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好题精讲——植被覆盖变动问题

明清时期中国的植被覆盖情况及破坏原因。
明清时期植被覆盖情况:明清时期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导致东南地区经济开发加快。但有的专家估计,清代全国森林覆盖率在26.1%左右,其中南方福建、湖南、广东、四川、云南、台湾森林覆盖率超过50%,北方黑龙江、吉林超过90%,总的来看森林覆盖率还很高。
破坏原因:①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已经不能自给,重大工程用材开始到南方地区大量采办,形成大规模的皇木采办,对南方森林资源,特别是长江上游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②大量北方移民进入南方地区,南方移民同时发生大迁徙、大流动,人口大增,形成山地垦殖运动,长江流域的森林被大量砍伐(人口流动与人口剧增形成山地垦殖运动导致长江流域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东南地区经济开发力度增大,瓷器、造纸、造船、煮盐、冶铁、冶铜发展,林木商业化发展迅速,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森林受到的影响更大。
④明清政治中心在华北地区,故对长城一线的森林植被采伐量也很大。
⑤明清时期虽然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东移南迁,但黄河流域经济开发强度仍很大,加之以气候愈发干冷,森林和草原植被受到损失,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更低。
总结(原因):北方森林资源不能自给因而南方皇木采办;南北方人口流动与人口剧增形成山地垦殖运动;东南地区经济开发力度增大;明清政治中心的影响;对黄河流域的开发加之气候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