想到的优势。
这其实是好事,我一向也支持生产门槛的降低,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当中,就能使原本隐藏在普通人当中的内容天才参与到内容创作当中,“只要有一部手机,你就可以”的概念的确让观众观众享受到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每个人都得到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而对于平台来说,为了对冲容纳沙子所产生的成本并获利,他们则需要从沙子里获得更多的黄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方法,第一是揽入更多的沙子,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当中,第二是提高淘金的良品率,即提高产出内容的质量。这能解释促使平台开发剪影、必剪等傻瓜工具,以及引入大量付费或免费的知识分享,并开放平台门槛拓宽平台内容范围。
同时创作者为了挽留自己的人气,本着对自己粉丝负责的态度,也会自觉地血学习成长,朝着PUGC的方向成长,以维护并收获更多的粉丝。
按照这个竞争模型,观众们本来应该能看到更加优质的内容。然而互联网时代的观众消费内容的欲望如同无穷尽的深渊,有人说21世纪最稀有的便是人的注意力,谁能最大程度挤占人的注意力,谁便掌握了财富密码,可以说这是群众日益增长的内容消费欲与不足的内容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内容生产力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轻易提升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产量呢?市场经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从良品率上动手。于是我们有了直播和短视频。
在我看来,直播和UGC的思路其实很像:只要我播的时间够长,就总会有精彩的镜头出现。但显然,除去那几个天赐的精彩镜头以外,大多数时候直播的精彩程度受限于主播的个人能力,往往是不如事先有一定策划与脚本的视频项目的。但直播履行的也并非单纯的生产任务,直播还联络了人的感情,能让人产生此时此刻正有水友与主播相伴的归属感,满足了人对实时交流的渴望。一面是早就已经设计好的,随时都能看的视频,另一面是实时与你交谈着的,似乎有着错过了就不再有的稀缺性的直播,人们便更倾向于去看直播了。然而,大家都去看直播了的话,那还有多少时间来看视频呢?
毕竟,21世纪最稀有的便是人的注意力呀。
1.2.关于虚拟主播
虚拟主播实际上也履行了一部分类似于全民创作的功能。我在之前写的一篇关于长尾理论与虚拟主播的专栏里提到过,虚拟主播实质降低了主播的入行门槛,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摒弃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亦或者是羞耻感,或者是探索一种新主播形态的可能性加入到直播行业当中,这样就让更多有趣的灵魂参与到了直播这一行业当中。当时也有大佬对这观点表示反对,但到如今我始终还是觉得,虚拟主播把一些生理上、心理上的门槛转化成了金钱所能解决的门槛,这就是实质上的一种降低。
我在前面讲了非常多关于全民创作与直播时代的事情,就是因为虚拟主播同时带有这二者的基因,通过观察这二者的发展,我们就不难理解虚拟主播所处的状况。自从狐娘大叔证明了个人势Vtuber的可能性,以及Live2d低成本模型Vtuber的可行性也得到了认可之后,Vtuber进入了全民创作,百花齐放的时代,那也是我觉得最美好的时代,任何人都能参与到Vtuber这个行业中,创造自己理想中的那个有趣的灵魂,超越国籍、超越种族、超越性别——那个时候的Vtuber带有能够超越人类个体局限性的潜力。然而随着直播时代的到来,花上数天精心编排剪辑的十几分钟视频,可能可以留住粉丝重复观看的一个小时,但直播却能够直接将流量锁死几个小时。而直播所能带来的粉丝互动,所能带来的更直接的感情交流也是视频所无法比拟的。现代人,尤其是倾情于二次元的人们更加渴望着这种对内心孤独的抚慰,沉醉于这种实时的热闹与喧嚣中。
只要播的时间够长,播的次数够多,就总会出现神回的。
神回的产率比优秀视频的产率大多了。我是这样觉得的。我想市场也是这样选择的。
即便是我们在前文当中提到了直播的诸多优越性,但其实当初对于直播势与视频势两条路线的争议其实是争执不下,势均力敌的状态。有非常多的Vtuber对直播水土不服,而直播系的Vtuber也面临难以拿出优质视频等精品内容来构建长期影响力的问题。Vtuber本不应该一下子倒向直播势,起码在我看来,视频势本应还能借助其存在的可能性抗衡相当的一段时间,然而,有人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彻底地将Vtuber拽向了直播的路线,成为了虚拟主播。
我认为这个人是月之美兔。
2.イインチョウ诺糍米
我觉得我算是想了个还算有趣的标题。
