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应该是在cctv6的佳片有约,一个我在晚上十点以后还看电影就会挨骂的年纪看的晚十点栏目。嗯,就硬追,就硬挨。
谁让它这部电影当时的译名叫做《变种异煞》呢?哇,这片名,中二到爆炸好吗。结果看完了,发现没有怪形、没有异形、没有变种人!
就好像为了刺激买了一对kfc的榴莲鸡翅,结果一口咬下去发现里面包的是糯米,一种别样的失落感,说不出来应该高兴还是难过。
可奇怪的是看完电影,它“枯燥”的剧情却让我记忆犹新,作为一名伪科幻迷的我也经常能在其他的作品中发现它的影子。


回过头来看才发现霍克大叔是本片的主角,与乌玛瑟曼结识也是本片。电影中未结束的爱情最后在现实中终结,也算是一个好结果。
除却爱情,电影中展现的基因决定时代的一些伦理情似乎也发生了变化。
安东和文森特之间因为是否基因定制而天生便存在差异与隔阂;父亲欣慰的眼神永远朝着安东;文森特选择撕下合照中的自己,永远离开家庭;看见文森特离开的安东不询问也不挽留。
其中一切原因只不过是除文森特外的他们都认为两个孩子一个优异强壮一个蝇苟孱弱的事实永远无法改变。
而这些观念想必从基因定制的那天开始就已诞生且永不消散。
可兄弟二人多次的勇气游戏反复说明基因定制不能决定一切,更何况是命运呢?

尤金和文森特,他们正是对基因决定命运的最好讽刺,现在的我无法解答命运到底是什么。
但是我至少知道,我们的基因与出身或许能决定一部分东西,但是生活和生命中的大多数都是精彩的。
精彩就精彩在每一件事都需要也必须亲身经历,精彩在每一件事情都没有绝对,精彩在其本身而不是各种前提条件。

生活无法被基因定制,即使已经有基因编程婴儿的出现,但与电影中的基因编程水平相比还未成火候。电影中展示的视角显然是科技的弊端,比如对伦理的冲击、科技歧视等。
假设基因编程真的实用,或许就可以摆脱先天性疾病、困扰家族多年的遗传性疾病的困扰,甚至达到科幻小说中提到的“基延”的程度来完成永生。
同时这样一个基因的新时代诞生自然会带来种种问题,正如电影所要表达的一些观点,它会冲击甚至毁灭一部分东西。
那么这样一个时代到底是好是坏?留下一个问题。

“他仍然是你们的孩子”,这句话是夫妇二人决定“定制”安东时医生对他们说的。
为什么医生要说这句话,医生应该是在强调,打消夫妇的不满和疑虑,可这句强调听在我的耳中显得既突兀而又极其不自然。
仿佛就是在说“他已然不是你们的孩子”,改变基因的孩子还算不算“孩子”?这样的孩子到底该归属于谁?《变种异煞》这个片名含义似乎就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