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核磁量子计算知识科普

2022-07-04 14:52 作者:量旋科技  | 我要投稿


什么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项被应用广泛的技术,常用于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但在其他领域也应用极为广泛,诸如石油探测、化学分析及生物制药等。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应用,其实都离不开一个本质:通过原子核与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来探测或检验物质(包括人脑、石油、化学试剂及药品等)。

         

图1 Philips MRI谱仪,3T磁场,用于医用核磁共振成像

        

        

图2 Bruker 1GHz NMR谱仪,23.5T磁场,用于化学分析


原子核具有磁矩,这个磁矩来源于原子核自身的自旋。自旋是角动量的一种,但并不是直观上的旋转,而是粒子的一种内秉性质。自旋量子数取整数的粒子称为玻色子,取半整数(1/2,3/2,5/2,…)的粒子称为费米子。自旋量子数决定了自旋角动量的大小,也决定了在磁场中,该自旋分裂能级的数目。电子,中子,质子都为自旋1/2的费米子。多数原子核具有非零的自旋,其自旋量子数(通常用I表示)的取值,由原子核内的质子、中子自旋的组合方式决定。通常来讲,当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奇数,或者中子数为奇数时,原子核有非零自旋。例如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H,D,T,其质子数为奇数,自旋量子数为1/2,1和1。碳的同位素碳13(13𝐶),其中子数为奇数,自旋量子数为1/2。而碳的同位素碳12(12𝐶),其质子、中子数均为偶数,自旋量子数为0,不具有自旋角动量。


在静磁场作用下,核自旋可以处在不同的状态(状态的数量为2I+1),分别拥有不同的能量。以自旋量子数为1/2的核为例,它有两个不同的状态,可以直观地理解为自旋向上与自旋向下,自旋与磁场同向能量低、与磁场反向能量高,称为塞曼能级劈裂。能级劈裂的大小由磁场强度、旋磁比(旋磁比为原子核的一个参数,不同原子核有不同旋磁比)决定。原子核在这两个能级间的演化、跃迁,可以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操控,电磁波能量需要和这个能级差相匹配。例如图3,显示了在1.4特斯拉磁场中的氯仿样品,氢核和碳核的核自旋可以分别利用60MHz和15MHz的电磁波进行操控。


图3 液体氯仿样品在1.4T磁场中,氢核(黄)自旋可用60MHz电磁波控制,碳核(红)自旋可以用15MHz电磁波控制。氢核和碳核之间存在J耦合,J=215Hz。在J耦合影响下,氢核和碳核的信号其实都各含有两个频率成分。


图2是由德国布鲁克公司研发的1GHz核磁共振谱仪,静磁场强度为23.5特斯拉,其采用1GHz的电磁波去控制H原子核自旋的演化。原子核在塞曼能级间演化、跃迁的过程中,还会发射出具有相应频率的电磁波,探测这个电磁波就可对原子核的环境、状态等进行分析。比如,根据探测到的电磁波频率,可以确定是哪种原子核。此外,还可以根据探测到的电磁波信号强度,估算样品中某种原子核的含量。


怎样用核磁共振做量子计算?

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自旋1/2的原子核作为量子比特载体,自旋向上和向下的两个状态分别作为量子比特的01。单比特量子门操作可以由电磁波实现,电磁波能量与核自旋的不同状态能量差相同,用以控制0态和1态之间的变换。一个含有多个核自旋的分子就是一个量子信息处理器,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可以作为不同的量子比特:不同核的跃迁频率同,从而可以利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实现对单比特的独立操控,即可寻址。


不同核自旋之间天然存在磁耦合。核自旋之间磁耦合通常包含两种:一种是核自旋磁矩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另一种是由化学键中的电子承载的磁作用,称为J耦合。J耦合作用源于Pauli不相容原理。在液体核磁共振样品中,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往往被平均掉,只剩下J耦合作用。利用射频电磁波,并结合不同核自旋之间的磁耦合,就可以实现两比特量子门操作。通过单⽐特逻辑门与两⽐特逻辑门的组合,则可以实现任意量子算法。量子算法的运行结果蕴含在系统演化的末态中,可以通过采集系统末态发射出的电磁波推断出系统所处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核磁共振样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同类分子,每个分子都是一个量子信息处理器,由于单个分子的核磁共振信号很微弱,所以在核磁共振量子计算中,往往是同时操控样品中的所有分子,并读出所有分子的处理结果。这种方式被称为系综量子计算。



我们为什么要用核磁共振做量子计算?


现阶段,比较热门的量子计算体系是超导芯片体系和离子阱体系,例如2018年谷歌发布的72比特超导量子系统、IonQ 发布了高精度的11比特离子阱系统等。但作为最早用于量子计算的体系架构核磁共振体系,仍然具有很多优势:

    (1) 借助于核磁共振几十年发展形成的成熟的电磁波脉冲控制技术,核磁共振量子计算门的错误率在所有实验系统里是最低的几个之一;    

    (2) 时至今日,核磁共振系统仍是演示量子计算算法最多的平台,可以演示丰富的量子计算算法;

    (3) 核自旋作为量子比特的载体,具有相干时间长的优势,相干时间越长,可实现的量子门操作的次数就越多,用户可以实现越复杂的量子计算算法;

    (4) 实验条件简单,我们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实现量子计算演示实验,并且同时实现实验仪器的小型化。


可以说,在实现量子计算小型化并同时保证具有多比特(4比特)量子计算能力的体系中,核磁共振量子计算体系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核磁量子计算知识科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