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首提建强大“战略威慑”,不等于大规模增加核弹

2022-10-28 14:44 作者:瞩望云霄  | 我要投稿

近日,中国领导人在重要会议的开幕式上说表示:“中国将建立一个强大的战略威慑体系”。并在工作报告中阐述了国家未来五年及以后的发展道路,呼吁提高“新领域、新作战能力”的比例,包括加快发展无人化、智能化作战能力,促进网络信息系统协调发展应用。

要注意,在2017的上一次会议,以及2020年的历史性决议中,都没有提到要建立战略威慑的概念。中国在2021的公布“十四五”规划报告强调了“建立高标准战略威慑”的必要性,这也意味着强化战略威慑力正在被中国政府所强化。“建立高标准战略威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将建立自己强大的战略核力量,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避免被其他核大国讹诈的可能。


但是,强化战略核力量并不等于要大规模增加核弹头的数量,可能是适度增加核武器库,要建立更加现代化和更加合理的核力量,最关键的标志是增加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因为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认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只有增加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才能更有效的震慑宵小。

战略威慑是指运用军事力量防止或抑制另一国使用武力的意愿和能力,目的是劝阻对手不要发动核攻击。也就是说,中国将通过增加核反击能力来降低对手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可能,而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对常规武器作战力量的自信,也就是我们有实力在家门口战胜任何敌人。

而一旦敌人因为干涉台海事件遭遇到了毁灭性惨败,比如上万人被“东风快递”送去喂鱼,那么就存在动用战术核武器获得非对称优势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需要拥有更强大的核威慑力来确保对手头脑冷静。拜登提名的将接管美军核武库和导弹防御行动的空军上将科顿表示,自2018年开始,中国被西方判断正在增加“最低限度的核威慑”,中国的核武器力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意味着,中国推动增加核威慑力的战略已经落实了好几年,现在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2004年,蒙特雷米德尔伯里国际研究所副教授菲利普·布莱克声称,中国的核威慑力量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可能会走上两条道路:一条道路,可信的最低限度威慑,要求强调隐蔽和保密,并部署更具生存能力的移动导弹和弹道导弹潜艇;另一条道路是有限的威慑,要求发展作战能力和更广泛的能力,并部署规模更大的核力量。

中国现走了哪条道路呢?可能两者兼有之。也就是既保持最低限度的核武器,增加核力量的隐身性能。同时也适当的扩大核力量的规模,增加核武器运载平台的技术水平和突防能力。中国的核力量规模不会是最大的,但是技术可能是全球最先进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从建设“精干有效”威慑的传统政策转向构建“高标准战略威慑”,今年的宣言是建立“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


总体来说,中国建立强大核威慑力不等于核弹头数量的大规模增加,而是意味着中国走上一条自己独具特色的核力量发展之路。增加核反击能力的同时,提升核力量的隐蔽性和保密能力,部署更多的移动导弹和战略核潜艇,发展突防能力更强的洲际导弹。这些措施能让美国失去对华战备讹诈的底气,又避免援助庞大核武器带来的军费浪费,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核战略智慧。

中国首提建强大“战略威慑”,不等于大规模增加核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