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十六)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小说、戏曲)

2022-11-04 20:29 作者:轻语-Echo  | 我要投稿

一、金元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一个十分值得我们忠实的新现象是小说、戏曲理论批评的萌芽和发展,它为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他评点《世说新语》侧重于其中有关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所以对后来小说评点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小说评点之滥觞


三、罗烨的《醉翁谈录》涉及一些对说话艺术的评论

  1. 肯定小说的社会教育作用,指出其中包含着对世事的褒贬是非。

  2. 充分肯定小说家的学识智慧、艺术才华,指出他们是博通古今、能言善辩、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的人。

  3. 指出说话艺术对听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使他们心灵激荡,与故事中的任务同忧伤共关系,感情十分投入。

  4. 对说话人的艺术技巧和水平,也给了很高的评价。

四、胡祇遗,字绍开,号少凯,又号紫山。有《紫山大全集》。其《赠宋氏序》一文对戏剧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戏剧艺术的社会作用等,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看法:

  1. 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是香坊广泛的,而且十分真实具体、生动感人。

  2. 他在《黄氏诗卷序》中,对戏剧艺人提出的“九美”要求,其中包括了演员的身材长相、神态风度、表演技巧、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等许多方面,而且也涉及演员如何真实生动地塑造剧中人物形象,以及演员和观众的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



五、周德清,字挺斋。其《中原音韵》主要讲北曲创作的音韵,后附有《作词十要》论曲词的写作,重点是讲戏曲语言,也讲到押韵、用事、对偶等。

他认为曲词的语言可作乐府语、经史语、天下通语,而不可作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语、书生语、讥诮语等,戏曲语言要为立意服务,造语要俊,用字要熟,以适合于歌唱的要求,要让人听得懂,听得明白。


六、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其《录鬼簿》是一本记载戏曲作家及其作品的著作,其中也反映了钟嗣成对戏曲的看法。

他对被认为是低贱的戏曲作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热烈的赞美,甘于为他们树碑立传。


七、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又号东维子,在《周月明今乐府》中,说明戏剧中的曲子应当具有诗词传统之美,所以对戏曲提出了“宜其于文采音节兼济而无遗恨”的要求。他指出戏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还具有讽谏作用,而且是寓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生动描绘中的。


八、高明,字则成,作《琵琶记》,体现了他对当时现实黑暗的不满,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下层人民的同情,对中国古代妇女传统美德的歌颂和赞美,但也表现了他肯定和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要求戏曲作品宣传封建礼教的保守思想。

这说明当戏曲由民间艺人和接近他们的下层文人、逐渐向封建社会上层和正统文人发展的时候,戏曲创作的思想也必然要发生变化。

(三十六)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小说、戏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