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苏】江南三月
短打一篇,推荐配乐:《小城谣》(我也是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想的这篇文哈哈
双女体,gl,都是普通人,算是架空(?
引用的诗词标有序号,在文末标了出处
不是很了解这两位,如果有建议可以评论区见~
1.
身着一袭青蓝的公子站在船头,墨色的长发简单束起,风度翩翩,正映衬那舟下碧水。
不对,那是一位女子。
风扬起浙的衣角,一支金雀钗被浙握在手中。柳叶嫩绿,透出清澈的色泽,树上的花朵落了些,在水面上流转。熏风摇过两岸街市间扬动的酒旗,拂过浙的脸颊,扬起浙的发丝。
再次见到故城,恰逢阳春三月。
在外飘摇了许久的心好似归家的燕,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巢。
江南的春,就这么在小船中摇过,在水花中转过,在绿柳中荡过。
舟子撑着船,悠悠地摇过一条条街市,摇过一座座石桥。
下了船,浙在市井间漫无目的地走着。酒间的谈笑,茶香的清幽,孩童的嬉闹,花糕的甜香……浙一一路过,似乎想拾起自己在这里的曾经。
耳边传来戏曲声。戏里戏外,无非都是风花雪月。
浙恍惚间想起一个身影,一个在外时常常出现在自己梦里却又模糊的身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①
2.
三月的雨悠悠地下着,淅淅沥沥,不紧不慢,不瓢泼,只是细细的雨丝那样斜织着,织成轻轻薄薄的雨幕,风一吹就飘摇,倒像是轻薄的纱。
一练碧水缓缓淌过这江南小城,雨天凉凉的温度使古镇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雾。
一抹青绿的身影,撑一把青色的油纸伞,款款踱步于雨中冷清的街市,又在石桥上驻足。
云鬟松散,金雀钗纹饰精巧,只松松地插在发间,随着脚步晃荡。
苏看着雨中的小城,不知道在想什么。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②
3.
浙在戏台附近驻足,侧耳倾听了一会儿。戏子咿咿呀呀的声音,唱悲欢离合,唱你情我愿,唱喜怒哀乐,唱时过境迁。
浙叹了口气。
都说戏子无情,不过是掩起了真情罢了。
婉转而缠绵的曲调,痴情人又怎么听得。恍惚间旧时光景中的一幕与眼前戏台下重合,只得慨叹,拂袖而去。
曾经情意,终是曲终人散,谁还能记得……或许当时双方心知肚明的沉默,是给彼此留下的最后的退路,也是最深的不释怀。
「传闻布景供戏剧,生世何殊戏一场。」③
4.
(往事)
“阿浙,”方才及笄的苏欢快地牵起同龄的浙的手,“下雨了。”
“嗯……”浙也不是第一次和苏牵手,更亲密的也有过,但她已经不是小时候那个懵懂无知的孩童了。心里有了别样的情愫,只是牵个手,也不自觉微微脸红。
街上放纸鸢的顽童也因下雨而回了家,街市也冷清了不少。浙撑起一把青色的油纸伞,将苏也遮入伞下。
两人慢慢地在雨丝间走着,浙侧目看着苏的侧脸。
“怎、怎么了吗……”苏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
“噢,在想你应该要有一个漂亮的钗子。”浙意识到自己出神太久,错开了目光,掏出了准备已久的一支钗子——是漂亮的金雀钗,精细的花纹,金亮的色泽,点缀了些翡翠、玛瑙之类,却不显得俗气,而有恰到好处的雅。
“这挺贵重的吧,不敢要……”苏惊讶了一瞬,抬眼,是浙温柔得像那细细的雨一般的眉眼,乌黑的双眸里漾着的水波映着苏有些呆愣的脸。
苏有些窘迫地微微低下头,脸颊有些热。浙的眼神为什么那么奇怪,以前也不这样啊……
浙笑了笑,将伞柄塞到苏的手里:“来,我帮你。”
苏瀑布般的乌黑长发垂落,长过腰间。浙一时有些失神。兰花清幽的香气萦绕在苏身边,苏微红着脸颊低着脑袋,在浙看来透着些妩媚和羞涩的味道。
浙小心且温柔地为苏扎起发髻,不松不紧,插上那支金雀钗。
“嗯,这支钗子很适合你,”浙停下了动作,笑意盈盈地看着苏,“阿苏真漂亮。”
“谢、谢谢。”苏勉强着抬起头看着浙,猛然发现浙的头上也有一支金雀钗,正与自己头上那支成对。脸颊上的绯红更甚,但苏并没有道破浙的小心思。
或许,算是默认了。
“走吧。”苏轻轻地说着,又轻轻地牵起了浙的手。
碧水荡漾,戏声销,酒旗收。今朝有酒今朝醉,长路不回,岁月不归。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泸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
5.
一亭临于水,彩绘浅画。雨水滴落青檐,燕雀檐下啁啾,亭中人形单影只。
浙坐于石凳上,旁边的几个石凳积着年久的灰。一坛酒,一只碗,一人独醉。
杨柳岸边青,杏花渐次明。曾几何时身边影,水中难映。
时有舟船摇荡而过,蓑衣披雨。悠悠渔歌,音调空余。
一把青伞立于桌边,滴下一小滩雨水。金钗斜,鬟发乱。
江南依旧,岁月难留。缓缓的时空长河中,人不过尘埃,又有多少人在这长河中失散。
不知何处悠扬笛声飘来,平淡中蕴着哀戚。
浙又想起她了,脑海中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却始终隔着什么,又远又近。
她吹得好笛,那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浙孤独难眠的无数夜晚。
浙想起了她的笑容,和她头上那支金雀钗。
果然,还是忘不了啊。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人与景,人景古难全。……」⑤
6.
