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杂志Roadshow 1989年5月刊<倩女幽魂>专栏
韩网早已绝版的89年5月刊Roadshow杂志,其贵重程度甚至超过同时期日本的<Roadshow>,<Screen>,<旬报>,是韩国有关《倩女幽魂》最有价值的幕后资料。本篇亦是《倩女幽魂》韩国特辑的终篇。
(注:素材来自于韩国贤迷Awing Kim,本来她之前收录过一本,杂志散架以后一直保存在相册中,后来她在二手Cafe又重新购买了一本并扫图发布。特此表示感谢!)

透彻剖析“倩女幽魂”
最顶尖的SFX,超乎想象的浪漫主义,华丽的东方美学以及带有中国鬼神色彩的奇幻世界。现已成为传奇杰作的《倩女幽魂》评价愈发高涨。本片已在世界上18个电影节上获奖或受邀参展,于88年12月28日在有着以众多电影发烧友著称的巴黎上映,89年1月14日在有众多狂热影迷著称的东京上映,现已成为世界级的影片。
《倩女幽魂》的最初构想由香港新浪潮的领军人物徐克所实现。1986年他以《英雄本色》开创了香港黑色电影(Film Noir)流派,后来他又着手于新的拍摄计划,将1766年清朝怪谈集《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故事拍成电影,并且打算以前人从未设想过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影片。
这一题材早在1960年就由李翰祥导演(香港第二代导演,代表作《少林寺》和《一代妖后》)在香港制作完成。当时的片名同样为“倩女幽魂”。不过,考虑到《英雄本色》同样是借鉴了香港暴力美学题材的影片,所以《倩女幽魂》的翻拍亦在情理之中。
导演人选确定为程小东。他因执导了周润发主演的《奇缘》在1985年的世界奇幻电影节备受关注。他原本是一名武术指导,后来成为了一名导演。他是一位罕见的能够自由的运用武术动作以及SFX的导演。如果像《孔雀王》的导演蓝乃才一样专精SFX,则武术动作部分就会变得逊色,而像香港大部分导演一样专精武术动作,则SFX质量就无法保证。然而程小东导演比任何人都要了解武术动作以及SFX的局限性。
此外,在《倩女幽魂》中饰演道士的午马亦是功不可没,他于70年代涉足电影行业,那时可谓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以胡金铨和张彻为代表,《龙门客栈》,《侠女》,《金燕子》,《独臂刀》此类经久不衰的武侠经典于80年代得以复兴。
也就是说,《倩女幽魂》凭借SFX重现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70年代初)的电影美学。因为影片体现了那个年代的怀旧与浪漫主义、悲欢离合、暴力与欣喜、抒情与美好。虽然本片确定会制作第二,三部,但续作是否能延续前作中展现出的强大能量以及细腻的情感尤未可知。
演职员名单
导演: 程小东
监制: 徐克
编剧: 阮继志
摄影: 潘恒生 刘满棠 李嘉高 黄永恒
美术: 奚仲文
服装: 陈顾方
配乐: 戴乐民 黄霑
主题曲:张国荣《倩女幽魂》
主演:宁采臣-张国荣;聂小倩-王祖贤;燕赤霞-午马。
1987年新艺城出品。 35 mm胶片。放映时间 1 小时 33 分 40 秒
1987年12月25日在韩国亚洲剧院上映。国内放映时间为1小时28分钟。影片审查部分,有6个树妖和道士打斗的场景,2个宁采臣亲吻聂小倩的场景,3个宁采臣被树妖所胁迫,道士出手相救的场景,及最终地府的恢宏决战场景,共12个片段被剪辑掉了。
译者注:我之前在韩国特辑#1里面提到过,《倩女幽魂》88年在韩国二三线剧院的热映,国内掀起了一阵王祖贤旋风,韩国的国中生们为了能够欣赏到完整的影片,不得不辗转奔波于各大剧院(因为首映的一线剧院比较正规,都是由韩国当时的电影配给公司直接提供母带,审查也较为严格,而二三线剧院很多都是私人承包,为了招揽生意,一些剧院将从港台地区盗录的拷贝中删减的片段整合到播映的胶片中,不少剧院选择深夜进行放送来逃避检查)。不少狂热的影迷携带了照相机来剧院进行拍摄,每当播到经典片段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拍摄留念(一些剧院工作人员或是文具店老板将拍摄到的照片高价转手卖给学生们盈利,部分照片甚至能够卖到数倍于影片票价的价格...)。两位主演的风华绝代使得韩国的国中生们欲罢不能,剧院中的尖叫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奖项
