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青年踏浪前行,看“海威”屹立振乡村
7月3日上午,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跟随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华东经理乘坐快艇出海,一同前往参观“海威2号”海上养殖平台。在参观途中陈华东向队员们讲解三代海上牧场的变革,与实践队员们一起探寻海洋经济的发展。
此次“朝阳行”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是由岭南师范学院14个学院同学组成,他们心怀同样的信念,脚踏实地,利用所学专业,将蓬勃的青春力量注入到渔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探索上。本次参观海威2号海上养殖平台便是该团队在流沙村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海威2号海上养殖平台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技术。”陈华东向队员们介绍到。“海威2号”是一种将鱼苗放置在大型浮动养殖池中,模拟真实的海洋环境,使海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生产养殖方式。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至今,画景集团坚持以创新、绿色、可持续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水产养殖的道路上,迈向一个又一个新征程。
成功的背后铺垫着无数阻碍的荆棘,“海威”的发展也走过许多崎岖险阻。“一开始那些渔民都不相信我们,不敢用我们的技术养鱼,有时候都想放弃了”陈华东与队员们交流时说到。流沙湾地处偏远,这里的渔民世代依靠着海洋而生存,但仅仅靠传统的捕鱼和养殖技术早已无法维系现代化的生活,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带领者。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广东海威农业有限公司担当起扶贫基地的责任,通过探索技术创新,以产品深加工助力水产品销售,为当地近308户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累计带动脱贫人口1620人。当地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渔民的生活持续向好发展。
从“海威”外部到内部,“朝阳行”的队员们在陈华东的带领下参观了养殖场的生产设备,了解了生产流程。“以前我们养殖的金鲳鱼太难卖出去了,都赚不到什么钱。后来加入公司,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朝阳行的队员们在与工人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以前养殖的金鲳鱼,在实现自给自足外并不能带来更多额外的收益。而海威集团联合旗下的画景公司,从金鲳鱼的养殖到加工销售,为广大渔民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渔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对美好生活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期待。虽然生产车间因为常年加工金鲳鱼而布满腥味,但是每个工人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劳动的喜悦。在工人的劳动氛围感染下,“朝阳行”的队员们纷纷戴上手套,融入工人中与他们一起劳动。
海浪撞击网箱的声音还在回荡,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然吹响。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湛江考察,从海洋渔业到生态保护,从耕海牧渔到调丰补缺,每一处都事关民生福祉。画景公司作为产业扶贫基地,把“海威2号”建设成一个个海上牧场,承担起了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关怀,以企业的力量带动渔民走出贫困。坚定理想信念,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不仅仅是画景公司前行的动力,更是一批批像“朝阳行”一样的青年人内心鲜红的信仰。他们走出校园,奔赴看不见的角落,以大学生的力量直播助农,切身体验渔民的真实生活,并加入工人的劳动当中去,展示着新时代青年的风貌。推动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在总书记“向海洋要食物” 的大食物观指引下,“朝阳行”还将继续投身乡村振兴,以喷涌的青春伟力助力祖国繁荣。大海很大,我们同是大海的牧民。乡村很小,我们同是百姓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