回到故城的这几日,浙去了记忆中的宅子,却没有寻到想见的身影。
世事变迁,很多都变了,只有自己还活在过去。
晴日,浙漫步街市,出众的气质,引路人频频侧目。玉石当啷,叫卖不止。忽地想念花糕的味道,边想着,浙向着记忆力的那家糕点铺走去。
迎面擦肩的那个女子撑着一把青伞,伞檐压得很低,遮起了面庞。晴日打伞,是有些奇怪,然而有时伞也可以当做是一种映衬的装饰。浙看着那把伞和伞下人的身姿,不知怎的总有种隐隐约约的熟悉感。但浙并没有上前搭话的打算,微微颔首,如无数普通的路过。
所谓无巧不成书,正那擦肩而过之时,一顽童撞了那女子一下,女子身形一斜,但又敏捷地站定,只是头上本就未插紧的钗子因这一撞,滑落下来。浙见状,眼疾手快地接住那支钗子,正要归还,低头一看,手中的那支钗子样式竟如此眼熟。
浙不会认错的,这对金雀钗可是她当时找全镇最好的工匠特意定制的,不可能有一样的款式。而手中的这支钗子,正是当时她送给苏的那支。
浙抬头,那女子已抬起了伞,微微前身,笑着安慰那满脸歉意的孩童。黛眉弯弯,额间一点朱红,乌黑的长发失去钗子的束缚而自然垂落,衬着青绿的衣袂。
浙的心乱了起来。她控制住自己复杂的心绪,说出了那个这么多年了一直如鲠在喉的名字:
“江苏?”
那女子闻言,循声抬头,正对上那熟悉的乌黑双眸。苏愣了一瞬,露出一个笑。
“阿浙。”
孩童得到了苏的原谅后就和伙伴们嬉笑着跑开了。苏收起那把青伞,看了看仍呆愣在原地的浙,笑意更甚,快步走近,猝不及防地抱住了她。
茉莉的香气是那么近,浙的脸颊不争气地先红了。
“你怎么才回来,我等了你那么多年,”苏的声音带上了些许委屈。
“抱歉,”浙终于回过了神,轻轻将苏圈在怀里。“我现在不是回来了嘛……镇子变化了些,你又搬了住处,寻不见你。”
苏挣开浙的怀抱,在浙疑惑的目光中露出一个调皮的笑:“不帮我把钗子插回去吗?”
浙也笑了:“好。”
我们都变了,但又都没变。
杨柳轻晃,水波荡漾,戏声悠扬。
在岁月长河里失散的人与情太多,好在我还是找回你了。
“阿苏,吃花糕吗?”
“好呀。”
“张口。”
“呃,我自己能吃的啦……”
“哈哈,阿苏脸红的样子好可爱哦。”
“阿浙不要取笑我啦,讨厌。”
……
end.
真没有了……
再往下刷是要付出代价的……
7.
浙从迷迷糊糊的状态中醒来。亭外雨已停,亭边的茉莉花许是经过雨水的洗礼,香气似乎都透着雨水澄澈的味道。
浙撑起发晕的脑袋坐直身子。啧,又喝多了。明明酒量并不好,为什么喜欢喝酒呢?
或许,只有在梦里才能看见那个念念不忘的人吧。
如果她在身边,一定会担心地责备我不会照顾自己,然后又温柔地笑着,给我煮醒酒汤……
但画亭里,只有一个独自傻笑的身影。
浙轻轻叹了口气,又给自己倒了一碗酒,一饮而尽。
“既然现实那么残酷,那就让我溺死在有你的温柔梦境里吧……”
“江苏……苏……阿苏……”
浙迷迷糊糊地又趴在石桌上。口里反复念着那个甜蜜又疼痛的名字。
青蓝衣袖里滑出两封书信,微微发皱,有些地方的墨迹被泪水漾开又干。
“小浙,小苏撇下我们老两口去了……
“我们也不想让她嫁过去,但是那边的势力我们惹不起……
“你也知道小苏的性格,她是不会屈身于那等下流之物下的……
“她在新婚的前一天晚上,上吊在自己的房里了……
“桌上留下一封遗书,求我们把这金雀钗带给你……
“我们年老体衰,是走不了远路了,况且我们也不知道你在哪里,便托了信得过的亲戚捎给你,连同这封信和小苏的遗书……
“那金雀钗是你送的吧,小苏一直很宝贝它……
“你是个好孩子,可惜生来女身,我们两家关系很好,小苏对你的情意我们也知道,若你是男身也是门当户对……
“小苏已去了,我们老两口也时日无多了,小浙啊,你还有前路,珍重。”
“我爱你,我爱你……可是我已经没有机会拥你入怀了……”
悠扬的笛声不知来自何处,混着茉莉花香,搅人心绪。
青绿的身影撑伞款款漫步于石桥上,笑靥动人。
泪湿了青蓝色的衣袂。
END.
(我给每一对cp的第一篇文都是甜文,是你自己要刷到第7段吃刀的不要怪我……)
备注:
①出自:晏几道《蝶恋花》
②出自:周邦彦《望江南》
③出自:(当代)刘雄《寻龙山纪游》
④出自:韦庄《菩萨蛮》
⑤出自:赵师侠《江南好/忆江南》
好像写长了呃呃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