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志·狮牙之卷》(38)
附录(14)十城军事系统
在宛州地面上行走,可以见到的武装人员,除去那些稀少的外来种族,再隐去避世的河络武士,实际上能看到最多的,仍旧是那些武装起来为主家服务的华族军兵们。这些士兵中,除了少数诸侯国的军队外,绝大多数,都是隶属于宛州商会的军人。
宛州商会是掌管宛州十城的商人组织,负责辖区内所有的公共事务安排。这一权力得到了胤朝天启方面的首肯,商会享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利。胤朝国力强盛时,宛州刚刚开始开发,并大部分被控制在河络手中,胤朝灭绝河络的宛州大战爆发,王军势如破竹,却最终在雁返湖决战中丢掉了优势,折损了绝大多数精锐,实力遭遇重创。随之而来的影响,是诸侯实力的强盛,和王朝中央政府的衰弱,商会找准时机,提出定期纳贡区域自治,而天启方面不得已最终接受这一条件。商人在为政方面,远比读书人出身的官员算更严格更细致更清楚,否则便不足以以这种政体服众,正是因为算得细致了,商会的效率和消耗大大小于政府,而且有诸多重商取向的政策出台。宛州赋税从此尽归商会,而商会仅依照定例向天启缴纳数目不菲的现金和产品,剩余的赋税则用于维持宛州地面的一应公共事务。
商会的军队构成并不复杂,确切地说,商会下辖的军事力量,以隶属关系为标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地位不同的部分:野佣兵、城兵、私兵。除了一些情况较为特殊的城市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出入,宛州十城大致都是如此。
附录(15)十城军事系统:私兵
私兵是宛州商会势力范围内,地位最为优越的军队。私兵历史由来已久,起初,宛州商户中一些较为富裕的家族,出于看家护院的目的,同时,也有些模仿达官显贵的目的,雇用一些无产者做护院家丁,来保护宅门的安全。这一传统可以上溯至贲朝,实际上历代华族政权对此都没有什么限制,即使在天启城,只要家丁人数上不超过十五人,甚至都不必在城防衙门备案。
对于家丁,商人们的要求很简单,忠诚和强壮。没有什么疾病的健康男子,尤其是一些因为破产走投无路城市手工业者、贫雇农、因灾荒逃难的难民等等,商人们提供给他们衣食,以及一些有限的信任和尊重,加上商人们出色的管理能力,一批可以信赖的家丁护院机很快被组织起来。
然而商户毕竟不是官宦家族,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家丁护院保护宅门的能力有限,而且官宦人家的护院,有官府势力作后盾,师资极佳,是家丁远不能相比的;同时,商人们逐步进入开发未久的宛州,保护自身安全的需求随着周遭的蛮荒环境也开始加剧起来。于是,那些富裕殷实的商户,开始私下购买武器装备,并聘请一些军官之流,时常对自己的家丁进行基本的战术训练,以达到加强自家安全防卫的目的。
华族开发的宛州是从河络手中经过战争夺取的,因此相对偏远,中央政府的一些政令,在宛州刚刚开始开发的时代,即使没有商会,也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和贯彻。商人们很清楚,只要愿意出个合适的价码,获取怎样违禁的武装都不会受到什么限制,以至于包括胤军军用的蹶张弩这种在天启《军政令》中明文规定不得擅自贩卖的犀利武装,都出现在了宛州商家豢养的私兵手中。而那些敢于拿出大笔资金来武装和强化私兵的商家也很快发现,私兵们在经过武装和训练之后,保护家族安全的任务执行起来,已经游刃有余。日后,宛州地面以柳乙堂为代表的私人兵器制造商户,每年用以供应私人买家的货品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除了那些一流的兵器工房,几乎所有的铁匠行都有私兵的武装订单。
被强化的私兵很快被脑筋灵活的商家派遣到更多自家的岗位上去。武装并训练后的私兵很快就被派驻自家的私有仓库货场担任守备工作,近而开始护送押运自家的货物往来运输,这些武装接近甚至超越政府普通士兵的私兵,在面对手无寸铁的蟊贼和揭竿斩木的土匪时,表现得十分抢眼。
私兵用途的扩展刺激了私兵的发展,大商户的私兵成为商户实力的重要标志。但在这个时期,私兵仍然没有解决甲胄问题,尽管武器的禁令在宛州十城的地面上行同虚设,但私藏甲胄的罪责毕竟远远高于私携武器,同时,天启方面。但是掌握了商会主要权利的大商户们也很快创造了局面的转机。