第16届Avoriaz国际奇幻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第20届sitgas国际奇幻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译者注:获得最佳特效奖,提名最佳影片)
第17届巴黎国际奇幻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第4届东京国际奇幻电影节投票人气第一名最佳特等奖
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最佳配乐、最佳主题曲
徐克(简介)
和方育平、许鞍华一起,作为80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导演及制片人,1970年徐克在德克萨斯州学习电影,在纽约从事电影工作。1977年回港,在电视台工作了两年。 1979年,徐克凭借奇幻题材影片《蝴变》成功首映而备受瞩目。1980年,凭借《第一类型危险》开启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篇章。 1982年凭借奇幻武侠片《蜀山》达到了事业巅峰,该片当时堪称香港电影史上最高的制片预算并使用了最尖端的特效技术。之后,徐克拍摄了带有悲情色彩的喜剧影片《上海之夜》,此片在伦敦和戛纳电影节上广受好评。其制作的《刀马旦》受邀参加1987年的柏林电影节。在此期间,徐克还担任了新艺城的幕后策划,负责《英雄本色1,2》的制片工作,1988年以《大丈夫日记》,《城市特警》证明了他身为一线制片人的实力。目前他正在筹备的《英雄本色3》和《倩女幽魂2》将再次让影迷们兴奋不已。

银幕信息
《倩女幽魂》中最美的场景或许就是在浴桶中的吻戏了,绝妙的创意与非凡的魔术所融合的杰作!张国荣看到了王祖贤“梦幻般的裸体”了吗? 他笑着回答道“没有”,“那个场景中王祖贤穿了宽背的泳衣,结果,谁都没能够看到她的美丽酮体”
《倩女幽魂》特摄秘密与美学
1987年7月,香港电影界充满了期待和焦虑。这是因为新艺城秘密拍摄的影片终将发布。为了避其锋芒,甚至连成龙的新片都推迟了。这部影片的本名为“中国鬼故事”,不过更广为人知的名称为“倩女幽魂”。
这部电影上映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远超预期。首映式上成龙也起立鼓掌。 80年代鬼才导演徐克所宣称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梦想,终于得偿所愿。
为了,在1982年完成了完全不同的《蜀山》。他切实感受到了现有系统的局限性,为了这部电影邀请了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SFX的特殊摄制组。在这里,他创造了许多战斗场景,并学习了最尖端的好莱坞科技。
《蜀山》以惊人的奇幻色彩及华丽的想象力瞬间超越了现有港片的极限,但影片的缺点也不胜枚举。首先,香港电影并非好莱坞电影。另一方面来讲,整部电影所赋予的美感让人感到陌生。
徐克深刻反思了这一点,在新艺城 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影片工作室”,并与工作室内建立了“新视觉特效工作室”。此处是专攻SFX的专业团队,尤其是在香港,有不少暴力题材的影片,成立特效工作室对于影片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因为在香港,除了元彪之外,怕是没有其他演员能够像成龙一样完成那样高难度的动作。
《倩女幽魂》的拍摄全是在摄影棚内进行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并非如同传闻一样使用了大量SFX。然而摄影棚的灯光与音乐设计让观众们误以为影片有不少场景使用了SFX。
影片的主要场景兰若寺实际上是将同一栋建筑分成三部分建造的。一部分用于外摄,另一部分用于内摄,最后部分用于微缩模型。不过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兰若寺的全貌从未在电影中展现过,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昏暗的灯光下拍摄的夜景。
