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的华夏史(五)——神魔大西唐

大西唐演义可以细分为:薛仁贵征西(老西唐)、薛丁山征西(少西唐)、秦英征西(小西唐)。还有部纯神魔书“后西唐之黄河阵与万仙阵”,又称为花袍带,或神怪讲史。
一、平辽王薛礼(薛仁贵)
薛家将始于“应梦贤臣”薛仁贵,跨海征东十八年,被封平辽王。在薛家将的系列故事中,薛仁贵征东亦有神魔要素:他本是白虎星转世,与青龙星转世的辽东大将盖苏文是死敌。从九天玄女娘娘处获得五宝:震天弓、穿云箭、白虎鞭、水火袍、无字天书。
又食用三笼面食,得到了“一龙二虎九牛”之神力。因其食用了半只面龙,所以命中可封为王。当薛仁贵落难之时,儿子薛丁山扯断了依附于薛仁贵身上的九牛二虎一龙,使得神力紧缚于薛丁山之身。薛丁山靠实力坑父!

征东时,薛仁贵用穿云箭破了盖苏文的飞刀,请来师傅李靖用金鸡破了梅月英(盖苏文之妻)的飞天蜈蚣。布下龙门大阵,困住盖苏文大军。盖苏文狼狈之极,骑着神兽逃入海中。薛仁贵胯下分水兽,亦可以水面奔走。盖苏文无处可逃,只得自刎。
青龙星转世的盖苏文死后,怨气不散,在薛仁贵荣归故里的途中,施法迷惑于他。薛仁贵眼见一猛虎扑向薛丁山,拔箭就射,结果却射中薛丁山。奄奄一息的薛丁山被王敖老祖所救,跟随其在山上学习仙术。
实际上后世流传的书中,大多将此神魔部分剔除出去,但故事依旧精彩。

平辽王薛仁贵被成亲王李道宗诬陷坐牢三年,险些被斩首。恰逢西凉入侵中原,皇帝赦免薛仁贵,命其挂帅,自己御驾亲征。薛仁贵平反,程咬金设计火烧李道宗,为其出了口恶气,薛仁贵在这才重执帅印,披挂上阵,前线杀敌。这才引出了整部大西唐演义。
二、两辽王薛丁山与威宁侯樊梨花
西唐演义完全是年轻一代的天下,平辽王薛仁贵挂帅西征后,只打了几场胜仗,就被困锁阳城,又是鲁国公程咬金突围回朝搬兵。

云梦山水帘洞王敖老祖送薛丁山十宝:太岁盔、天王甲、朱雀袍、水云鞋、方天戟、昆仑剑、玄武鞭、宝雕弓、穿云箭、腾云驾雾的龙驹马。命十宝大将薛丁山救父保唐。薛丁山不辱师命,武科场力压群雄,成为二路元帅,奔赴西凉战场。
西凉大帅苏宝同乃是青龙星再转世,但薛丁山却是其命中克星,穿云箭大破苏宝同葫芦里的飞刀,玄武鞭更是将苏宝同打吐了血。
然而薛丁山的光芒到此基本就结束了。西唐演义真正的主角即将登场!

天下都督招讨、征西兵马大元帅、一品诰命镇国夫人、威宁侯樊梨花
樊梨花的故事,东北评书代表陈氏父女的神魔版“大西唐演义”,最为精彩。梅梅小时候就听过此版,故事里大将们祭出法宝,将敌人斩落马下。
西唐演义的书胆,乃是师从黎山老母的巾帼英雄樊梨花,她荷包中有72件法宝,其中定海珠威力巨大。手下两位矬子大将秦汉与窦一虎,皆是双龙山莲花洞王禅老祖的徒弟,一个飞天一个遁地,都是樊元帅的得力助手。

樊梨花本是西凉寒江关守将樊洪之女,从小被父亲指腹为婚,未来的丈夫是白虎关的总兵杨藩。杨藩虽是少年俊杰,但相貌极其丑陋。杨藩武艺高强,年纪轻轻就成为白虎关总兵。不仅如此,他法术亦是高超,与哪吒一样会使三头六臂,还有法宝金棋子、金棋盘。
小时候樊梨花见过一次未婚夫杨藩,被其相貌吓坏了。想到他是自己未来的丈夫,欲寻短剑,被路过的黎山老母所救,带回山传授武艺。
黎山老母也为樊梨花订下一门亲事,就是王敖老祖的徒弟,大唐将门之后、俊朗小生、十宝大将薛丁山。并嘱咐樊梨花要保大唐,切不可螳臂当车,与大唐为敌。

唐军攻打到寒江关,其父樊洪与两位哥哥皆败于薛丁山之手,并受了伤。樊梨花下山劝父亲投降大唐,并道出薛丁山乃是师傅为自己找的夫君。樊洪大怒拔剑砍向女儿,樊梨花被迫自卫,错手杀死了父亲。两位哥哥一看,要为父报仇,结果双双殒命。
评书中有一段樊洪扔出宝剑欲劈了女儿,结果剑碰到墙反弹回来,正中樊洪哽嗓咽喉。两位哥哥一左一右砍向妹妹,樊梨花抽身一躲,两人砍中对方,糊里糊涂丢了性命。这段蹊跷的故事,也算是为主角开脱了!

