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内向焦虑”,阻碍孩子大脑发育,影响专注力提升!
上周末去参加活动课,其他小朋友都在疯抢玩具,只有我儿子在那里观察,又想去又不敢,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拿到一个,又被别人抢走了。然后就呆呆地站在那里,什么也不去拿了,看得我心疼......作为妈妈,我怕儿子这样的性格,以后混不好,会被欺负。

内向的女孩会被形容为文静乖巧,而内向的男孩却常常被视为“孤僻”的“怪人”。大众给男孩的标签往往是:活泼好动,喜欢冒险,追求刺激……
所以,当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儿子和大众认为的“有点不一样”:沉默寡言、胆小不合群……便难免会产生焦虑感,忍不住自我怀疑。可实际上,男孩性格内向,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家长的过度焦虑,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01
给孩子灌输太多焦虑
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家长这么纠结焦虑孩子“内向”的问题,无非就是担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性格问题,给孩子灌输太多的焦虑,或者是盲目的用强硬、错误的方式去扭转孩子的性格,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1.首先我们要明白,内向性格的人敏感、感性,很容易被感动,更容易感同身受。这样的性格既有优也有缺,因为敏感,会察言观色,所以很容易就能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更容易被带入情景。
2.所谓的“内向”看似是性格问题,其实和孩子的大脑有关。很大一部分内向的孩子,大脑神经敏感度更高!
大脑神经有很多突触,突触将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是突触间担当“信使”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一种强有力的神经递质,与运动、注意、警觉状态和学习最为有关。
内向的孩子多巴胺敏感度较高,导致他们普遍比较敏感,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家长习惯性的责备孩子,来自外界的过分担心和焦虑会阻碍孩子大脑发育,影响他们专注力的发展。

2
对于内向孩子
家长要避免的教育误区
1.急于纠正
家长越是不愿看到孩子内向的一面,就越是急于纠正孩子。
当发现孩子的性格中有偏内向的成分时,家长会表现得非常紧张,内心充满焦虑,甚至会在公共场合多次强调。但这种做法,无异于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孩子也会认为自己“很内向”,想表达自己也会有所顾虑,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不爱社交。
2.随意拿孩子跟人比较
家长为了改变孩子性格内向的特点,会非常喜喜欢拿孩子与其他同伴做比较,希望孩子能看到同伴身上的优点,从而像他们学习。
虽然家长的想法是好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孩子的性格特征,但是却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父母眼中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所以随意的比较会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更加无法放下心中的包袱,去进行社交或者表达。

3
性格内向孩子
要恰当教育
也理解家长的焦虑,现在社会在告诉发展,孩子的成长节奏也很快,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快速地适应变化、融入环境、加速学习等等。但是比起着急逼迫以及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多妈妈觉得这2个建议更值得家长参考。
1.回应孩子内心的心理诉求
内向的孩子不太擅长和人交流,容易害羞,让人看上去恨铁不成钢。这时他更需要获得家长的帮助,如果父母给予帮助,无异于给他爱的温暖。
当内向的孩子与人交往而不得其法时,父母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给他扣上“内向”的帽子。当内向的孩子可以自得其乐时,父母也应该给予满足,不勉强孩子去违背内心,会让孩子的真实诉求得到回应。不勉强孩子,不被从众心理所困扰,这样教育孩子时,孩子的内心更容易满足。
2.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教育孩子时,懂得暗示效应的家长,更容易掌握引导孩子的魔法。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会让孩子从中获益,行为表现上也容易像暗示中所表达的内容一致。
比如,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跟人交流发怵。我们要暗示孩子“上次你和同学聊得很投机,这次你的同学也在其中,相信你们也会聊得很开心,还能发现更多的朋友。
”帮孩子回忆起以前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情,孩子看到有谈得来的同学也去,心里的负担会减轻,从而变得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内向也有内向的好处。我们应该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要被从众心理所困扰,接纳孩子,采用适合孩子更好发展的教育方法,孩子就会变得更优秀。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