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朋友定居在了美国

2020-10-28 16:56 作者:大如鹅  | 我要投稿

我的朋友她定居在了美国

有小伙伴留言说我之前写的故事都是有关一手好牌打烂的情节,有没有励志的故事。正好十一期间我的这位朋友在美国完成婚礼,说一说她是如何从二十八线的小城市到定居美国的故事。

该如何称呼她呢?她姓如,她的姓氏恰好是我的名字。在文章里就叫她如吧。

如和我认识在初三那年,她转学过来我俩是隔壁班,因为妈妈们在接孩子的时候认识,我俩也熟悉起来,虽然成绩我俩都差不多,但她对成绩更上心也更在意,家里贴了很多的励志语录,中考前模考有次没考好,她在家哭了一下午。而我对于成绩总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当时的我眼里,只要学的都会了,成绩不重要,更何况,即使中考没考好,我爸也会交借读费让我上重点高中的。

多年之后,在我俩人生走向不同的轨道和世界之后,我才知道,这些不同,在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她目标意识很强,自尊心也很强,对自己要求很高,而这些我都没有。

中考成绩我俩都差不多,也都成功的人被市里的重点高中录取,更有缘的是,高一时我俩被分到一个班,成了同学也成了室友。因为身高体型相仿,长的有几分相似,每天又形影不离,名字中还有重叠字,当时的同学都有些分不清我俩。高一的成绩我优于她,她会问我,“我觉得你什么都不在乎,怎么还学的那么好”,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我对成绩本身就没有那么看中吧,在那时大家都比名次看排名的时候,我会找知识的漏洞和短板,把每次考试都当成检验而已。她的努力,我看在眼里,可我做不到,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六点早起,即使周六日也不例外,一日三餐每顿都吃到位,不精简也不偷懒,每天携带小纸卡,上面写满英语单词,在食堂在课间操,有时间她就会拿出来看。我跟着她学了一阵子,可我的惰性是在骨子里的,难以根除,学了两天,我又做回了自己。

根据高一成绩,到高二时重新分重点班,我俩都选了文科,我那时成绩好,被分到了重点班,而她留在了普通班,高二高三的两年,除了在校园背书时会偶然遇到打声招呼外,我俩鲜少见面和交谈。只知道,当时他们班的数学老师太差,学生联名写信告到教导主任那里了。而我在所谓的重点班里,过的也不十分如意,稍微不努力就成了班里的倒数第一。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不比她好太多,但因为我俩报志愿时都高估了分数,不想去一本B的学校,又一起去复读学校学了一年。

不知道是因为在重点班呆的那两年,让我在心里对成绩更看重,还是我那两年学的太用功,耗尽了潜力,高四白白的受了一年苦,成绩却没有一点提高,不过好在去了满意的大学。她成绩考的很好,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去了中传,师从张绍刚学习编导。

大学生活太丰富多彩了,我俩联系都是通过人人网或者微博了解对方的生活,她参加了央视的很多节目也拍了优秀的记录片,大三时我去北京看五月天演唱会,去中传找她玩,她当时正在准备拍用小提琴和吉他弹奏白桦林的MV,对当时的我而言,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她说中传实用主义太强了,大家都很浮躁,她想考研去北大,那里学术氛围更好,平台更大。我当时在天大也被实用主义洗了脑,想不通为什么能找到好的工作还偏偏考研。我后来才知道,我和她的差距,看似是选择上的不同,其实是格局上的区别。她对自己要去哪,要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太清楚了。

她考研北大成功了,她在分享其中的喜悦的同时,也告诉我当时的所面对的压力,1:1.5的面试,他们老师招两个人,她排第三,成功的逆袭了,我在为她祝福的同时,默默的去猜想那个被刷掉的第二名的心情。考上北大后,她的路越走越宽广,因为高中时就积累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大学时又努力的学过雅思,北大的出国交流机会多,她在美国和英国都交流过,世界是越走越会感受到它的宽广,也正如学习越学越会感受到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一样,她后来决定去美国读博,去走向更大的世界和更高的平台。再后来,她在读博期间与现在的美国人老公认识了,定居在了国外。

我后来想过,对照过也反思过,我和她的差距在哪里,她优秀的品格和好的习惯又有哪些值得我学习:她目标坚定,对自己未来有规划,哪怕中间有挫折和反复,她都没有半点动摇;她对自己有要求不允许自己放纵和堕落,严格自律,她早睡早起生活积极;她热爱学习,不只是书本上的,她学吉他、学烘焙、学网球,去健身、去旅游,用有意义的事情去填满时间,不断让自己成长更新迭代;她对自己有信心,她相信自己想做的事不论多难都会做成。

她好像一面镜子,让我时不时的对照她检视我自己。我庆幸我有这样的朋友、有这样的榜样。


我的朋友定居在了美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