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柏林特斯拉工厂即将竣工,大众CEO:不改变我们就是下一个诺基亚

2021-11-10 21:55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以大众、奔驰、奥迪、宝马为代表的德国汽车,一向以品质著称,打遍世界无敌手。当然,德国车的价格比日本、美国、韩国车要贵一个档次。

有经济条件买德国车的中国消费者,很少会选择其他国家的车,除非有什么特别的偏好。

没办法,谁让德国汽车技术高、质量好、操控性强,又倍儿有面子呢?如果国产车能达到和德国车一样的水平,消费者愿意买单,无奈现实中,两者技术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然而,随着柏林特斯拉超级工厂临近完工,一向稳如泰山的德国汽车业开始发慌了!率先发声的是大众CEO赫伯特·迪斯。

赫伯特·迪斯是特斯拉的粉丝,多次在演讲中夸赞特斯拉对传统汽车行业的改变:“电动汽车才是未来,大众必须为此做出改变。”

大众汽车的工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他在危言耸听,德国积攒了百年的汽车工业,还能被一家建厂不足20年的特斯拉打败?

迪斯在大众体系内强势推行“油改电”。今年茨维考的大众工厂计划生产33万辆电动汽车——数量大约相当于特斯拉全年计划生产量的40%。茨维考工厂已成为欧洲产能最高的电动汽车工厂。

迪斯积极的“油改电”政策,遭到了茨维考工人的抵制。特斯拉生产一辆电动车只需10个小时,大众却要30个小时。

工人们不愿意提升工作效率,理由听上去很具说服力:“我们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效率而牺牲汽车的品质。”

迪斯心急如焚:“在传统汽车世界,我们是老大。但在新能源世界,我们面临的竞争是前所未有的。”为了能将电动车生产效率提高,迪斯祭出了“大杀器”——威胁工人要裁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众工会迅速行动起来,准备施加压力在迪斯动手之前,先裁掉这位CEO。

高福利宠坏了德国汽车工人

作为全世界第二大车企,2020年大众卖了930万辆汽车,仅次于丰田952万辆。大众净利润652亿(人民币),丰田则高达1300亿。两家车企销售数量相差无几,为何利润相差一倍?

原因在于大众人力成本过高:大众养了67万员工,丰田只有35万。换算到每个工人头上,一位大众工人创造9.7万元利润,一位丰田工人创造了37万元利润,后者是前者的3.8倍。

大众能吸引这么多人加入,无外乎待遇好。

先看工资。德国普通公务员税后工资在2300欧左右,餐厅服务员加上小费2200欧,与公务员相差无几。卖体力的建筑工人能有3500欧,比公务员高出一大截。

如果到大众工作,起薪就是4000欧,干个几年,技术纯熟了,变成熟练工人,工资能涨到5000欧-7000欧,妥妥的中产阶级。

在德国,唯一能比汽车工人高的,只有大学教授,每个月6000-10000欧。可大学教授才有几个?肯定没有汽车工人多。

再看工作时间。2018年,德国汽车工会搞了场罢工。原因是感觉公司赚了那么多钱,却不给工人分红。工会要求把每周工作35小时(平均每天5小时),缩短至28小时(平均每天4小时)。

要知道,造车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工厂要维持24小时运转,如果每个工人一周少7个小时工时,意味着公司需要雇人堵上缺口,又要多花一笔工资。

大众显然无法接受再增加人力成本。双方谈判后,大众同意给每位工人涨薪4.8%,换取每周35小时的工作时间。

最后看下福利。除了德国政府给每一位公民提供的生育、教育、医疗、失业等福利外,大众给了所有工人一项额外的福利——每年有30天的带薪假期!