樊梨花献出寒江关,程咬金做媒,嫁给了薛丁山。但其婚姻毫无幸福可言。薛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
薛丁山在成婚那晚,听到有哭声,顺声而去看到樊梨花两位嫂子烧纸祭奠公公与夫君。才知道樊梨花原被许配给“丑鬼杨藩”,嫌杨藩相貌丑陋而悔婚。今天错手杀死了父兄后,立刻献关投降。故意隐瞒丧事,当天就嫁给了自己。薛丁山得知后怒不可遏,洞房内大骂樊梨花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并与其动手。樊梨花只得羞愧出走。

后来唐军战事吃紧,需要求助樊梨花,在大帅薛仁贵的军令下,薛丁山不得已,去请樊梨花出山。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连续三次。
这一时期,没有了樊梨花的协助,唐军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薛丁山也早没有之前的英雄气,出战胜率极低。
最终白虎山前,元帅薛仁贵被杨藩所伤,败退到白虎庙中。薛丁山赶来救父,看到一只白虎在父亲身边,于是搭弓射箭,谁知却射中薛仁贵,将自己的父亲杀死。冥冥之中,还了小时候父亲一箭射中自己的仇。
唐军失去了主心骨,薛丁山成了罪人,早已失了魂儿,没了傲气,犹如丧家之犬。死心塌地的一步一叩首的去找樊梨花负荆请罪。此后,薛丁山虽然依旧对其冷漠,但再也不敢造次。

樊梨花重回唐营,官拜大元帅,破杨藩的法宝,夺了白虎关,并杀死了杨藩。据说:樊梨花忘记了下山时师傅的告诫,且不可杀杨藩,否则必有大灾大难。
果不其然,杨藩转世投胎为樊梨花之子薛刚,踢死太子闯下大祸,引来老薛家满门抄斩。这就是“薛刚反唐”的故事了。
老薛家儿子坑老子的传统也是一辈传一辈。据说:薛葵第一次见薛刚时,双方动手,薛葵差一点就劈了父亲。而薛葵之子薛雷(有书薛雷扫北),也是差一点亲手打死薛葵。
【对应影视作品】
移山倒海樊梨花
2002年台湾民视(FTV)版,由马景涛出演薛丁山,孙翠凤(著名歌仔戏演员)出演樊梨花,老戏骨张复建出演其父樊洪,很明显编剧为樊洪增加了细分,消减了樊梨花剋父弑兄的宿命。

樊梨花烽火奇遇结良缘
2004年TVB版,由马德钟出演薛丁山,宣萱饰演樊梨花。曾伟权出演与樊梨花有婚约的丑鬼杨藩,老顽童秦煌则出演鲁国公程咬金。

隋唐英雄4
2014年隋唐英雄系列的第四部,不再登陆湖南台,改投江苏卫视怀抱。采用隋唐3的原版人马,虽离开马桶台,但依旧是偶像剧的路数。

秦英征西
瓦岗英雄的第三代少国公爷中,以驸马秦怀玉之子、秦琼之孙——秦英秦勇孝为首,乃是其中的翘楚。他与罗章罗凤文(罗成之孙、扫北王罗通之子)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与两辽王薛丁山同属一代人。瓦岗第三代子孙唯一有自己故事的一人,即:秦英征西与续秦英征西。

秦英小时候就行事果敢,胆大心细,敢做敢为。 当薛仁贵被陷害下天牢时,李道宗怕有人探监通信,亲自守在牢房大门外。秦英看他不惯,喊来十四家少国公爷,定下计策,引诱李道宗走出大门,把他痛打了一顿。

秦英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于是撕破衣衫,把自己打了个鼻青脸肿,到母亲面前告状,说成亲王李道宗欺负自己。作为皇家公主的母亲心疼儿子,带着秦英去告御状,皇帝大为震怒。恰逢李道宗进殿哭诉,谁知被抢先一步。皇帝不信十二三岁的孩子打得了壮年的成亲王,偏袒了秦英。李道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秦英征西的开头,金水桥旁十二岁小秦英力劈詹国丈。老公主绑儿子上殿请罪,太宗依旧判斩立决。正遇鲁国公回朝搬兵,八宝金殿上手持“八卦金攥开山钺”硬逼着太宗赦免了皇孙秦英。不仅如此,比武场上小秦英枪挑两位詹国舅,官拜三路元帅,率大军增援西凉。

