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江医院: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不是一回事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随着社会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疾病”也逐渐成为了大家经常主动关注到的一个话题。
但其实很多人还是会把“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混为一谈,甚至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和精神病人是一类人……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不同点
A
心理疾病病因
主要是社会应激因素导致,一般会让人产生损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人的心理活动通常与某种情绪活动相关联,如愤怒、恐惧、焦虑、忧愁、悲伤、痛苦等。虽然是适应环境的一种心理反应,但强度过大或时间过久,都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A
精神疾病病因
主要与遗传因素、躯体疾病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很大的关系。精神疾病多数与遗传有关,或者有些精神疾病是由于器质性的损伤而导致的精神障碍,还有就是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以及重大事件和情境应激而导致的。
B
心理疾病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过度的自信和过度的自卑,过度的兴奋和过度的忧伤。另外还有易喜,易悲,易冲动。或盲目乐观,精力充沛,狂躁,或无精打采,遇事冷漠。患者通常对自己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够做到客观评价、正确认识。
B
精神疾病临床表现
表现为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幻听、幻视等感知觉障碍,疾病还可伴有自知力障碍,精神疾病患者缺乏现实检验能力和缺乏批判能力,对自己精神状态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甚至否认存在的精神问题,认为幻觉、妄想等想到的都是现实存在的,甚至可能在病态症状的支配下,做出各种过激行为。
C
心理疾病处置
预防:保持乐观心态、培养业余爱好、进行自我情绪调节。
治疗:发作时主动寻求帮助,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应对,治疗时间较短,效果较好,且不易复发。
C
精神疾病处置
预防:可以通过指征性预防、选择性预防、一般性预防等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发生,消除、减少病因,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治疗:精神疾病发作期有伤人、自杀等风险,一般使用药物、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需长期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疾病复发,治愈后需要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心理功能康复、药物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学习求助技能等多种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对精神心理疾病的统一误解
01
患了精神心理疾病一生都得受此疾病的折磨
专家表示:精神心理疾病可以恢复社会功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精神心理疾病可在半年到数年不等的时间内康复。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坚持治疗。
02
得了精神心理疾病的人都是“疯子”、“傻子”
专家表示:精神心理疾病是每个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它就像感冒,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我们没理由歧视精神心理患者,也不必为有心理疾病而自感羞愧。精神心理疾病并不是心胸狭窄、意志薄弱者的专利,只是几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