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惠·前半生:乾隆朝第一神将,平准战争,杀穿西北?【乾隆往事】

兆惠坚守黑水营。平回部叛乱的时候兆惠被围在了黑水河,回部叛军数量是清军的五倍,而且黑水营内粮草给养十分匮乏,但是在兆惠的指挥之下,清军顶住了叛军长达五天的猛攻。霍集占见强攻不能奏效,遂改为长期围困。此时,南疆地区早已是天寒地冻,黑水营内的清军粮草不继,处境十分困难。有限的粮食吃完之后,他们就杀战马裹腹,战马吃完之后,就煮皮革、马鞍为食,最后连皮革、马鞍都吃光,清军无奈之下,开始用被击毙的叛军尸体充饥。尽管如此,在兆惠的统率下,清军士气始终没有崩溃,一直顽强地和叛军对峙。霍集占见吃不掉清军,又下令从上游掘开河堤,企图用洪水淹没清军。兆惠见招拆招,下令在营中挖掘排水渠,将洪水泄走。为了解决子弹不足的问题,清军利用大树作为掩体工事,抵挡叛军的子弹。然后再挖开大树,把里面的弹丸找出来,再用来回射叛军。结果清军军心未乱,叛军却已心慌,他们认为清军有天神相助,有打不完的弹药。霍集占也越发焦躁不安,小小的黑水营成了插进叛军腹地的一颗拔不掉的钉子!在艰苦地和叛军对峙了近三个月之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初,兆惠盼望了很久的援军终于到来了。正月初九日,兆惠的副手——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率领三千多援军,从阿克苏一路赶来,一路上击溃了叛军的阻击,接近了黑水营。此时叛军因长期围困对峙,早已士气消沉,听闻清军援军已到,更是人心惶惶。兆惠抓住机会主动出击,一举将围困的叛军全部击溃,正月十四日,兆惠和富德两军会师,终于取得了黑水营之战的最后胜利!黑水营之战的胜利,令叛军士气大挫,丧失了和清军正面对抗的信心,叛逃归清的人越来越多。在黑水营之战后,清军节节胜利,连续攻克叶尔羌、和阗、喀什噶尔等重镇,大小和卓木一蹶不振,一路西逃,最终客死他乡。清军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彻底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至此,天山南北的广大区域全部归入了中国的版图,中国通过此战收复了昔日的西域领土,乾隆为这片辽阔的土地命名为“新疆”,直到今天。
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兆惠逝于北京, 乾隆亲临奠祭, 做诗悼念:“ 大星落昨夜, 密席尚前朝。 一痛嗟何极, 千劳忆非遥。恨无执手决, 城阙锁深屑。” 20并将和硕恪属公主下嫁其子扎兰泰。
纵观念兆惠的一生, 他为官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场上, 而在新疆的时间为最长。 兆惠似乎就是为平定新疆而生 、而为官的。 史书中描写兆惠方面大耳, 为有福之相。 他的为官生涯中只有一次处分记录, 他的战斗经历, 确可称得上是一员福将, 是渭以彼之谓, 成皇帝之功。 乾隆帝将他列为平定新疆的第二位功臣。 第一位是大学士傅恒, 但他并未去过新疆战场, 只是因决策之故, 才被评为第一功臣, 平定新疆的第一大功臣实际上应是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