秦英征西是一部神魔类评书:薛丁山征西获胜后,正要搬师回朝。不料西凉元帅苏宝童带兵偷袭,掠走太子殿下,押入白石道人设摆的八卦颠倒迷魂阵中。樊梨花怀有孕并染重病在身,无法出战,于是鲁国公程老千岁回朝搬兵。秦英挂帅西征,单人独骑马踏五关,大战铁仑僧。

对松关前,大唐前部正印先锋官罗章斩杀守将洪江、洪海,却败于红莲圣母之徒洪月娥之手。洪月娥爱慕罗章,为兄报仇将其打伤,但并未伤其性命。主动向罗章吐露心声,但罗章不从,洪月英三放三擒罗章,逼其答应了婚事。谁知回到唐营后罗章耍奸计,假意成亲调虎离山,秦英率领众将官杀进对松关,斩杀了洪月英父兄。
得知被戏弄后,洪月英掏出法宝,打伤了罗章。但罗章被黎山老母之徒李月英所救,洪月英欲寻短见,也被李月英所救。三人相见后,李月英规劝洪月娥,最后三人拜堂。

秦英马闯联营,解太子被困之局,靠祖父的庇护(左天蓬借来杏黄旗),大败苏宝同的法宝。罗章更是在两位贤妻的协助下,大破三阴阵。
此后,在樊梨花的率领下打败西凉国,杀死苏宝同,凯旋回朝。
【文艺批判】
对比“秦英征西”与“薛丁山征西”可以看到许多相同之处:大唐与西凉作战,主要靠的都是女性战将,且都是海外仙人的高徒,有着威力强大的法宝。女性战将都是外族之人,爱慕俊俏的唐营小将军,与父兄决裂,转投唐营,且都伴有父兄不肯归降而惨死。
而唐营的俊俏小将军,初期光芒万丈,中后期就是“男花瓶”,沦落为吸引敌方女将投唐的工具人。不仅如此,他们都三妻四妾(薛丁山有:窦仙女童、陈金定、樊梨花;罗章有洪月娥、李月英),大部分都是政治联姻,且婚后对归降的女将并不好。
秦英征西一书中,薛丁山从来不去探望身染重病的樊梨花,直到太子逼他去找樊大帅借粮,他不得已硬着头皮去探望。

这些传统评书中的故事,有浓浓的封建主义糟粕的腐朽气味。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则要三从四德。最可气的就是描绘女生外向,为了嫁给天朝大国的小将军,背叛国家、反噬亲人。表面是女性挣脱封建婚姻的束缚,背后是正统论、大男子主义,女性沦为男性附属的封建毒瘤。
【神魔书总结】
神魔类袍带书,又叫花袍带,两军对战,大将不以武力杀伐为主,多以法术、法宝争短长。讲的是顺应天命,拼的是师门深度。正所谓徒弟有难,师傅来救。仗打到最后,从两国对持,演变成两派神仙阵营的对立。

花袍带类书的主角常为出家人(和尚、老道等)、女人与残疾人士。老话说两军阵前切可不小觑这三类战将,他们轻易不会上阵,出战必有非同一般的外科手段。或能掐诀念咒、撒豆成兵,或会使独特的暗器、毒药、迷魂药。特别是后两类,本就是弱势群体,还能战场杀敌,必非常人。比如:《封神演义》中斗宝的大将皆是修道之人;《大西唐演义》中的樊梨花等众女将、《无盐娘娘》中的钟无艳;六部春秋中《孙庞斗智》、《乐毅伐齐》、《万仙阵》的重要角色孙膑老祖,就是学道的残疾人。部分此类评书中,去掉神魔元素,变成普通袍带类书,亦十分经常。比如:花木兰、樊梨花、孙庞斗智都有非神话版本。
按历史朝代算,大西唐之后,几乎不再有花袍带类评书。

但依然有大量的传统评书、传统小说都有神话元素,比如:《水浒传》开头洪太尉伏魔殿放走一百零白妖魔,《说岳全传》中玉帝派赤须火龙下凡,转世为金兀术,抢夺大宋江山。如来派金翅大鹏下届,转世为岳飞扶保大宋。
本人的此系列要按历史顺序将描绘各个朝代的文艺作品一一展现,有兴趣的不妨期待。下一篇将作由盛唐到衰败的“三次反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