相当于公司年假。一到带薪休假时,大众工人会选择带全家人出国旅游,他们说:“工作已经够枯燥了,每年不出国玩一趟,心情不会好。”

大众的工人,生老病死由政府养,公司又提供了一份高工资,工作不累,一周才工作35小时,一年还有30天带薪假期。

难怪德国人说:“我们要让每个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过上合乎尊严的生活。”

大众CEO:我们打算裁员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大众工人在高福利中生活了70年,年轻人早已忘了当年德国工业起飞阶段,德国人是如何奋斗的?如果没有先辈的付出,德国怎么会站在汽车工业的顶端呢?

年轻工人一生下来就处于高福利,仿佛这一切是天经地义的。对电动汽车行业即将到来的变化,反应很慢。

所以美国人批评高福利政策:高福利只会养懒人,这不符合美国精神。

大众CEO迪斯想增加茨维考电动车的生产速度,目前一辆车生产30小时,特斯拉10小时。迪斯要求在2022年把生产速度提升至20小时。结果工人抵制,声称这会降低大众汽车的品质。

迪斯赌上职业生涯,走出来一步险棋:“电动汽车没有那么多零件,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工人。”大众准备裁员3万人。

此言一出,犹如一颗炸弹,工会应声而起。工会主席卡瓦洛回应:“我们不会妥协。迪斯这几个月的表现,威胁到所有工人的利益。”

在德国,开除一个工人很难,需要启动三方调解机制:公司、工人、政府各派代表进入委员会,共同协商。

公司向工会提交裁员名单,工会进行审核,只有当工会认为这份名单上的人确实影响公司工作的情况下,才会同意裁员。

如果工会不同意,公司就需求助于政府仲裁——往往以企业经营困难为由。政府一般不愿意趟这种浑水,怕影响选票,多站在工人一边。

如此高难度的裁员,迪斯为何执意推行?站在他的角度来说:特斯拉的威胁实在太大了,大到威胁了大众的生存。

“特吹”迪斯

对于不愿意变革的工人,迪斯举例说:“新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我们不行动下场就和诺基亚一样。”当年诺基亚没有抓住智能手机的浪潮,惨遭市场淘汰,世界第一手机公司灰飞烟灭。

工人认为迪斯已经“魔怔”了:“我们大众有那么好的技术,汽车不是手机,不是任何人都能造。”

诚然,手机只有200多个零件,很好组装,配上一个安卓系统,便可上市。

大众汽车则有20000多个零件,工程难度呈指数级上升,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一般公司根本没有资格参与竞争。

但迪斯警告称:“电动汽车只有5000多个零件,大大降低了造车难度。显然,我们没有意识到特斯拉真正的优势在哪儿。”

迪斯认为,特斯拉真正的优势在软件能力,即智能汽车。“他们(特斯拉)不靠数量取胜,靠的是软件。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诺基亚手机质量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手机系统,诺基亚没有准备一个能与安卓、IOS抗衡的系统。”

未来是智能汽车的世界,而非内燃机汽车。大众在软件研发方面,显然落后特斯拉一个档次。“我们还是一家传统汽车公司,特斯拉是一家科技企业。”迪斯如此定义大众与特斯拉的区别。

2019年,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大众集团愿意花300亿美元入股特斯拉,以换取特斯拉的软件技术。但2020年特斯拉股价暴涨,该计划不了了之。

工人们不以为然,私下给迪斯起了个外号“特吹”——只会危言耸听,吹特斯拉有多厉害。

工人不买账,但大众股东保时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对迪斯很看重,认为他正在带领大众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支持迪斯继续担任CEO:“两大家族的立场不会改变,他们会继续支持迪斯。”

工会已在动员罢免迪斯,工会在职工委员会中拥有20个席位。按照德国法律,当公司裁员决定影响到工人利益时,必须经过职工委员会的同意,雇主没有资格自行其是。

迪斯光有董事会的支持是不够的,他的去留要等委员会和董事会商议决定。

“特斯拉掀起的是一场革命。”迪斯不失“特吹”本色:“我们必须跳出舒适圈。”


作者:江左佑安



柏林特斯拉工厂即将竣工,大众CEO:不改变我们就是下一个诺基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