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战争之风火多瑙河(六)——雷根斯堡战役
简介
1809年4月23日,由拿破仑一世率领的第一法兰西帝国军队与由卡尔大公领导的奥地利帝国军队之间爆发了拉蒂斯邦战役(又称为雷根斯堡战役)。 这是1809年战争中巴伐利亚阶段的最后一场战役,在城市内进行了短暂的防御战,还有及时向东架起来的浮桥使得奥地利军队的主力和逃往波西米亚。在攻城战的期间,让·拉纳元帅身先士卒率领部队攀上了云梯,率领先头部队攻占了城墙。在这一次战役中,拿破仑的脚踝也因为炮弹而被击伤,但是因为炮击的距离很远,并没有对皇帝造成多大的伤害,但是依旧造成了擦伤。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809年4月23日
爆发地点:德意志,上普法尔茨行政区,雷根斯堡
战役结局:法军胜利
战斗双方:法兰西第一帝国/奥地利帝国
双方指挥:拿破仑一世(受伤)/卡尔大公
双方兵力:37000人/26000人
双方损失:1500——2000人/6000人

背景
4月22日在那里赢得了他的胜利之后,拿破仑随即宣布成立了第一个战争委员会,他们决议把军队主力驻扎在雷根斯堡西南18公里处的地方(奥地利部队已经在两天前占领了城市)
而在这天晚上,奥地利主力大军(第一、二、三与第四军团与第一后备军团)开始把他们的重型装备通过城市的石桥运过多瑙河的对岸。之后又在石桥以西建造了一座专门用来供部队通过的浮桥,6000骑兵与几个步兵营被留下来守卫外围的丘陵地带。

战役打响
4月23日黎明时分,法军开始向雷根斯堡进发,路易·皮埃尔·蒙布伦将军由西南方向,而拿破仑从正南方向。在上午九点钟左右的时候,由南苏蒂将军的两个胸甲骑兵师,约10000名法国骑兵同奥地利的骑兵部队遭遇并且开始交战,尽管对手的部队之间配合不力,但是他们依旧坚持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在掩护军队的主力车队之后,他们随即也选择了撤退。
一直到这个时候,法军官兵们才发现了这座奥地利人用来撤退的浮桥,但是这些守卫者不仅仅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而且还在撤退的时候及时切断了固定桥梁的绳索,使得法国人根本就无法使用这座已经四分五裂的桥梁。
到了中午时分,法军步兵部队已经开进到了雷根斯堡的周围地区,并在城市中世纪的防御工事周围集结起来开始准备发动进攻。

拉纳元帅负责率领部的攻占之并且已经开始命令炮兵部队做火力覆盖,而轻步兵则在郊区同奥军开始交战交战。两次步兵对主城门的发起的进攻受挫失败,损而失惨重,下午3点,工兵指挥亨利·加蒂安·贝特朗将军用重炮在铁板打造的城门附近的城墙上终于炸开了一个缺口。

为了更能清楚的观察到缺口上正在进行的战斗,拿破仑的左脚被一发霰弹打伤,但是他依旧选择上马并且身处于第一线指挥战斗,最终让他熟悉的部队的士气能够稳定下来,于此同时,法军三支小分队携带着攻城梯向着已经被炸开的城墙结构发动了进攻,但他们依旧被击退了。

拉纳元帅眼看到手下组织起来的第四次进攻再次失败,因此,恼羞成怒的元帅抓起了身边退缩的士兵手中的云梯,然后在一片尴尬的沉默中,元帅愤怒地喊道:“我在当元帅之前就是一名掷弹兵,现在仍然是!”随即元帅进而向前发动冲锋,但却被身边的副官给拦了下来。而他的部队则因为长官的鼓舞而再次鼓起勇气向城墙发动了进攻。第四次突击终于攻破了城墙,几分钟内法国大军就有如潮水一样的涌入了现在注定要沦陷于法军之手的雷根斯堡。

一场逐街逐屋的巷战持续了数个小时,知道法军部队成功占领城市的南部地区,然后立刻开始进攻横跨多瑙河的重要大桥。由奥军第15步兵团第1营的部队顽强的死守着大桥北面的桥头堡,直到晚上九点钟左右的时候,当时他们被迫放弃了阵地,法国人这个时候也占领了河心岛斯塔德塔霍夫。 在最后的关头,300名守军选择了投降。


战役后续
法国的伤亡人数在1500人至2000人之间,包括脚踝受伤的波拿巴,而奥地利人则损失了至少6,000人,包括阵亡、受伤和被俘。 皇帝随后派路易·达武元帅警戒多瑙河的北岸,而他自己则率领法军的主力开往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