随着诸侯内乱和对北陆用兵的频繁,军需成为天启重大的负担,商会则看准时机,呈送奏章,请旨获准转卖菸河菸果,并请派设督造衙门,在宛州境内开设甲胄场,以供应军需。吸食菸果此时正开始风行东陆,利润巨大的背后,获准转卖天启就可以直接由菸市司课税,而在此前宛州商人从事菸果交易很难获准,因为他们的税金仅上缴商会,再由商会按照定例上缴天启;而甲胄制造则明显是要求天启派出监督官员来监管甲胄流向。天启朝堂方面很快接受了这道请求。而宛州的私兵武士们则在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始了在监管下装备甲胄的历史。当然,在装备初期,仍然有依照惯例的一分给天启的官文,其内容无非是表示“匪患猖獗,宛州境内处于保境安民之目的,愿登记造册令军卒具以甲胄”之类,给了天启面子,天启明知管不了,也就签署公文准下来。当然了,那个时代每一具甲胄的流向都由宛州新设立的军需督造衙门登记造册并定期访察,这一情况倒是当作惯例被保存下来。
在诸侯纷争的胤朝,宛州实际上缺少真正的战事,因此即使是军费充裕的私兵,对铠甲的需求标准也仅仅是只要满足基本防护即足矣。轻质的皮甲是宛州军最为普遍的装备,一些为数不多的精锐私兵,也有配备带有金属护叶的镶嵌皮甲,甚至全金属的胸甲也有少量的装备。
私兵募集的方式很简单,拥有私兵的主家往往设有常备的接纳机构,他们的工作方式简单灵活。无论是找到兵营、店铺还是主家宅院的投效者都会被带到这种机构,一些简单的考核体能之后,对出身来历的盘问谨慎且不动声色,通过之后就会被安排签服役文书,这种文件各家都不甚相同,但无非就是规定了饷钱待遇和应尽义务,以及必须服务的年限。
每一支私兵部队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号和战术,一如他们只有唯一的雇主,合约中明确规定了每一名私兵遇到疾病、受伤、残疾、阵亡后可以获得的相应保障,并得到妥善安置,同时,他们的薪俸饷银也是宛州地面上武士中水平最高的。
私兵的规模都是缓慢变化的,整建制的增加或者减少都很少见,显然,商人们将市井沽货囤积的那套或用到了对私兵的管理上,实际上这样的治军方式温和得多,私兵哗变在宛州是闻所未闻的事情。有私兵的商户,从护院、护铺,到看守、护运,乃至出游行猎,都可以随意的支配私兵。
附录(16)十城军事系统:城兵
商会负责宛州十城的绝大部分公共事务,而这其中,很大一笔税金都被用在维持这支城中的常备公共部队,即城兵。之所以说它是公共的,是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商户直接为他们提供军需,尽管这些经费统统来自宛州每一家商人铺户和每一桩交易买卖,但这些钱总是先被吸纳入本城商业联会的税收,然后再分配到这些部队。
在这支公共军队的具体情况很特别和复杂。他们中间除了那些依照商会与天启的协约真正武装起来的军队,更多的是那些在日常维持商会辖区内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武装人员。他们中间既有维持秩序的门军、街巡,也有负责缉私的河防、海警,甚至包括了那些基本没有军事任务的驿兵、道兵。与其将城兵看作一支军队,还不如将他们看作以商会兵马务为核心的一个商会的最庞大的机构。
道兵、驿兵属于城兵中的最下层,他们的共同绰号是杂役兵。他们除了领取简单的制式衣帽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制式装备,甚至无须经过训练,充其量不过是挂着“兵”名号的杂役,他们的工作是承担那些公共事务的工作,并由商会统一支付薪俸,他们中间的下层官员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都是由士兵的行列中直接提拔的,管理松散,却也能保证各项任务的井然。由于承担的工作几乎为零,他们的薪俸相对很低,当然,准入的审查和考核也是门槛最低的。这些杂役兵没有什么必须服役的年限,假期也相对灵活,没有驻地和营房,甚至食宿都是大部分自理的,无非是很多出于任务的必要消耗,比如给马匹顶掌或者自己添置一只新的背包,都可以在岁末得到抵账的补贴。
