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东华到清华,我是如何编结荆棘之柴,点燃星星之火

2021-06-16 11:46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张莹莹

录取院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设计

本科|东华大学,纺织品设计

初试总成绩:369分

政治 |69分

英语 |63分

史论 |107分

 手绘 |130分


编结荆棘之柴,点燃星星之火

        考研这条路足足走了两年,但回顾起来真的好快啊!18年毕业后无缝衔接就加入了就业大军,在上海,工作也是充实又忙碌,但工作快满一年时,突然心中萌生了想继续读书的念头,和家人朋友商量,获得了家人朋友的支持,便辞职决定加入考研的队伍。说来,从前我从未打算过自己要考研,也从未预想自己会坚持走这么久,但生活至而人生大致就是如此,或慎重或机缘巧合做了一个选择,但并不要过多纠结于它是否是正确的选择,这本就无标准答案;解这一题时我告诉自己,执着一点,要通过虔诚地努力,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白话点,选了它就有模有样地做好它!现如今,我也算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学弟学妹,“好事多磨”不是安慰语,它是值得期待的现实。


       2019年4月份回到老家,决定了报考清美染织,4-5月都在搜集信息和处理一些琐事,开始时因为信息渠道有限,只能通过朋友的朋友获取相关备考信息,效率很低下而且获取到的有效信息寥寥无几。无奈苦恼时,登陆知乎,恰好看到了梦清的报考分析文章,然后加了教务老师的微信,了解下来,报名了全程班。这里体现出报机构的一大利好,机构汇总了几乎所有有用信息,我就不用在搜集信息上耗费过多精力了。

      6月份正式投入到备考中,但因为没有掌握好复习节奏(自我形成了可以精读,详细记述笔记的错觉),到暑假前,只有外工艺看了整本书的70%左右,必然地没有完成暑假班史论要求的三本参考书目阅读完毕,直接造成暑假班串讲课上仿佛在听天书(串讲课是很好的串联知识脉络,建立框架体系的重要阶段),我错失一次建立巩固知识框架的机会。

现在回想起来,这直接导致了我后续学习步步慢,最终造成基础知识不牢固,拓展知识也匮乏,考前史论背诵一轮都未过完。虽史论改革,但在降分后我仍差了5分。从这里也体现出了机构的第二大利好,科学的规划,所以,这里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将机构的宏观规划与自己的日间任务联动起来,竭尽全力去完成。毛主席讲,“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想嘱咐你们,一年三百六十几天,似长也短,更应让努力接续朝朝夕夕。


      史论的失败导致了我一战的失败,希望学弟学妹吸取前车之鉴的惨痛教训,接下来,我以二战的备考状况为例,从各科来谈谈我是如何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政治

最好10月之前:徐涛视频网课+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自己的学习笔记                             

      同样不用自己做规划,竭尽全力去完成徐涛老师规划的听课任务(沪江网校app 可倍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结合肖秀荣老师的书将其完全弄懂,这促使我形成较好的基础知识框架,为之后选择题的提高奠定基础。


10月中以后:考研政治刷题(徐涛老师及其团队开发)+肖八选择题+肖四选择题

      分科目递进刷,真题综合刷,错题反复刷;将做对的题中有疑惑的选项,错选的选项,参照答案解析和书本笔记完全弄懂,才是有效刷题,但也不用纠结是否能立刻记住知识点。


11月开始:徐涛老师微信公众号带背+肖四背诵带背尽力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多读;肖四一收到立刻背,能背多少背多少!         在能复述的基础上,适当默写(汉字多数象形,形声,默写可以加深记忆)。


     最后的提示: 政治确实是不用过于费心的科目,因为现在考研政治教学体系已经非常成熟,知识本身涉及到的个性化因素也几乎没有。只要跟准一个方向,按部就班的努力即可。但我不同意政治是回报特别小的科目,要做到正视政治科目。因为一是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备考目标在小分过线的基础上,要竭尽全力去提高初试总成绩,才能有更大的可能进入复试,同时也能为复试积累分值;二是政治科目,不论你认为之前是否有基础,在二十几年的生命里,你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要相信自己必然可以学好,分数最终一定和付出程度成正比!

