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从喀尔巴阡山到远东——俄罗斯帝国陆军“红胡子”型装甲列车

文章作者:Forever Changzhensky(AcFun、Bilibili、百度、微博和知乎昵称:宁柳跨越)
LA NUIT
TOUS LES CHATS SONT GRIS
——DICTON
在夜色里
猫皆灰色
——谚语
提示
本文属于正经科普文章,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相关技术资料,不作为商业使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之。
请大家理性讨论,不要在评论区干些不该干的事!
由于笔者精力和能力限制,在整理资料时恐有错漏,也请诸位读者纠正指教,谢谢合作!
参考
《«ХУНХУЗ» – ПЕРВЫЙ БРОНЕПОЕЗД | МОДЕЛИСТ-КОНСТРУКТОР》:https://modelist-konstruktor.com/bronekollekcziya/xunxuz-pervyj-bronepoezd
《За Веру, Царя и Отечество! «Хунхуз» и другие бронепоезда царской России》:https://naukatehnika.com/za-veru-czarya-i-otechestvo!.html
《Киевские бронепоезда: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и боевые действия - Интересный Киев》:https://www.interesniy.kiev.ua/ru/kievskie-bronepoezda-formirovanie-i/
《<战地1>的装甲列车 后来在中国东北神秘消失?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https://www.gamersky.com/zl/201711/983023.shtml
概述
“红胡子”型装甲列车是俄罗斯帝国陆军于1915年9月研制的一种装甲列车,初期在喀尔巴阡山与奥匈帝国陆军和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周旋。1917年十月革|命后,剩余的3组“红胡子”型装甲列车各易其主,从南俄草原一路征战到远东。

背景
1914年6月28日为塞尔维亚王国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视察时,6名南斯拉夫主义组织“青年波斯尼亚”的刺客——Cvjetko Popović、Gavrilo Princip、Muhamed Mehmedbašić、Nedeljko Čabrinović、Trifko Grabež和Vaso Čubrilović,使用“塞尔维亚黑手党”提供的武器暗杀斐迪南大公。结果Gavrilo Princip成功得手,枪杀了斐迪南大公和大公的妻子苏菲。大公的伯父,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暗杀又震惊又愤怒。
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盟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向其开出“空白支票”,因此信心大增,决定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罗斯帝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援盟国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
8月1日,德国以俄罗斯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宣战,并同时亦以俄盟国法国不肯宣布中立而向法国宣战,并希望取道攻法而进侵比利时。8月3日德军即日攻占了卢森堡并开进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罗斯宣战。
1914年8月17日,俄国入侵东普鲁士,将更多德军吸引到东线以缓解西线法国的压力。尽管俄军在数量上有着极大的优势(80万俄军对25万德军),但由于俄军间的配合不利,入侵行动最终还是以俄军的惨败而告终。
奥匈帝国期望也能像德军一样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对俄国发动了进攻。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提供支援,对俄国西北、西南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发动维斯瓦河战役,但却以失败告终。俄军企图乘胜追击攻入德国境内,但在罗兹战役遭受重大损失,德军也未能取得成果,不过也使得俄军与其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装甲列车的研制
大战爆发后,俄罗斯帝国开始研制新型装甲列车。1914年8月,俄罗斯帝国陆军第9铁道兵营组装了第1组由1台装甲机车和4节装甲平台的装甲列车。这组装甲列车配备了4门1904年型76 mm山炮⑴和8挺机枪。俄军试图通过研发装甲列车,来弥补自身在火力方面的劣势。
1915年9月,俄军陆军少将Mikhail Viktorovich设计出1组名为“红胡子”号的装甲列车。“红胡子”号装甲列车由1台O型装甲蒸汽机车和2节双轴装甲平台组成。装甲厚度为12 mm~16 mm不等。

