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图馆】逐梦权力圈——傀儡皇帝的梦想与渴望(三)
本期作者:纯熙|专栏编辑:拓拓
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中国历史上不乏父子相争,兄弟相残的事情,也绝对不缺宦官弄权,外戚掌国的例子,引诱他们的只有权柄。宦海沉浮之中,权谋纵横之下,没有君子所谓的君君臣臣,只有显而易见而又云雾朦胧的真谛——权力。
自宋武帝代晋称帝后,长达近两百年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了。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先后涌现了众多枭雄霸主和文人雅士,可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英雄们的黄金时代,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作为之前的高薪职业——傀儡皇帝也变成了高危职业。魏晋时期的傀儡皇帝,虽说不能掌握实权,但是养尊处优,只要不像高贵乡公那样,乖乖配合,都能安度晚年,依旧享受着贵族的生活。既可以不理政事,随意玩耍,又不用担心史书说自己是昏君,所以大多数傀儡皇帝不图反抗的原因除了没有实力,也有安于现状的因素。刘协,曹奂在退位后依然享受着优越的生活,而且没有过多的监禁。司马德宗在桓玄和王司徒的策划和胁迫下禅让,桓玄依旧善待了司马德宗和司马氏宗族。可以说,傀儡皇帝在魏晋时期是个不错的职业,那么魏晋以后呢?

【案例4】晋恭帝
【姓名】司马德文
【执政】419~420年
【权臣】刘裕
【沦为傀儡皇帝原因】被刘裕扶持登基
【是否翻盘】否
司马德文是晋朝的最后一代皇帝,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儿子,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在历史上的评价还不错,《晋书》说他“帝幼时性颇忍急。”,“安帝既不惠,帝每侍左右,消息温凉寝食之节,以恭谨闻,时人称焉。”可见,司马德文的德行还好,值得称赞。

司马德文十二岁的时候,哥哥司马德宗登基为帝,是为晋安帝。提起白痴皇帝,大家可能只了解晋惠帝司马衷,其实晋朝除了司马衷以外,还有一位白痴皇帝——司马德宗。虽说他们都是白痴皇帝,但是司马衷最多只能算是智力不如常人,司马德宗就是真正的白痴了。《晋书》说他“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资治通鉴》说他“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司马德宗登基以后,国家大权掌握在了他的叔叔司马道子手里。晋安帝刚刚登基的那几年,司马德文作为皇帝的弟弟,自然是风光无限,最初被封为琅琊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可以说,司马德文少年时就是高级官僚了。
司马道子和他的哥哥一样,都是喜欢喝酒的人,而且喝的很醉。于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趁机掌权,架空了父亲,年仅十八岁的司马元显成为了东晋的权臣。元兴二年(403),桓玄起兵,试图攻克都城。元兴三年(404),桓玄顺利的攻入了建康,铲除了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等人。同年秋,桓玄自号为楚王、大将军。桓玄进封司马德文为太宰,加兖冕之服,绿綟绶。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桓玄代晋,改国号楚。桓玄贬晋安帝为平固王,司马德文也被贬为石阳县公。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一月十九日,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被逐出建康,居于浔阳。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三月二十四日,刘裕等人进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桓玄挟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逃往江陵。六月十九日,桓玄被杀,晋安帝为皇帝,复封司马德文为琅邪王,又加封为徐州刺史、大司马、司徒。六月二十六日,桓振又攻陷江陵,司马德宗被俘。直到义熙二年(406)三月二日,司马德宗再次逃脱。之后,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回到了建康。
此时的东晋,已经是刘裕的天下了,经过两次北伐,刘裕的威望已经达到了称帝的标准。于是刘裕想代晋称帝。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刘裕派王韶之杀晋安帝,然后拥立了司马德文登基,是为晋恭帝。司马德文登基以后,已经明白了晋朝的社稷要归属刘裕了,所以直接积极配合刘裕。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德文的年号“元熙”正是曹魏的傀儡皇帝曹奂的两个年号“景元”和“咸熙”的结合。

元熙二年(420),刘裕派傅亮游说司马德文禅让。一般来说,傀儡皇帝即使再沉迷享乐,也不会就这么甘心的禅让,可是司马德文欣然应允,并说:“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这局话配合“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和“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一起听感觉还不错。

晋恭帝元熙二年(420),文武百官在陈留王曹虔嗣的带领下,拥护着刘裕登上上九五之尊的位置,改国号宋,建元永初,是为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至于司马德文,表面上受到了和曹奂一样的待遇——被封为零陵王,但是永初二年(421),刘裕派人杀害了司马德文。自此以后,傀儡皇帝不再像魏晋时代那样了。
喜欢的小伙伴资瓷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