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海军 露天炮台铁甲舰和海岸防卫舰
Kronprinzessin Erzherzogin Stefanie斯蒂芬妮大公妃号(原Erzherzog Ferdinand Max斐迪南•马克思大公)露天炮台铁甲舰
建造编号210,造船厂家,圣罗科,STT公司,1884年11月12月开工,1887年4月14日下水,1889年7月服役,1910年成为住宿船。
斯蒂芬妮大公妃号是奥匈帝国海军装备的最后一艘,同时也是唯一一艘有露天炮座的铁甲舰。尽管炮座式铁甲舰在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已经十分流行,但奥匈帝国此前却一直坚持船腰炮室较为保守的布局,也因此饱受争以。斯蒂芬妮大公妃号的2门305毫米主炮被安置在船肩的两个露大炮座中,射界良好。该舰的装甲采用铁钢复合式,防护效果比单纯的钢装甲要好,但指挥塔的装甲却仅有50毫米。斯蒂芬妮大公妃号的主机功率为8000马力,理论最高航速17节,在那个年代属于较高水准。

斯蒂芬妮大公妃号的服役生涯十分有限,这与19世纪末各国造舰技术飞速发展有关,该舰一下水时便过时了。因此其仅仅参加了对外访问和部分训练任务。1897年该舰随欧洲联合舰队参加了对希腊和奥斯曼帝国进行威慑的行动,后于1905年退役,在1910年成为仓库船,1914年成为了水雷学校的一艘住宿船。1920年作为战争赔偿给意大利,并于1926年拆解。

正常排水量5075吨,水线长87.2米,垂线间距长85.4米,舰宽17.1米,吃水深度6.60米,双轴,2台3缸VC,10座圆柱形锅炉,8000马力,最大航速17节,400吨燃煤,续航力24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430人,武器装备有2座单装305/32 G. L/35 C.80炮,6座单装149/33 G. L/35 K.86 apt.炮,2座单装66/16 G. L/18炮,7座单装47/40 SFK L/44 H炮,2座单装47/30 SFK L/33 H炮,2座单装37/20 SFK L/23炮,4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位于舰首,2具位于横正,1具位于舰尾)。

熟铁装甲:装甲带保护船只全长,从1.4米在水线下延伸到水线上1.4米。舰中293毫米柚木制船体外敷熟铁装甲厚229毫米逐渐减少至140毫米,舰首204毫米柚木制外敷熟铁装甲厚108毫米逐渐减少至102毫米。舰尾204毫米柚木制外敷熟铁装甲厚152毫米逐渐减少至127毫米。水平25毫米钢甲板与装甲带上缘相连接。一般炮台有152毫米甲板保护,指挥塔侧面厚225毫米。
Kronprinz Erzherzog Rudolf鲁道夫王储大公号露天炮台铁甲舰
造船厂家波拉海军兵工厂,1884年1月25日开工,1887年7月6日下水,1889年9月服役,1906年成为海岸防卫舰,1918年11月赔偿给南斯拉夫孔博尔(Комбор[Kombor]),1922年报废出售。

正常排水量6829吨,总长97.6米,垂线间距长90.3米,舰宽19.3米,吃水深度7.39米,双轴,2台4缸VC,10座圆柱形锅炉,6000马力,最大航速15.5节,580吨燃煤,续航力26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447人,武器装备有3座单装305/32 G. L/35 C.80炮,6座单装120/31 G. L/35 C.87炮,2座单装66/16 G. L/18炮,5座单装47/40 SFK L/44 H炮,2座单装47/30 SFK L/33 H炮,2座单装37/20 SFK L/23炮,4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位于舰首,2具位于横正,1具位于舰尾)。哈维钢装甲:装甲带厚305毫米(在254毫米柚木上)保护船长的50%。从1.5米以下延伸到2.7米以上,并用279毫米舱壁封闭。钢制25毫米平板主甲板通过弯曲的50毫米斜面与装甲带下缘连接。装甲带上的炮座有254毫米的保护,指挥塔侧面厚305毫米。

