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STARS》第二季 — 跨越本能的共情

《BEASTARS》第二季 完结撒花!

本作在第一季度播出的时候,就已经获取了不少的关注以及大量的好评;虽然这个声势,碍于本季度大量佳作之间的厮杀,使其没有完全沿袭下来,但是在核心粉丝的圈子里,这部作品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实力与口碑。
实际上,本作对我个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戳我的作品;但即便如此,我也无法否认这部作品客观上的优秀。所以,我的这篇专栏,依旧会从我的视角,简单的剖析本作在叙事与主题两个层面上的表现与挖掘。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仓促的剧情推进与细致的情感描写
如果要我去说本作在这个季度里叙事上的特点的话,我可能会用“节奏快”与“情感细腻”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我们就先来聊聊节奏快的问题吧。
在正式讨论问题之前,我想先清楚地定义我所谓的节奏快的意思。我这里所说的节奏,指的是作品关键剧情的推进速度;而在我看来,这个季度的一些关键情节推进的还是有些仓促和迅速了。

要清楚的解释这个感受可能并不太容易,我这里举一个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例子:雷格西非常迅速的就找到了食杀事件的凶手。
作品的第二季刚开始的时候,重新启动了对这个被长时间冷处理的食杀事件,并再一次透过这个直观的冲突,去勾勒起观众的情绪。而作为纯动画党的我,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个事件要被侦破应该难度不小;毕竟那么长时间过去了,重要的线索早就消失殆尽,负责调查的大蛇也没有丝毫进展,仅仅依靠雷格西一个学生,又能做到什么?
当我抱持着作品会有一定程度的推理办案的期待的时候,凶手就主动现身,并因此而留下了重大的线索,导致这个事件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被侦破了。诚然,这仅仅是我个人在这个季度一开始的期待错误,而且即便侦破了凶手是谁,事件也远远没有被解决;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既然凶手都可以隐忍那么长的时间,过程中几乎没有漏出任何蛛丝马迹,那么为什么偏偏会在这个时刻,如此无谋的暴露自己?
虽然你硬要解释,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或借口去解释这样的剧情设计;只是在我看来,这个处理真的显得有些刻意、仓促、甚至有那么一点不自然。

当然,我能够理解作品之所以如此设计剧情的理由;以剧本创作的角度来看,它这么做无疑就是想要加快故事本身推进的进度,让凶手尽快现身,好让作品能够拥有更富裕的篇幅,去叙写它所想要着重描绘的故事。不过,这样的处理如同我前面提到的,显得过于仓促甚至是不自然了;而这样略显创作痕迹的剧情加速,或者对于部分应该重视的细节的忽略,在本作中也并不是特别罕见。
例如,路易成为狮子组首领的剧情、路易最后对肉食动物所产生的情感、乃至于最后一集那极其跳戏的大战等等。
这些,虽然也都不是完全没有基础合理性的,甚至不少都有足够的内心描写去做支撑;但是从剧情本身推进的角度来看,至少我自己在观看的当下,依旧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唐突与不自然。而这些略显仓促的剧情推进,使得这个季度的故事整体看下来,有那么一丝节奏过快的观看体验。

好在的是,作品虽然剧情推进的快,但是在它想要认真对待的内容,也就是每个重点角色的内心想法上,却进行了超乎想象的细致描写。而这,就构成了我想要讨论的第二个特点,“情感细腻”。
虽然不得不承认,因为部分剧情推进上的仓促,使得一些角色的想法转变还是过于突然,以至于即便之后有着充足的内心描写,也难以让人产生极为投入的代入感与共情;但是本作中绝大多数的内心描写,都处理的非常出色。
尤其,本作透过搭建一个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共同生存的世界观,让不同动物之间那本能的冲突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节约了作品去主动构建角色之间的冲突的时间,让它得以将叙事的重心,投放到本能欲望之上,那些更具有探讨价值、挖掘意义、乃至于哲学性质的思辨与内心想法之中,让作品的深度与厚度,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不仅是世界观的搭建丰厚了内心描写的层次,本作高质量的制作水平对此的帮助也很大。
虽然我个人依旧更喜欢传统手绘动画,尤其高质量作画所带来的魄力与画面张力,但是却也得承认,本作已经是少见的能够将3D技术运用的如此没有违和感的好作品了。
其中我很喜欢的一点,就在于本作的很多镜头设计都处理的非常有意思。虽然这些镜头即便放到手绘中,也依旧能够呈现不相上下的效果,所以这算不上是3D的独有优势;但是,一些刁钻的镜头设计,例如以角色为视点而出发的镜头、极为到位且具有联想意义的匹配转场,都很大程度的将角色的一些情绪与所思所想,单靠镜头语言,就传达了出来。
当然,真正更具优势的,在于本作中大量的动作细节。如此丰富的动作设计,在手绘中往往难以呈现;而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多的动作去丰富这个作品,它特别能够在一些细小的动作细节上夹杂能够映射角色情绪的元素在内,让观众下意识的就会感知到这些角色的部分想法。
就更不用说本作在部分桥段也会使用手绘来进行辅助,让作品整体更具有渲染力了。

