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普帖2中国奇谭第五集《小满》鲶鱼的寓意及宋代水墨画和瓷器中的考据

2023-05-21 19:58 作者:青泉石上_  | 我要投稿

 写于2023-01-23 17:05:07 首发于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2028324/


宋 陈可久 《春溪水族图》绢本设色24.3x2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陈可久 《春溪水族图》绢本设色24.3x2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现存宋画中游鱼类题材画的一幅佳作。春暖花开,群鱼戏藻。鲢鱼摆尾漫游,鲶鱼回身在后,鳜鱼则迎头向上,隐喻了“连年有贵”的吉祥含义。


——-


北宋 刘窠 《落花游鱼图》(局部) 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北宋 刘窠 《落花游鱼图》(局部)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北宋 刘窠 《落花游鱼图》(局部) 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鱼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美好的意象,取其吉祥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鱼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有生殖繁盛、福泽绵绵的含义,

后世更取“鱼”的谐音“余”,迎合人们向往生活富余、安定的心理,

而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鱼悠游自在,是精神自由的象征。


而鲶鱼又寓意着“年年有余”之意,“鯰”和“年”谐音,鲶鱼“年余”又表示吉祥,

长长的鲶鱼还可喻指着“长寿有余”,金鱼可喻“金钱有余”等等,具有美好且吉祥的文化涵义。

齐白石喜欢画一些鲶鱼,有一幅取名《长年长年》,长长的鲶鱼谐音“长年”, 

有长寿大贵之意,也寓意一年比一年过得好,生活天长地久等祝福。

齐白石《长年长年》
齐白石《长年大贵》



至今,宋的书法山水画,瓷器,

美学领域成就仍是世界公认最高的品格和风格,美学影响力都没有消失。

宋朝淡雅反而更高贵。


古代美学,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


现在讲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

非常多的宋代作品都在国外博物馆展出。



补充:

所谓小品画,主要是指其尺幅上的狭小。

从传世的宋画小品来看,它们的大小多不盈尺。

以圆形和方形为主,圆形一般是用作团扇的扇面。

圆形的一般是用作团扇的扇面,方形的通常是用作屏风或灯片。不但有美学价值,更有实用功能。 

目前传世的大量宋人小品画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宫廷,作者多是宫廷画院的画师。 

文章中水墨画,大多为小品画。尺寸较小。 

宋代小品画以“朴素淡雅”为美学特征,保有“格物致知”的求真态度,值得被现代人学习。




瓦当:

导演访谈中提到的《小满》中大船上的鲶鱼圆盘是瓦当。

瓦当早在我国战国时期秦朝就已经开始使用,非常普遍。

目前考据学最早的瓦当在商代。



目前最大的瓦当


秦夔(kuí)纹大瓦当  陕西咸阳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兽面纹 拓本

兽面纹 拓本


兔蟾纹

兔蟾纹


四雁纹 拓本

四雁纹 拓本


南汉

南汉 青釉兽面纹瓦当


唐代

佛像瓦当 唐代


战国-秦

战国时期秦 母子鹿纹瓦当


瓦当中没找到鲶鱼图案。



瓷器:


鱼纹是中国古陶瓷装饰中最重要纹样之一,

鱼纹图案目前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

双鱼纹更是被赋予繁盛、和谐等吉祥寓意,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双鱼纹最早见于南宋时期,之后一直流行至明代,以元至明中期最为集中。

宋时双鱼纹流行开来,成为耀州窑、定窑、磁州窑、龙泉窑等,瓷器上的常用纹样。



磁州窑

北宋 磁州窑 白地剔黑双鲶鱼纹叶型枕 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藏



耀州窑

不是鲶鱼纹


北宋 耀州窑 青釉水波鱼纹瓷盏 宝应博物馆馆藏 (1995年宝应县城安宜路北宋墓葬群出土)
北宋 耀州窑 青釉水波鱼纹瓷盏 宝应博物馆馆藏 (1995年宝应县城安宜路北宋墓葬群出土)


龙泉窑


龙泉窑双鱼纹中最多见的是鲤鱼纹。“鲤鱼”和“利余”谐音,寓意得利有余。

南宋 龙泉窑 青瓷双鱼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鱼出现频率较高,鱼取“玉”的谐音,表示金玉满堂。

鲢鱼象征连年有余。

《大众考古》2017年12月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 张米


鳜鱼意味富贵有余,

鲫鱼借喻吉庆有余。



鲶鱼在龙泉窑双鱼纹中,相对较少,谐音“年余”,意味着年年有余等。

鲶鱼双鱼纹 《大众考古》2017年12月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 张米


绝大多数双鱼纹装饰于生活日用器皿上,题材自由随意,主要使用者是民间百姓。

宋代的民用器皿瓷器,保存完好的瓷器,很多在国外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博物馆里。



木质建筑装饰,但是年代等无从考证。


鲶鱼取其谐音为“年”,与鲤鱼组合,寓意“年年有余”,蟹取其“谐”,寓意“家庭和谐”。





小满的年龄,

小满不限男女,但年龄应该是8-14之间。

因为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这个发型泛指儿童这个年龄段。

“发小”就是由这来的。

儿童阶段,男女通用基本都是“总角”, 

再大一些一般是“丱发”,也是男女通用,想象下哪吒的发型。


儿童阶段不同的发型有一些寓意:


在男子20岁弱冠之年,

女子15岁发笄之年,

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就才会完全区分发型。


宋代 宫女洗婴图
戏婴图
戏婴图


小满,身上带的长命锁的发展。

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五色丝为小物件象征着驱除邪魔的力量。


宋朝,宫廷有端午节赐百官长命缕习俗。

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之后逐渐演变成长命锁。

到了明代,长命锁作为儿童专有佩饰在全国各地流行,新生儿满百日或周岁举行的仪式中最为流行,会一直挂到12岁或成年。


在宋代船上貌似没有瓦当,虽然瓦当在唐宋有金属材质的。

瓦当在中国古建筑资料里很丰富。 


宋代船只技术、航海技术也是当时很高的。

船只制造某些技术早于西方几百年。

“南海一号”,或者宋代福船。 


到了宋代,中国船在东南亚海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人成了主要的海商。

这种主导地位,一直延续到大航海时代。





在宋代瓷窑鱼纹装饰的众多题材中,摩羯鱼纹独具特色。

唐宋时期,中国社会中普遍流行着一种有着龙首鱼身的纹样,这是从印度传来的摩羯纹。

摩羯是佛经故事里长鼻大口的巨鱼,进入中国后和“鱼化龙”传说相结合,成为一种极具异域风情的纹样。

摩羯形象的中国化,源头是鱼、龙两种形象均在传统中华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 

鱼多子,且“鱼”与“余”同音,于是成为后世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而龙则是传说中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神兽,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永恒信仰。 

鱼和龙都是水生,都拥有行云降雨的功能。

既然如此,鱼龙之间相互幻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宋代,耀州窑的纹样中采用摩羯鱼纹较多,所见多为“摩羯戏水”纹和“水波摩羯”,摩羯形象多成双或单个出现。

这一时期,摩羯鱼中国化的特色越来越凸显。 


北宋 錾花鎏金银摩羯鱼 34*9.2*14.8cm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1991年南丹县拉要屯虎形山出土

我不是考据专业,认知层面有局限。

所有图片和内容,我都是一一网络查找确认整理出来的。

若有错误,请专业人士指出。



科普帖2中国奇谭第五集《小满》鲶鱼的寓意及宋代水墨画和瓷器中的考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