每个装甲平台装有12挺缴获自奥匈帝国陆军的Schwarzlose式8 mm机枪⑵,以及1门1904年型76 mm山炮。山炮被选为主要武器,因为它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将其放置在装甲平台前部的旋转支架上。该山炮的水平射击角度为220°。
装甲列车乘员组为94人,其中军官4人。装甲列车带有蒸汽加热、隔热和隔音功能,侧墙覆盖有20 mm软木板和6 mm胶合板——为战斗工作创造了相对舒适的环境。在战斗中,指挥官在装甲机车上的观察炮塔上瞭望并带领乘员。

“红胡子”号装甲列车
1915年9月1日,“红胡子”号装甲列车于基辅组装完毕,交付后阿穆尔第2边防铁道兵旅第1营。9月9日,“红胡子”号装甲列车在Krapivnikov中尉的指挥下前往前线。9月23日,他接到了第一个战斗任务——火力支援第102步兵师第408步兵团,阻止德军和奥匈军对沃伦省⑶的鲁多奇卡站发动进攻。

抵达鲁多奇卡车站后,装甲列车部队对轨道进行了勘察,发现其可通向奥匈军的前沿战壕。9月24日凌晨4时许,列车悄悄驶向敌阵地。Krapivnikov中尉在他的报告中写道:
“列车接近第一道战壕时,所有机枪和山炮向敌军开火,迫使敌人离开战壕逃跑(敌人在战壕里面留下了许多尸体)。之后,火车继续前进,并用机枪和山炮迫使敌人逃离第二道战壕。这时,机车前方的装甲平台在冲破铁丝网障碍后脱轨,落入奥地利人挖掘的战壕。装甲平台被我派来的下级解开,装甲列车开始向后移动。然而炮弹炸坏了铁轨,装甲列车被切断,后部装甲平台因轨道损坏而脱轨,装甲列车无法前进,继而无法避开敌人的定向炮火,结果炮弹击中前部装甲平台,炸死了指挥官炮兵排参谋长Razalev和4个低级炮兵。。之后,我下达了离开装甲列车的命令。这场战斗总共持续了40分钟。在此期间,前山炮发射了73发炮弹,机枪发射了58500发子弹。”
受损的“红胡子”号装甲列车一直留在无人区,直到1916年夏天俄军在西南战线发动的“Brusilov攻势”期间被收回。但俄军调查“红胡子”号装甲列车受损情况后得出的结论是,修复装甲列车是不可能的,因此它被报废了。

俄罗斯帝国陆军2号装甲列车→苏俄工农红军“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南俄志愿军“军官” 号装甲列车
第2组“红胡子”型装甲列车也在1915年9月建造并交付后阿穆尔第2边防铁道兵旅第2营;同年年底,根据俄罗斯帝国陆军装甲列车编号系统,第2组“红胡子”型装甲列车获得了2号。1916年,2号装甲列车先后参与纳罗奇湖攻势和“Brusilov攻势”。1917年时,2号和3号装甲列车在西南战线的六月攻势中英勇作战。
2号装甲列车在敖德萨修理赶上十月革|命,并被工农红军接收,更名为“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
“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参加了在乌克兰和伏尔加地区的战斗。在察里津,装甲平台的山炮被替换为1902年型76.2 mm野战炮,公开安装在标准盾牌后面,瞭望塔安装在蒸汽机车上,供指挥官使用。“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以这种形式参加了1918年秋天保卫察里津期间的战斗。
1919年初,“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在顿巴斯地区与白军作战。这年3月30日,“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在哈切佩托夫卡站遇到了白军势力南俄志愿军“军官”号装甲列车。“军官”号装甲列车的一门大炮从1 km外开火6次,使“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的机车和前部野战炮瘫痪,“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机组人员放弃了装甲列车。
在格罗兹尼车站,南俄志愿军将缴获的“第二西伯利亚”号装甲列车进行了修理,列车的火炮在那里以半塔的形式进行保护,机车被改造为燃油蒸汽机车,并被称为“军官”号。