因为我并不是想要责怪月之美兔,亦或者说她的坏话。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天才,她给许多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例如如何在保持长时间直播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长期影响力,这个答案就是将直播的时间转化成为素材的生产过程,制作“一分钟了解月之美兔”这种现在被我们称之为直播切片亦或者直播精选、精彩镜头的东西。这既能使得直播的时间再次投入生产,同时降低了新观众入门的门槛,使得他们能快速地感受到月之美兔这一角色的趣味,同时精彩镜头这种幼稚内容的沉淀会不断地推送到对虚拟主播感兴趣的人面前,通吃视频智能推送与直播占据时间的福利,观众的所有时间都会交代在她这里。在她之后这种形式也逐渐流行了起来,有非常多的人正是通过这些集锦与切片才开始入门虚拟主播的。
但她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虽然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主要想说的是撕皮这件事,撕皮真正的扼杀了虚拟主播的可能性,但撕皮又是维持Vtuber直播所必须跨出的一步,起码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方案了。
2.1.三层理论
在Lichtung Criticism.《バーチャルユーチューバの三つの身体:パーソン・ペルソナ・キャラクタ》(Vtuber的三个身体:Person,Persona,Character)中提出了一种关于人们如何欣赏虚拟主播的三层理论。

简单而言,文章认为“Person”通过“Media Persona”来构建“Fictional Character”,从而展现在观众们的眼前。而观众能在Fictional Character身上感受到的魅力,可以是关于其Persona,,也可以是关于其Character,因此产生了鉴赏Vtuber的两种不同乐趣。
由于此文涉及到的“Person,Persona,Character”是较为复杂、有些难以解释与翻译的词汇,笔者翻译能力有限,经过与同伴的反复探讨,笔者决定使用“中之人,中之魂,角色”这三个词来代替翻译这三个词汇,以方便大家的理解。“中之人,中之魂,角色”这一翻译仅限定于本文使用的含义解释,不能代表“Person,Persona,Character”在其原本领域与学术文章内所代表的含义。
Vtuber的三体这篇文章是我个人相当推崇的一篇,从一定的学术视角去审视Vtuber的文章,相当推荐有一定日语阅读能力的朋友进行阅读,本文同时还有官方的英文版《Virtual Youtuber's Three Bodies——Person, Persona, and Character》,但相较日文原版只保留了核心观点,少了许多的论证过程与举例说明。
Vtuber的三体通过三层理论,点明了观众与Vtuber以及中之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我们在谈论所谓“Vtuber的魂”的正体,即本文选择翻译为中之魂的“Persona”。
观众所能观察接触到的是Vtuber这一角色,而角色由中之魂与形象共同组成,缺一不可。
形象指的是Vtuber的皮套、设定等一系列外在所能直观感受到的事物,中之魂则是更加内在的,Vtuber的性格、动机、一系列驱动角色行动的事物。
在Vtuber的三体中,作者又进一步地指出,中之魂实际上是一种“媒体人格”,因为没有人真的能接触到角色,我们对角色的一切认知都是基于媒体所传达给我们的,通过推特通过油管我们了解到了他所展现给我们的样子,这其中存在相当的设计空间,在通过媒体来接触中之魂的时候,我们无法区分究竟哪些部分是中之人在扮演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展现出的自身的人格,哪些部分是来自于形象设定的人格,他们都会无差别地通过媒体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即,中之魂就是中之人的灵魂与角色设定的灵魂相互交融的结果。
明确中之魂的存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我们所喜欢的究竟是谁。如果说代表了绊爱形象设定所有者的A8不是绊爱,那么中之人就是绊爱了吗?在三层理论的帮助下,我们便很容易能够得到答案。
也正是由于中之魂的存在,使得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角色能够更加尽善尽美,因为她是团队集体考量的在经由中之人演绎的结晶,同时也形成了“创造不存在于此世”的灵魂的可能性,真正意义上,“将幻想世界刺入现实当中”。
2.2.幻想刺入现实的可能性
我一直很喜欢“将整个虚构世界‘刺入’了现实”这个描述。这句话出自牛奶饼干前辈所写的《Virtual Youtuber文化论》,相当精准地形容了Vtuber对于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Vtuber相较其过去的前辈究竟革新了什么。《Virtual Youtuber文化论》同时也是我相当推荐阅读的文章。
前辈在文中引述辉夜月团队策划者在第一次看到绊爱时的反映。
像是动画里存在的角色,以及和吉祥物之类的形象所完全不同的存在。到现在的动画角色塑造都有离不开的“角色框架”的感觉我觉得。但是第一次看到绊爱的时候,角色本身有着属于自己人格的感觉,与普通的艺人和演员一样——调换过来也不奇怪,成为仿佛真实存在于你身边的人。令人感到冲击的是能把这些变成现实的技术居然被实现了!