英语

考虫系统班+世纪高教考研英语黄皮书(10年起的真题即可)                                

      同样不用自己做规划,跟着考虫的规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看着没听的课肉眼可见的变少(彷佛通关斩将,带来的心安可以抵御备考的焦虑情绪,而一点一滴进步带来的欣喜就像升级打怪),而且考虫的课程不仅教授知识,还时常灌溉学生苗苗以鸡汤(学弟学妹不要反感鸡汤,同样要正视它),使学生更有动力、情绪更加积极正向。                                                                                            

      除了听课,充分发挥真题的价值是重中之重,因为期间需要前往北京来机构上课,所以我做的真题并不多 ,但做过的各类题型都会结合黄皮书(各类题型逻辑分析的非常好,好好利用起来!)完全弄懂,并做学习笔记总结知识和小窍门,便于后期考前复习回忆题感。比如,一个阅读我会花1个半小时左右研究学习它的生词、语法和行文逻辑。不要只做题,只做题会有这样两种结果,一次对得多心里美滋滋,再次错一片心态又崩了,  要坚信不到最后一刻,错得多就是好事!脚踏实地的努力,不要和同学比,备考的整个过程多和自己比,竭尽全力就能拥有较为稳定的好心态,拥有好心态真的就成功了一大半。     

                                   

     最后的提示:要在结合真题的基础上,单词要背到考前的最后一刻,一定不要脱离语境背单词(只背当前文章中的当前含义,遇到新文章的新内涵再继续积累,记得更牢固且不易于混淆)! 可发挥自身艺术生的优势,根据词义绘画小插图强化记忆。分阶段模拟考试,不仅可以检验学习效果,而且能促使自己适应考试节奏,根据自己的得分情况和用时,合理分配各题型的先后次序和花费时间。


史论               

      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训,6月迅速把3本基础书目快速地过了一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领悟,通过3遍 +的阅读,整个史论的知识脉络和框架变得很清晰,一些细节性知识也没有遗漏。这时也开始进行个人的笔记整理,兼顾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时也阅读了机构建议的一些书目,通过不同的书目论述角度,同样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和丰富有趣,能够加深对其的理解和强化记忆,这样准备下来,应对21年的选择题目大有裨益。

      这里要强烈安利梦清H老师的线下史论课,他为人谦逊又真诚,对待学术很赤诚,不论是自己学还是教学生(插播小片段,19年暑假班,有一天晚上我和我同学准备从教室回寝室,发现他还在教室里对着空气备课试讲,认真的人憨憨发光hhh)。20年由于个人时间安排的原因,只上了冲刺班H老师的史论线下课,史论课程大升级,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答题思路方法等等,都既趣味又能实打实的运用到考试中提高成绩。1天的课程对我的启发巨大,集体的史论模拟以及模拟后的讲解,直接让我明白怎样把之前学到的基础知识快速调动并有逻辑地输出到卷面上。


      最后的提示:我反思自己二战的史论成绩最终也不高,有两点原因,一是基础知识背诵最终只背了一遍,熟悉程度不足以在极限的考试时间里极速调动,考试后听完机构的解析觉得很遗憾,明明知道的知识考试那一刻就会遗漏掉;二是以往积累薄弱,对设计伦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匮乏,以及对设计整个行业的资讯和动态的关注还是很欠缺。所以如果学弟学妹是大二或者大三就备考,那真是太幸福了,可以加强这两方面。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学习资源和高精力的时间好好准备!