结合制作的优秀、世界观本身独到的设计、以及作品本就高水平的文字造诣,让角色那极为复杂的想法,依旧能够精准的被传达出来,让人能够在仓促的剧情推进底下,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想法,并理解他们行动的动机。
也就是说,有着如此丰富且细腻的情感去进行支撑,本作即便在一些剧情的推进上有着明显的瑕疵,也都早已瑕不掩瑜了。

跨越本能的共情
聊完了叙事,我们再进一步讨论本作的主题。
实际上,如同我前面提到的,当这部作品搭建出一个与本能相违背的世界观,也就是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能够和平共处的世界的时候,“本能欲望”与“人性理智”之间的天然对立也就早已形成;换言之,本作的核心主题必然围绕着这个冲突去展开。
而我认为本作在第二季所能够提炼出来的核心议题,应该能够总结为“跨越本能的共情”。
注:本段会揭示食杀事件的凶手,虽然凶手是谁在本作的故事里其实并不重要,但是如果你很在意的话还请自行注意。

肉食动物的本能,是吃掉草食动物的欲望;草食动物的本能,是畏惧肉食动物的焦虑。
但是,即便有着这样已经触及生命的本质矛盾与冲突,这个社会却依旧能够安稳的存在着,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神奇,所以它也是这个故事在最一开始能够吸引我们的根源处。而当我们随着这个故事去探讨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切的安逸,建立在两个不同的物种对本能的压抑上。
肉食动物压抑自己的食肉欲望,磨平自己的牙齿,控制自己的力道,放低姿态去与草食动物共存;草食动物,则压抑自己的恐惧,试图伸出自己的手,将自己的生命交到了肉食动物手中。这种超越本能的压抑与控制力,正是这部作品所试图挖掘的,属于“人性”的一面。

当然,这种自我压抑的形成,最一开始多半只是社会的规训,而非源自于每个动物的本心;而如果只是这样被规训的自我压抑,是不太可能长时间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的。
所以,当故事越发向下发展的时候,作品开始去挖掘这两个天然对立的物种,之间的情感,也就是我所谓的“跨越本能的共情”。
什么意思呢?
随着与对方的相处,即便自己内心底里还是存在着本能的欲望与恐惧,也会开始认识到对方作为一个个体的珍贵,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我们是“同样的人”的共情。
这里可以举非常大量的例子,像是我们的两个主角:路易在狮子组与狮子们长期共事之后,深刻的意识到自己渴望与崇拜肉食动物的强大;雷格西因为对春的感情,让他开始将这份情感上升到对整个草食动物,乃至于所有生命的尊重。
甚至一些分支支线里的角色:像是希拉(猎豹)与小桃(绵羊)最初彼此依旧存在着物种上的隔阂,但在一起逛街之后却对彼此产生了纯粹的女性之间的情感;又像是误伤基维(食蚁兽)的达奥(黑豹),对对方有着极强的愧疚感,而基维最后也选择了原谅和包容。

除此之外,作品也提供了反面例子,也就是食杀事件的凶手,里兹了。
实际上,里兹与提姆之间的情感,也是遵循着这层共情去推进的;提姆放下了戒备,试图去理解强大的里兹背后所承受的压力,并试图与他成为朋友,去一起面对这份压力。而里兹,也确实在这个过程中减少了很多压力,并珍惜提姆这个朋友。但是,里兹错误的认为这份共情与情感,能够完全抵消那份源自于本能的欲望。
这份情感所承担的,不是抵消本能;甚至可以这么说,本能本来就不可能完全剔除的,它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这份情感,只是跨越了本能之后,为那天然的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层足够坚实的缓冲,去透过这个方式,让双方能够在抑制自己的本能的情况下,去认识到对方与自己相似的那一面,“人性”的那一面。
但是,里兹却认为拥有了这份共情之后,对方就理应能够承担自己的一切本能,就开始将自己的本能欲望暴露出来;很显然的,失去抑制的本能所彰显出来的伤害,早已不是这个共情能够去缓冲的了。而在那之后,里兹甚至将这件事情给美化,并得出了“只有能够完全接受本能的相处,也就是被我吃掉,才算得上是这份共情”的结论;然而,这只不过是单方面的情感而已,谈何“共”情呢?