作者:輝夜月Officia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8057
出处: bilibili
专业人士对绊爱的震惊反映出了Vtuber革新的关键:1.一个存在于动画\幻想世界中的角色;2.有着自己人格的角色;3.仿佛存在于你的身边\与现实世界相交。
她必须是原本属于幻想世界的角色,因而可能会受到幻想世界的限制,亦或者被幻想世界所加成。
她必须有更加真实而活灵活现的性格,她超越剧本地展现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比小说更加全面而真实。
她必须与你所在的现实世界相交,最为直接的就是,你的所作所为将会影响到她与她所在的世界。
只有满足这几条,我们才能实现“幻想刺入现实”的可能性。这也就是我所认为Vtuber所区别于虚拟主播,区别于以往存在的幻想角色的核心。
例如在绊爱的运动挑战视频当中,她作为“超级AI”,凭借这一设定明确了对幻想世界的归属,因而受到幻想世界的限制——她在节目当中会出现重力异常,难以跳跃等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状况,在中之人出色的演绎之下,绊爱展现、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成为了绊爱节目的创新与乐趣,随后绊爱还会根据观众们的反馈对下一期节目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月之美兔走访街头的视频当中,她作为“虚拟委员长”,受到了幻想世界的强烈限制——她作为一个二次元的角色要如何采访三次元的人物与店面,以存在于平板之内的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解决方案成为了节目的创新与乐趣,而在采访过程当中,月之美兔作为一个虚拟角色,却真实地与店家交谈,甚至品尝着店家提供的食物。
在新科娘的节目当中,她作为“虚拟up主”,得到了幻想世界的加持,这使得她能够做出旋转花手、口吐江河之类相当神秘而又迷惑的动作,这种超越现实的部分成了新科娘人气飙升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积极在与观众互动着。
因而设定对于Vtuber来说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存在,它是Vtuber返回幻想世界的门票,是Vtuber在幻想世界的户口,一旦失去了与协定共同协作,创造“幻想刺入现实”这一核心价值的能力时,虚拟主播,其实就无异于普通的主播了。
但是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在意过虚拟主播的设定了呢?或者说虚拟主播的设定已经有多久没起过作用了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遵守设定已经成了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设定就像是仅供二创使用的一块背景板。相当多的虚拟主播一出道就撕皮,他们完全没有试图回归到幻想世界当中,没有试着理解那个设定所带来的幻想世界,他们可能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虚拟主播要有一个设定,更别提生产“幻想刺入现实”的内容了,因而最终只能做着和普通主播一样的事情,成为受人诟病已久的套皮主播。
2.3.为什么一定要撕皮
在前文我曾经提到,撕皮是月之美兔对Vtuber走向直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原本作为视频势的Vtuber节目制作流程与传统的动画制作有类似之处,中之人与团队共同进行选题,商讨中之魂在此选题下的正确行动逻辑,相较传统动画配音演员只是完全按照脚本指示行动,中之人在脚本当中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以及演绎空间,允许中之人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到中之魂中,这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得角色更加真实而活灵活现。
也因为这一步的存在,Vtuber才能够超越个体的想象力——单凭中之人是很难正确地进入到幻想世界当中的,但有了集体讨论,多种灵魂的探讨,才使得中之魂能够合理地呈现出多样化的姿态。然而,团队沟通意味着中之魂的演绎需要时间,同时设定再完备的中之魂,也必然有着“造物的局限性”,它是绝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这注定了这种模式下的Vtuber会在直播中水土不服,因为中之人将会在直播当中面对中之魂设定之外的问题,例如受到惊吓的小反应,你的鱼可不可以放生这种无法预料的状况。
