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侏罗纪世界3》时的恐龙问题,答案全在这里!(一)
本文以讨论恐龙与古生物学相关知识为主,不涉及过度深入的剧情讨论,但可能会“暴雷”一些即将登场的新恐龙,尚未观影的朋友如果在意的话建议立刻收藏本文后暂时回避,等观影后再来相见~
欧文在雪地中驯服的恐龙为何头上有根管子?

这只是副栉龙(Parasaurolophus),属于鸭嘴龙类的成员。头上的管子与鼻孔相连接,实际的功用还没有定论,认为可能是视觉装饰、调整呼吸温度或是共鸣发声。
由于这个管子中空并和鼻孔相连,科学家们可以运用计算机仿真出这种恐龙的声音,是少数声音复原比较靠谱的恐龙之一。
另外,电影中可以看到这种恐龙奔跑时是只用后腿的,这是因为它们的前肢较短,平时走路时会用四足步行来分散体重,但遇到危险时则会用后肢奔跑。
小蓝自体繁殖合理吗?

小小蓝将在这次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根据电影设定,侏罗纪公园的恐龙在创造时,会融入其他生物的基因来弥补空缺片段,而在侏罗纪世界中更是会刻意透过某些生物的基因来改造恐龙特性。
电影中解释小蓝无性生殖的原因是因为融合了巨蜥的基因,这个解释是说得过去的。
2006年,英国的切斯特动物园在《自然》期刊上发表在他们园中,有两只雌性科莫多巨蜥在完全没有接触雄性的状况下“处女怀孕”产下蛋,并孵出了基因和母亲相同的宝宝。
不过······巨蜥和恐龙的亲缘关系其实很远,至于为什么不拿近亲的鸟类或鳄鱼来填补基因,可能是因为吴博士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实验吧。
顺带一提,电影中公园里和巨蜥真的能称为近亲的是海里那只沧龙,因此在基因没有乱混合的状况下,沧龙大概是园中最有机会无性生殖的。
追逐战里的野蛮盗龙是什么恐龙?

野蛮盗龙(Atrociraptor)是驰龙类的一种,而小蓝所属的迅猛龙(伶盗龙)也是驰龙类的,因此两者的形象非常接近。
野蛮盗龙的标本来自加拿大艾柏塔省的白垩纪晚期地层,仅保存了部分头部,但透过和近亲化石的比较研究,依然能大致复原出该恐龙的全貌。
△ 野蛮盗龙保存的骨骼非常稀少

另外,实际的野蛮盗龙体型并不大,电影中是经过基因修改后放大的版本。(这在《侏罗纪世界》中属于常见现象了,毕竟大而凶猛的恐龙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否则真正的小蓝其实也只有火鸡那么大)。
这次电影中有些恐龙和翼龙长毛了,这合理嘛?
这不仅合理,其实电影中有更多的肉食性恐龙都应该长着羽毛。
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成功及伟大之处在于它参考了当时最前沿的古生物学研究,因此电影中的恐龙不再是过去庞大、笨拙、迟缓的样子,而是灵活、敏捷、生动甚至具有高度智慧。
随着中国在20世纪末发现大量带有羽毛的恐龙,现在已经证明许多种类恐龙都应该带有羽毛。
而当《侏罗纪世界》系列开始时,古生物学界就一直期盼能看到羽毛恐龙的登场,终于在这系列完结作中羽毛恐龙现身了。

根据侏罗纪系列的世界观,前几作之所以没有羽毛恐龙可以归因于琥珀中基因的缺失,加上当年《侏罗纪公园》开园时还不知道恐龙该有这种外观,因此在创造恐龙时并没有放入羽毛基因。
而翼龙身上有毛的观点很早就被提出,因为学界普遍认为像鸟、蝙蝠这样会飞的生物都需要毛皮保暖才能维持飞行所需的高代谢率。
而1971年发现的索德斯翼龙(Sordes)化石就保存有毛,更证实了这个观点。
古生物学家过去认为翼龙身上的毛发和恐龙到鸟类的羽毛是有不同的起源,因此将翼龙的毛命名为浓密丝状物(pycnofibers);但近年在中国发现的蛙嘴翼龙类身上找到了和鸟类羽毛极为相似的结构,因此有科学团队提出翼龙和恐龙的羽毛应该有共同起源。

蛙嘴翼龙身上有多种不同的羽毛,结构和鸟类相近,因此羽毛的起源也许在更早之前,分布的类群也更广泛。
也就是说,羽毛的起源可能在恐龙和翼龙分家之前,因此多数恐龙都应该有羽毛,只是随着演化而有许多种类失去了这个特征,亦或是羽毛化石尚未发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