门军、街巡等等算是比杂役兵高一级的门类。他们除了领取必要的衣装外,也被发给简单的武器,应对的事务倾向于略带有危险性的公共安全工作,但实际上,这些人员尽管佩戴武器,但武器往往出自最廉价的铁匠行,仅就一些门军佩戴的腰刀而言,其粗劣的质量甚至不及大户人家剔肉刀。不仅如此,这些队伍的训练尽管存在,但也不过是例行的过场而已。换句话说,实际上一个街巡,上头既不能给你足够你报名的趁手好家伙,也不能把你训练成强横的武士,如果一个杂役兵只要靠着吃苦和踏实就能做的差不离,一个街巡就得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点脑筋和世故。实际上,在这样的队伍中供职,相比杂役兵尽管管束多了些、危险多了些,但实际上,薪俸和待遇都有提高,而且任务的强度相对小一些,门军只要夫在开馆城门和盘查往来客商,而街巡则负责日常的城市内巡逻和夜间的防火防盗,在缉捕盗匪是为捕快提供相应的物力支援。更多的专门设施是为这些部队提供的,包括门房、巡房等等。但是相对的,这一类兵种在各个城市的需求量上都不很大,数量规模较小。这些部队实际上是地方治安的补充,尽管他们装备并不精良,但却有着如步军短枪一类的军用武装,所以尤其是在需要动用较多人员进行的治安行动中,他们是地方捕快的有力支援,直接介入地方常务。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常务兵。常务兵与杂役兵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兵源绝大多数来自本地民众。
野战兵种在城兵中数量庞大,河防营、海警乃至路护,都属于常备兵的野战兵种。他们中间在武器配备上获得了与正规军无差别的待遇,步军长枪、盾牌、朴刀、角弓、弩等等都在进行配发的制式装备计划内,海警还装备有大型的诸如弩炮一类的器械,而路护则有自己的制式铠甲。野战兵种得到的训练明显多得多,这一切是与他们的实际任务相匹配的,他们中间的军官素质更好,往往是各自任务领域经验丰富的老手。尽管这些具备野战兵员能力的队伍具有一定水准的技战术水平,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仍然不是作战。河防营身兼缉私、防汛的职能,宛州漕运意义重大,同时,宛州多雨,属于防护就会酿成涝灾,河防营除了守备在重要的漕运码头以外,各城的河防营在自己辖区内的重要漕运河段也有营地驻防;海警的主要职责与河防类似,无非是比河防营多了些抵御海匪的任务;路护没有职权内的防灾任务,他们的战斗力也是这个级别的军队中最强的,他们讲求小队的配合和持续作战的能力,公共资财的护卫和协助剿匪是他们的职权范围,同时,为没有能力供养私兵的商户提供廉价的护卫工作也是他们的重要工作。通常,这些野战兵团被称为戍备兵,他们的饷银较高,且额外任务也有少量的额外补助。
宛州防务军是城兵中最名副其实的军队。每座城市的军事防御的主体就由这支力量承担起来,他们分别隶属于各自城市的商会组织,是商会公共机构中最强有力的一支武装。防务军有着良好的军种配置,骑、步、水、械、辎一应俱全,但是,出于对防务军自身主要任务的整体考虑,他们中间数量最多的仍然是步兵。防务军部队的装备齐全,从武器、铠甲、旗号乃至仪仗车马,都一应俱全,装备的质量尽管仍然不能与一些大户人家的优良私兵比肩,但已经远远超出他们那些同样隶属于各城商会的其他同行。防务军的训练也很受重视,日常操练有板有眼,从不懈怠。诚然,这样的坚持不懈里面有一定做秀给众商户瞧的目的,但另一方面,谨小慎微的商会也十分清楚,这样的一支力量就是保卫十城自治的分量最重的一张牌。防务军的数量一直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在和平年代,防务军的部分人员物资都被调拨补充戍备兵,以节省开支;同样,战端一开,防务军也自有一套应对的措施,整建制的迅速扩充,在宛州地界也只有防务军在短期内能够做到。
防务军的应急措施包括:闲时除保留建制的主体精锐外,将大量防务军造册分散补充到戍备兵中,也执行路护等任务,并保持一定规模和频率上的轮岗,节省开支的同时,也保持了实战经验的增加;战时,所有在册的防务军将立刻在第一时间归队,并开始短期的整训,与此同时,河防营等戍备兵将迅速调拨人手器械,并进行训练,成为城防军的第一级补充梯队,归入城防军建制,同时,商会将以城市为单位开始组织民团或者雇佣野兵,已做到对城防军的进一步支持。
在招募和组织兵员的问题上,除去常务兵和杂役兵,其他的戍备兵和防务军,都开设专门的募兵馆和训练营,考核训练投军者,签订文书领取军名帖,登记入册按能力分配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