但总不能因为因为水土不服就不播了吧?所有的中之人都想到了一个临时的解决办法:用我的自己的灵魂补上去。用中之人的反应去对应意料之外的状况,但根据“媒体人格”的概念,这些反应在观众的面前都是“角色的反应”,在观众观察到的中之魂当中,中之人灵魂的比例增加了。只要增加中之人在中之魂中的比重,中之魂的响应速度就会变快,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撕皮的本质——当我即是角色,角色即是我时,与我无异的中之魂便能完美应对所有的状况,因为我的灵魂一定是完整的。
可能我们不能把撕皮这件事单纯地怪在她的身上,因为我们很难追溯谁是第一个撕皮的人,谁又是第一个带着Vtuber走向直播的人,但我觉得她是真正成功地向企业证明了“撕皮直播加直播切片”是一个可行的模式,从此使得无论是观众、企业、还是后续诞生的新虚拟主播都对这个高效生产的模式趋之若鹜。
而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对所有人来说都可行的模式,它对中之人个人的业务能力有极高的要求,某种意义上要求角色设定的轻量化,以让中之人更好地与自己的灵魂进行融合应变,它更像是一个优秀的主播在玩“假如我是幻想角色”的游戏,但如果将中之人限定在优秀的主播里,我们便离那个“人人都能成为虚拟主播”的世界渐行渐远了。
我不是在说虚拟主播不好。我只是很怀念那个普通店员都能够化身狐娘,在幻想世界里有个动物王国,王妃是一个说话会口胡的无高光猫娘,在布雷西亚帝国里有个谢拉的那些日子。他们可能不会是优秀的主播,但他们有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那一方世界,去探索与发现,在超越现实世界人类的姿态之后,还有多少种可能性。
我至今还是觉得,野良喵是虚拟主播最为进步的一次探索,那是利用技术在幻想世界中构建一个全新自我的更激进的尝试,连躯体与声音都一同置换掉,在幻想世界当中真的成为一名猫娘,即便被爱上也没有关系,因为中之魂也会忠诚地爱着观众们。在长尾理论与虚拟主播的那篇文章里我还期待着,也许将来人们就能通过这个方式找到什么是真我,拥有不被与生俱来的躯壳所束缚,更加自由自在地定义自己的权利,最为基本的就是,厌弃自己现实世界作为男性或者女性身份的人们,可以在幻想世界重获新生,然后重新刺入现实。只是差不多两年过去,这终究只是一场美好的愿景。
3.总结、期许、展望
写这篇文章最直接的原因是有朋友截图给我看,说NGA有人发帖在说对虚拟主播到底是什么感到困惑。本文所写的内容我很早就与朋友讨论过,于是他才会截图,让我要不要试着来“布道”一番。
我是极怕争论的人,所以不会有什么布道的想法,遇到什么事情自己想明白了就藏在心里好了,最多与朋友说说。因而也没想过要把上面这些事情写出来——我人微言轻,自己不是什么知名的主播,也没有试着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只是稍微看了些文章,对虚拟主播的事情说不上懂,在评论虚拟主播这件事上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文中涉及的不少东西都已经是一两年前的了,再拿出来讲,怕是有些文艺复兴的味道,要去整“全面发展的Vtuber”了。
龙皇这件事发生后,NGA有人感慨,当年绊爱的事情,观众全面倒向中之人反抗企业,认为魂皮不能分离,不可替代,现如今龙皇挟皮与营收自重,将企业绑上踩红线的战车,可以说是一种走向极端后的反噬了。
我对此是深以为然。事实上在绊爱的事情发生之后,尽管我也对中之人被抛弃这件事感到愤慨,但我也始终无法认同,绊爱这一角色明明是全体Staff的创造,怎么就能因为同情而尽数归给了中之人呢。这有点像微博同期的另一场讨论,就是手游角色的立绘画师究竟有没有资格自称是角色的“亲妈”,画师完成了视觉部分的角色设计,但丰满的角色形象则是策划运营团队协作产出的结果,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垄断这份功劳——任何单独的一个人也无法使得角色达到这样丰满的完成度,只有在团队协作之下角色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与Vtuber的事情是完全一致的。
可能我们始终还是不愿意面对Vtuber也是一种娱乐产品的这一事实,因为她是那么地真实,“仿佛真实存在于你身边的人”。
如果我们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会开始发现设定、声音、外表一系列的要素都可以被“优化”的,我们也就不难理解A8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明知原中之人的演绎深入人心却执意要搞出这么多幺蛾子——因为尽可能摒除人在Vtuber中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才能让Vtuber更加臻于完美。简单假设一下,在绊爱有三位中之人的情况下,她就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可以连续唱跳24小时的超级AI,这也是中之魂超越人类的一种表现。