这些战舰(Kronprinzessin Erzherzogin Stefan和Kronprinz Erzherzog Rudolf)是由新奥地利海军建设总监Josef Kuchinka设计的。船体是由横向和纵向框架建造的,高度细分,尽管装甲只保护了船的重要部分。从外部看这两艘船的特点是主炮并排朝前安装。这一安排的起源似乎是法国在露天炮台安置火炮的样式,因此他们的火炮发射弧度很大,就像古代堡垒中的火炮那样。后来引进了快速装填的重炮,使得这些船只很快就过时了,开放式炮台在1890年后就不再先进了。另外安装了37台额外的辅助蒸汽机。

Monarch君主级海岸防卫舰
奥地利新的海军建设总监齐格弗里德·波普尔使其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是第一次使用真正的炮塔设计,但像所有奥地利战舰一样,由于预算限制,导致建造太小,无法建成为高效、平衡的战舰,正式设计为海岸防卫舰。
Monarch君主,波拉海军兵工厂,1893年7月31日开工,1895年5月9日下水,1898年5月11日服役,1918年3月成为住宿船。
Wien维恩,建造编号281,造船厂家圣罗科,STT公司,1893年2月16日开工,1895年7月6日下水,1898年5月13日服役,1917年12月10日沉没。
Budapest布达佩斯,建造编号288,造船厂家圣罗科,STT公司,1893年2月16日开工,1895年4月27日下水,1898年5月12日服役,1918年3月成为住宿船。

正常排水量5645吨(维恩号为5636吨),总长99.2米,水线长97.7米,舰宽17.0米,吃水深度6.40米,双轴,2台VTE,7座圆柱形锅炉(布达佩斯号为16座贝尔维尔锅炉),8500马力,最大航速17.5节,500吨燃煤,续航力30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426人,武器装备有2座双联238/37 K. L/40 K.94炮,6座单装149/37 G. L/40 K.94炮,2座单装66/16 G. L/18炮,10座单装47/40 SFK L/44 S炮,4座单装47/30 SFK L/33 H炮,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位于横正处)。镍钢装甲:装甲带的长度为77.7米,占总船长的83%。从艏柱开始:从1.2米以下延伸到水线0.9m以上。它由:船中上部270毫米,船尾炮台200毫米,艏柱和船尾炮台之间150毫米;船中下部下缘为220毫米至140毫米,船尾后缘为160毫米至80毫米,船尾和艏柱之间为150毫米。船尾末端装甲带用200毫米的舱壁封闭。水平钢甲板有40毫米在艏柱和尾部炮座之间,并连接装甲带的上边缘。船尾部分由60毫米下甲板进行保护。上部装甲带位于两炮座之间宽2.42米,厚60毫米,两端用200毫米舱壁封闭。149毫米炮炮堡7有80毫米垂直保护和12毫米水平保护。主、后指挥塔两侧厚220毫米。炮座在上甲板上有220毫米装甲保护,在上甲板和主甲板之间有160毫米装甲保护。炮塔有250毫米装甲防护。

1917年君主号加装1座单装66/42 G. L/45 BAG炮。
1917年维恩号,布达佩斯号加装1座单装66/47 G. L/50 BAG炮。
1918年2月,君主号在卡塔罗港发生兵变。从1918年4月开始成为潜艇基地的住宿舰,战后赔偿给英国作为战争补偿,并在意大利报废。维恩号于1917年12月9日10日晚在的里雅斯特附近被意大利摩托鱼雷艇MAS 15号在路易吉·里佐(Luigi Rizzo)指挥下击沉。布达佩斯号于1918年3月退役,作为波拉潜艇基地的住宿舰。1918年5月到6月,一门38厘米/17倍径榴弹炮-38厘米榴弹炮M.16型榴弹炮安装在舰上,而不是原本的一号炮塔,用于海岸轰炸。1920年赔偿给英国,并在意大利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