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听课活动中授课教师的三种状态

2023-03-09 11:14 作者:深山老林的小夜灯  | 我要投稿

一般情况下,听课的多数都是学段甚至学科不对口的教师;更有甚者,评课打分的是那些一辈子都没上过几节课的。

外行指导内行,只能关注课堂形式和观察学生热热闹闹的参与状态。

此情此景,听课活动中授课教师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状态:

第一种,责任心一般的教师会高高兴兴选择假讲,象话剧一样演课。

课堂过程只关注听课教师的感受,高度配合要求的条条框框,课前操练到无可挑剔, 这样的课听起来堪称完美。

实际上这样的课堂除了可能锻炼孩子的演讲配合能力,对孩子学科思维能力提升作用不大。这样的课堂,可供教师们借鉴学习的价值也不大。

孩子的学科思维形成和巩固过程不扎实。 孩子新知识能力都掌握不好, 让他们举一反三和拓展创新使用,怎么可能?

这样的一节课和课前比,课后知识也没什么长进,能力也看不出来多大提升。

海市蜃楼

一样虚幻的课堂,纯属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是教育教学的悲剧!

还有一种授课教师,会兼顾形式和实效。

他们有最基本的责任心和良知。

他们也知道听课的大多是外行,比较偏于关注课堂推进形式和学生外在表现。他们在讲课的时候,会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注重形式化过程的展示。

尽管这样做和他们平时常态课相比,降低了课堂的时效性,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妥协。

这类教师,兼顾教育教学和听课教师的感受。

注意, 教育教学高手就在其中。

因为他们足够优秀,他们可以在踏踏实实演绎提升孩子能力和知识等学科素养过程,同时还有能力照顾听课教师的感受,完成条条框框的要求。这才是真正高手!

但是真正的高手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多数有良知功利心不强的、重视课堂时效性的教师,会选择上一节实实在在的常态课,或最接近常态课。

相比假课,真实的常态课堂必定是不完美的,是有许多顾此失彼的瑕疵容易被挑剔被扣分的。

例如时间把握,例如知识点拓展。。。。。。其实,凡此种种都是建立在教师和孩子互动,孩子的学习状态表现基础上的。

孩子的真实表现、孩子的真实需求,决定了课堂的节奏,决定了老师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这些敢上真实常态课堂的授课教师,他们眼里有孩子,对孩子的时间负责。

他们关注孩子的需求,关注孩子学习中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也能关注个别孩子的学习需求。他们能努力及时选择适合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科能力。

这第三种教师是教育教学中踏踏实实工作的绝大多数。

是不是这样呢?

认知水平有限,欢迎探讨交流。

听课活动中授课教师的三种状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