我说这些话,不是为了给无良无情的企业招魂,只是当我们认真去考虑如何创造出更好的Vtuber的时候,这些方案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选项之一,尤其是与不愿意请更多中之人而压榨仅有的中之人的游戏部,这一方案竟然还显得更加有人性一些。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方面是与大家分享我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其实是希望能给国内的虚拟主播从业者,也就是Virtual Uploader们,带来一种可以参考的新思路。
虚拟主播进入国内不算晚,本土的虚拟主播却一直没有太多翘楚,在无语言壁垒的情况下还一直被碾压,这是令人困惑而又叹息的事情。B站的VUP发展至今,大多仍是模仿着日V的模式进行创造,可能稍微接地气的地方就在于,中之人的风格是实打实地像国内的主播,但整体的模式仍然是日V那边继承来的那一套撕皮直播大法,在这一模式下没有樱花妹异域风情优势,中之人在主播方面的才能又不足,整不出什么新奇有趣的活——但凡有点名气有点能力的主播,也没必要转生成VUP,甚至不少大主播自己定做一套Live2d直接开用,让VUP们顿时只能傻眼,自己都搞不明白究竟谁才算是VUP了,因而VUP打不过日系VTB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要如何打破这一局面,根据前文的叙述,我有两点的建议。
第一的确就是搞文艺复兴,不要再盲目追随日V撕皮直播的套路了,多研究自己能够与皮套与设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我所知道这一点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新科娘,一个花手直接破圈吸粉,这就是发挥了角色身上的潜力与创造力;
第二就是更加深入的本土化策略,研究国内流行什么,国内观众喜欢什么,什么才是适合国内的模式。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就是默默酱了,我在以前写长尾理论和虚拟主播的时候就提到过她,她几乎是唯一一个善用了抖音这一短视频平台,抓住了短视频这一风口的虚拟主播。没有语言壁垒,就不应该只是龟缩在日系氛围浓厚的B站里,即便是泛二次元其实也还是个很小众的群体,勇敢地去拥抱国内这一片更大的市场,一开始可能会水土不服,但寻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之后,也就更加能理解国内观众喜欢什么,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在这一点上默默酱可以说是相当成功,即便是不依赖二次元平台也能找到自己的受众群体。
顺带一提默默酱现在的模式,也从先前的短视频单品产出,开始逐渐转进到了直播+切片的模式,这大概是受限于生产效率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但他们也在坚持原本的视频内容产出策略,相当难得可贵。
我并不指望历史的车轮会倒着转,Vtuber也许无法离开直播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我们可能回不到过去那个百花齐放的田园时代,但我也不希望其衰颓、凋零,我还是期待能通过Vtuber遇见有趣的灵魂,看见天才的创意与想法,我还是不愿意失去那些我已经遇见了的美好的角色们。我也不愿意有些人在中之魂的遮掩下,在我们这大口的扒着饭,背地里却对我们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我不希望,大家都不希望爱上一个错的角色。
文中提到的几篇文献的链接:
[1]鲜奶饼干.除了绊爱,还有谁?群雄割据的虚拟偶像[J/O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18827,2018-7-12.
[2] 輝夜月Official.輝夜月、世界初インタビュー 「生身のYoutuberとは“次元が違う”」[J/O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8057,2018-2-1.
[3] Lichtung Criticism.バーチャルユーチューバの三つの身体:パーソン・ペルソナ・キャラクタ[J/OL].http://lichtung.hateblo.jp/entry/2018/05/19/%E3%83%90%E3%83%BC%E3%83%81%E3%83%A3%E3%83%AB%E3%83%A6%E3%83%BC%E3%83%81%E3%83%A5%E3%83%BC%E3%83%90%E3%81%AE%E4%B8%89%E3%81%A4%E3%81%AE%E8%BA%AB%E4%BD%93%EF%BC%9A%E3%83%91%E3%83%BC%E3%82%BD%E3%83%B3,201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