手绘

一个能力超群但谦逊、富有同理心、耐心细致的老师+找到并抓住自己的亮点       

       梦清的W学姐在备考的这两年中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持续的鼓励,是促使我能考上最重要的人之一。她只有在专业学习中是故作严格的小老师,剩下的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最平易的朋友。她能最大程度地因材施教,切实地解决了我们各自的画面问题。她手绘能力非常强悍,对于我们困惑时提出的范画要求,总是手到擒来。最让人感动的是,她每次上课,都带来她私下为我们新画的一挞范画,我们总能从中受到启发。断断续续两年的学习,是教学相长,自然随心的时光,每次上课前都令我期待,必然使我获得很大的进步。

       除了W学姐的帮助,我自己平时的碎片时间,都会刷刷Pinterest、ins、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储备灵感素材和借鉴素材,慢慢形成自己最终可以运用在画面中的素材库。另外临摹一些唐宋白描、传统纹样等等,并了解元素背后的文化寓意内涵(尤其是植物花卉元素,既百搭又易画),这对于长此以往染织专业的学习极为重要,在考试中也能让你迅速扣题。我个人在构图和画面构成上偏弱,很长一段时间都倍感煎熬,后来受到X学姐的启发,发现自己相对擅长一点利用元素寓意,组织营造情境和意境。找到自己的亮点后就不断地纵向寻求进步,竭尽全力在画面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补齐自己的短板。勤思考,疑惑就问,作画思维和逻辑越来越清晰,画面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最后的提示:一定不要懒得思考,早点把作画思维理清,画面效果就会趋于稳定,而不是凭感觉,今天这张好,明天那张差。设计需要理性的归纳组织,画面层次至少要明确,要及时分析画面问题,思考并和老师交流寻求改善途径,下一张画作画时就要提示自己,尽力规避之前的问题。带着思考去进行量的积累,这不仅可以提高作画速度使画面更完整以及最终呈现的画面塑造更深入,更可以锤炼自己快速勾勒准确造型的能力。


      以上便是我的二战备考经验,有些些冗长,但自身经历下来觉得考研太不容易了,希望学弟学妹可以避雷不踩坑,所以话到纸面,不免嘱咐多了些!

    至于复试的重要性,按照官方的成绩折算比率来看最直观,因此在初试过后,迅速进行估分,不要东想西想!不要思虑是否过线(我就因为种种原因,家里也有一些事情,拖拖拉拉,没有按部就班的准备复试。休息两周后,整个人丧失了原先初试备考的学习状态,最后出分后临时抱佛脚,导致非常紧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准备程度是底气的来源。

     休息两周以后一定要开始积极准备复试,以往考察过的复试形式有2种,一种线下,另一种则是线上,依据两种形式分别熟悉其全流程。然而纵然形式万般变化,都离不开考察的宗旨。因此复试准备就是抓住两个部分,一是笔试部分,根据历年真题分别卡时间练习,画面效果根据题目要求和时限而定。二是面试部分,围绕作品集展开(作品集围绕个人的经历和设计项目实例准备),面试英文问答围绕作品集展开,自由问答也围绕作品集展开,因此可根据作品集去深入和拓展可能问到的各种问题,甚至在准备作品集时以问题为导向准备,并尝试翻译英文版本。政治问答关注国家当年的以及延续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及它们的成果。总之自信和从容背后是充分的准备,希望学弟学妹吸取我的经验教训,延续初试的学习劲头,有条不紊地抓住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机会!


     人生道路千百条,生活模样千万种。也许你本就坚定的选择考研;也许像我一样,走过其他的路,有过其他的生活模样,才找到自己想走的路。第一年漫不经心导致的失败,让我意识到考研这件事需要克服惰性,脚踏实地的努力,考清华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朝朝夕夕的努力就是要将荆棘编结,内心深处坚定的意志便是希望的火种,经历风雨虽会摇曳但绝不熄灭,它将点亮荆棘之路,许你一方澄亮。

来年,每个坚定的你,拟录取名单上一定有你的名字!

从东华到清华,我是如何编结荆棘之柴,点燃星星之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