自1919年7月以来,“军官”号装甲列车在哈尔科夫、库尔斯克、顿河畔罗斯托夫等地积极参加了与红军的对决,被认为是白军势力南俄武装力量最好的装甲列车之一。 “军官”号装甲列车于1920年3月12日结束了它的战斗生涯,当时它在南俄武装力量撤离到克里米亚期间于新罗西斯克被其机组人员遗弃。
俄罗斯帝国陆军3号装甲列车→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军“乌克兰的荣耀”号→苏俄工农红军“Polupanovtsy”号装甲列车→捷克斯洛伐克军团“雏鹰”号装甲列车
第3组“红胡子”型装甲列车也在1915年9月建造并交付西伯利亚第2铁道兵营;同年年底,根据俄罗斯帝国陆军装甲列车编号系统,这组“红胡子”型装甲列车获得了3号。1916年,3号装甲列车先后参与纳罗奇湖攻势和“Brusilov攻势”。
3号装甲列车在基辅修理赶上十月革|命,并被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接收,更名为“乌克兰的荣耀”号装甲列车。但在1918年1月25日基辅被红军占领时,“乌克兰的荣耀”号装甲列车被A.V.Polupanov指挥的红军部队缴获,更名为“Polupanovtsy”号。
1918年3月上旬,“Polupanovtsy”号装甲列车抵达敖德萨。在这里,1节“后阿穆尔人”型装甲轨道车挂在“Polupanovtsy”号装甲列车上,一起穿越整个俄罗斯到满洲里。1918年5月在科洛姆纳工厂进行维修期间,装甲平台上的1904年型76 mm山炮被1914/15年式76 mm高射炮代替。
“Polupanovtsy”号装甲列车后来在辛比尔斯克附近的桥上被A.V.Polupanov部遗弃,不久被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缴获,更名为“雏鹰”号。装甲平台上的1914/15年式76 mm高射炮被1902年型76.2 mm野炮代替。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从海参崴撤离后,“雏鹰”号装甲列车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然后交给了白军。不久,“雏鹰”号装甲列车被奉系军阀张宗昌部接收。期间,他们将“雏鹰”号拆分成了三部分,并将其分别称为103号、104号和105号铁甲列车。
但是,这些装甲列车并未帮助张宗昌扭转不利的战局。1928年时,张宗昌麾下的白俄部队已消耗殆尽,同时北伐军则从南方步步紧逼。在内外交困之下,张宗昌只得宣布下野,其部众则分别被东北军和北伐军收编。“雏鹰”号装甲列车的下落不明。

俄罗斯帝国陆军5号装甲列车→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军“Sichevik”号→波兰第二共和国陆军“General Dowbor”号装甲列车→苏联工农红军112号装甲列车
第4组“红胡子”型装甲列车也在1915年9月建造并交付后阿穆尔第2边防铁道兵旅第3营;同年年底,根据俄罗斯帝国陆军装甲列车编号系统,第4组“红胡子”型装甲列车获得了5号。1916年,5号装甲列车参与“Brusilov攻势”。
5号装甲列车在基辅修理赶上十月革|命,并被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接收,更名为“Sichevik”号。
1919年夏,“Sichevik”号装甲列车被波兰第二共和国陆军缴获,更名为“General Dowbor”号。1920年8月,它被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指挥的工农红军第一骑兵军缴获,最终改号为112号。
略图


俄语小知识
Бронепоезд:装甲列车
Броневой паровоз:装甲蒸汽机车
Бронетепловоз:装甲内燃机车
Бронетендер:装甲煤水车
注释
⑴1904年型76 mm山炮后坐力较低,对装甲列车的结构影响较小。同时,与1902年型76 mm野战炮相比,1904年型76 mm山炮较短的最大射程并不重要,因为装甲列车主要使用直接射击。
⑵一些缴获的Schwarzlose机枪在基辅炮兵厂和彼得格勒炮兵厂的车间被改装为俄罗斯 7.62×54 mm射击口径,这得益于奥地利和俄罗斯弹药筒的结构相似性。改装后的机枪也用于装甲列车。
⑶现在的乌克兰沃伦州。
完稿时间:2021年6月17日
发表时间:202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