尤其是开头燕赤霞和夏侯争夺天下第一剑客的剑术对决是影片绝对的看点,不过此场景向观众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你在这里很难发现飞行的场景实际上使用人形大小的人偶合成的,武术动作被精确地分解到镜头。你感到速度很快是因为拍摄速度比正常的24帧稍慢,后面又以标准的速度进行了视觉处理。
聂小倩勾引男人所在湖畔上方的凉亭是在池塘里拍摄的,不过此场景是在白天拍摄的,而非夜晚。此处使用了"Day For Night"的特摄手法,但实际上在夜晚拍摄的时候,即便使用大量的照明,整体的氛围也会变暗,银幕上的颗粒和人物面部表情也会产生阴影。此外,凉亭的背面是水,存在反光的风险。
村庄场景完全是合成的。影片开场村庄背景那迷雾缭绕的山脉是用绘画合成处理的布景。实际上村庄的规模很小,但细看的话,会发现机位基本上是固定的,大部分的群演都是被拉近距离拍摄的,从而避免了整个村庄的布局被拍摄到画面中。绝大部分需要交互的场景摄像机都被放置的很低,从而隐藏了整体的布景结构。徐克说他想要把聂小倩在鬼节那天取回画像的场景拍摄的时间更长一些,不过最终由于村庄的道路实在太短而作罢。
影片中飞跃天际的剑术追踪战斗场景使用了吊威亚的拍摄手法。然而拍摄难点在于聂小倩的服饰比较长,所以剧组要很小心尽量不要让威亚的钢丝卡主衣服。同样,影片中更加依赖剪辑和音乐而非SFX,本片没有使用通常的剪辑手法,反而使用了严谨的跳跃式剪辑,并且剪辑的速度随着音乐而减慢或加快。有志向的SFX 导演还应该注意到,电影中几乎所有的场景都使用了配乐。
新视觉特效组最大的成果便是地府中恢弘的战斗场面。该场景堪称香港奇幻电影的登峰造极之作。然而在影片实践中,我们理应给予美术班组更多的赞美而非SFX班组。此场景运用了动画特摄及银幕处理技巧,徐克在拍摄影片《蜀山》时,将他从《星球大战》特效团队所学到的惊人技术转化为港式风格。比如地狱之王伴随着天空进入地狱深渊而消失的场景,和斯皮尔伯格《夺宝奇兵》中的场景如出一撤。
然而《倩女幽魂》成功的真正秘诀并非表面功夫,徐克痴迷于将尖端的SFX技术融入进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他在本片中发掘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聂小倩那长长的衣领,她那一身古典的经典服饰小心翼翼的略过葱郁的草地,像风一样轻柔的摇曳。
本片成功的将色彩感提升到了极致,徐克将池塘,浴桶,雨,雾,彩虹等元素与传统服饰文化相结合。影片中服饰会随着空气和风的运动而摇曳,徐克将自然,文化,历史,传统等形象化,在影片《倩女幽魂》中转换成为了情感的表达。服饰成为了影片中承载情感表述的一道风景线,徐克则将爱恨情仇,浪漫与战斗,抒情与愤世嫉俗的悲伤等元素融入其中。
这个凄美的中国鬼故事成功地描绘了中国人心目中的黑夜世界。但为何是晚上?对于港人来讲,大陆只是他们心中所怀念的故土。港人对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焦虑与怀念,以及无法确定的未来,在本片中与鬼“疯狂相恋”的故事中以一种虚无主义的形式所表现出来。

SFX技术
《倩女幽魂》SFX拍摄过程中最为困难的场景是什么?非电影专业人士估计很难区分合成拍摄、动画拍摄、特殊拍摄、银幕处理、窗口处理、微缩拍摄、视频SFX拓展拍摄和威亚拍摄。
最大的难点是张国荣在兰若寺拍摄的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迈克尔杰克逊的《Thriller》。拍摄长达17天。我不得不重新放大并合成我在动画中拍摄的部分。调整为24帧后,我调整了张国荣的动作、视线和距离。此外,由于怪物吐出的粘液,王祖贤接连NG不断。
地狱奇景的高潮部分主要是通过灯光、美术和布景来设计的。至于SFX,顺带使用了动画合成拍摄和帧拍摄。
随风飘荡的中式服装,完全是西方的创意。使用了名为“书法设计”的SFX,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树妖是中国古代的精灵,续作中,一位神秘的蛇女将继续纠缠王祖贤。
接下来是主演的简介,就不翻译了。【杂志社问到Leslie“是否喜欢王祖贤这样的女人”时,他表示自己也搞不清楚,理想型是张曼玉。】

徐克访谈【这里只翻译有关倩女幽魂的部分】
Q:《倩女幽魂》最初是如何构想的呢?