最后,我还想再聊一聊两个主角,雷格西和路易。
前面提到的这层共情,目的是进一步的维持大家的人性。不过,对于很多其他角色来说,能够拥有且维持这份人性,就已经很足够了,没必要有更高的追求。这样的代表人物是狮子比尔;他甚至为了更好地维持这份“人性”,暗地里偷偷地食肉,去更进一步压抑自己的本能与欲望。
可是,到了我们的两个主角身上,他们所追求的,可能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人性。
我在前面其实就已经提到,两人的共情对象,比起数个个体,已经开始上升到了整体。而这个过程在我看来,颇有一股“成佛”与“成魔”的意味。

雷格西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的共情对象扩大到了所有草食动物,并越来越表现出自己对于路易前辈的向往与尊敬;这是因为,他也想要获得那份不受欲望所煎熬的爱与强大,以及那种可以毫无束缚所展露出来的自信。所以雷格西为了做到这点,开始疯狂的修炼自己,走向了“成佛”的道路。
路易则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对于肉食动物的情感,以及心中最深处那对雷格西的重视;他渴望得到的,其实就是肉食动物那天生的强大,以及建立在这份强大之后的隐忍与包容。虽然路易意识到这点已经在他行动之后,但是他确实为了得到这份“强大”,主动堕入地狱,试图在这炼狱之中掌握主导地位,并以一己之力去偏移整个地狱的样貌,并走向了“成魔”的道路。
有趣的是,作为草食动物的路易渴望拥有肉食动物外在的强大,作为肉食动物的雷格西却渴望着草食动物内在的强大;而这样的身份关系与两者之间的相互向往,形成了一层非常有意思的对应关系。而本作,就是想要以这样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将这种远超过本能的“人性”,以及这种“人性”背后所需要付出的艰辛与努力,给描绘了出来。

只是说到底,这两个人的本质其实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拥有着强大的意志,都在羡慕自己所不具备的力量,都在为自己的理念而不断前行。
而这个理念,早已形成了一种更加精神性的追求,甚至他们为了这个追求,不惜往本能的反方向前行。
不过,这样极端违反本能的追求,到最后也并没有真的动摇两者本质上的身份;他们,依旧是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并不会因为有着超越人性的追求,而让他们在实体层面获得与其不相称地力量。所以,在最后,雷格西怎么样,也打不过眼前的大灰熊;路易无论如何渴求,也阻止不了伊吹与雷格西的决心。
然而,虽然实体层面改变不了什么,但在心里层面,这样的追求,也并非一无所获。这份追求所带来的内心强大,让路易在无法动摇雷格西的决定之后,能够毅然决然的选择献上那束缚着自己的腿,用自己作为草食动物的肉,去供给肉食动物的力量;而雷格西,则能够选择承担自己食肉的罪孽,而不是将其依托于其他的理由或借口。

所以,即便到最后,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看似回到了原点般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但是,在此刻,吃的一方直面了本能的罪孽,被吃的一方摆脱了畏惧的焦虑,并且在之后双方依旧维持着相互共情的关系。
而这份共情,不建立在他们“吃与被吃”的这层本能关系上;甚至,正因为他们那极端的精神性追求,才让他们能够如此坦然的面对,并超越这个本能关系。
而这份能够真正“跨越本能的共情”,这份超越他们“动物”身份的“人性”,不正是本作一直在追求的事物吗?

总的来说,本作的第二季虽然有一些情节过渡得太快,使得整体观感显得有些仓促;但是,它依旧凭借着其强大的内心描写,去将本作的主题,也就是那份超越本能的共情,以及这份共情背后更加深刻地人性追逐,给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我想,之所以那么多人能够在看完本作之后收获强大的感动,应该也是被作品这种精神上的追求所感染的吧!
因此,如果你也对这样的主题有所共鸣,那么这必将会是一部你不容错过的好作品。
简单评分:8.9/10
ps:本作的两首主题曲我都很喜欢,这里分享:

ps2:最后一集的大战真的太多出戏点了,尤其屡次打到一半突然闲聊的操作,真的是看得我一愣一愣的。我能够理解这个决战本来就不是以武力强弱来决胜负的,毕竟真要这么比雷格西必败无疑;所以这个过程显然是要较量两者对于肉食动物的生存方式,同样是一种精神上的较量,因此打斗过程中的交流比起武斗本身更重要。但是也没说一定真的要躺下来聊天,甚至刻意的说一句新年快乐这么出戏的举动啊,一边打一边聊不好吗?(笑~)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啊。对于专栏或动画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