T:故事的灵感来自于清朝的一本书,厚厚的文字记录了诸多的鬼故事,这些故事中国人童年时期想必至少听闻过一次。小东导演的前一部作品《奇缘》票房惨淡,于是他向我求助看有没有新的创意,我提议制作《倩女幽魂》,当时香港电影中浪漫的元素消失殆尽,所以我们决定拍摄这部影片。
Q:您对于程小东导演非常了解吗?
T:我们自从70年代中期在电视台工作以来,关系一直很不错。他在为嘉禾拍摄了2部片子后,一直在寻求新的方向,然后我们就见面了并一起讨论此事,我们为什么不一起合作呢?
当时是1985年,我非常熟悉他的个性以及拍摄风格,于是我很有信心的将《倩女幽魂》一片的导演一职托付与他。
Q:您在拍摄《蜀山》时对于结果表示很失望,在《倩女幽魂》中您做了哪些工作呢?
T:《倩女幽魂》的奇幻色彩和《蜀山》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倩女幽魂》当中有讽刺与嘲弄,那是一种社会性,人性化的愤世嫉俗主义。我试图用SFX来表述这种讽刺,然而,我试图让SFX在视觉上更具中华和东方的设计。但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我担心效果看上去过于怪诞,所以我无法随意决定。过于怪诞的话,浪漫元素就会大打折扣。我们想要制作一部浪漫的电影,德国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比如穆瑙 执导的《诺斯费拉图》。《倩女幽魂》就是在追随这一路线,一个浪漫而又华美的鬼故事 ,体现了生离死别。我花了很多心血才让这部影片看起来不像是科幻电影。登场的树妖的男女声也是经过多次讨论后才决定的,树妖或许不应该看上去如此面相丑恶,给人以荒谬之感,不过我们需要一个人形的妖物。当影片拍摄结束后,我们感觉自己在看一部喜剧电影(笑),不过观众却十分的买账。不过如果有观众过于注重影片中怪诞的 一面的话,他就会错过“倩女幽魂”所隐含的真正主题。
Q:您是如何着手拍摄《倩女幽魂》SFX的?
T:老实说,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啦(笑)。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给你听,总的来说,SFX方面要落后于《蜀山》。
Q: 倩女幽魂》有哪些中国特色元素呢?
T:本片的英雄主义就很有中式特色 ,那位留着大胡子的道士燕赤霞,他本遵循这自己的人生理念,却为了年轻的后辈挺身而出,重出江湖。故事的架构也是非常的中国化,影片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基于非常经典的东方人物角色。这些角色之间或许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他们处世方式却非常的相似,害怕自己的情感遭到背叛。
Q:您参与了《倩女幽魂》当中的哪些部分?
T : 某种程度上,我担任了导演。但与此相比,我花费了更多时间进行故事的编排,写台词以及场景的创作。这就是让我在影片中做更多事情的原因所在。首先,创作一个剧本,SFX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新视觉特效组会为影片创作适合的SFX。实际上我们很惊讶于影片在欧洲收获的广泛好评,当一部影片被介绍完全不同的异国文化当中,你很难预知会有怎样的评价,而这一点却让我兴奋不已。
Q:《倩女幽魂》相比其他香港动作电影如何?
T:很难评价。因为《倩女幽魂》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影片,是一部爱情故事,我们想要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体验梦中的美感。
Q:请告诉我们有关《倩女幽魂》续作的打算?
T:看来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有成本因素需要考虑,续作中我们打算启用化身蛇的怪物而非树妖,那是一条非常巨大的蛇,然而这样就必须衡量制片成本是否能够兜得住。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能否将前作的主演再次召集在一起,因为张国荣和王祖贤档期排的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