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的剧情幼稚吗?
说到原神的剧情,有不少人说很幼稚,然后另一些人会说 12+ 的剧情就这样,还有人说剧情幼稚些受众会更多等等。当然也有人认为原神的剧情不幼稚,甚至具体分析剧情的深度在哪里等等。但总体上原神的剧情是否幼稚似乎是没有争议的,玩家(以及云玩家)们会争论很多东西,比如哪个角色更强、哪个配队方式更好、哪个角色更好看、哪段剧情更好或者更差等等,但我几乎没看到有人就原神剧情是否幼稚这个话题展开过争论。
所以我对原神剧情是否幼稚的观点也没有机会应用于讨论中,只好写一篇文章,有没有人能看到自然也就随缘了。
因为篇幅比较长,很多人可能对分析过程不感兴趣,我先把自己的结论放出来:
原神剧情的叙事方式(或者说展现方式)很幼稚,但剧情本身并不幼稚,相反很有深度。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幼稚”是什么意思,如果这个搞错了,那么就一步错步步错了。
“幼稚”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含义是这样的:
①幼儿;儿童:幼稚园|幼稚盈室。
②见识少;没经验:天真幼稚|你这想法太幼稚了。
显然我们这里用的是②,也就是“见识少,没经验”。而这个含义和①也是有关的,正因为小孩子年龄小,经历少,才见识少,没经验。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几个符合“幼稚”含义的场景:
一、小孩子的日常琐事。比如几个小孩争论什么东西更好吃,其中一个小孩因为今天早餐没有吃到喜欢吃的东西哭了出来,另一个小孩看到了就笑话他,他就生气地说“我再也不和你玩了”……这样的事情对小孩来说很日常,没有什么深度可言,说是“幼稚”再合适不过了。
二、小孩子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有个小孩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了,他就想着以后自己要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不只不会被别人欺负,还会让所有欺负别人的人吃尽苦头,这样就没有人会欺负别人了,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非常美好。类似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大概每个孩子都会有,如果长大后还能回忆起来,大概都要感叹一下当时自己真幼稚啊。
三、有些人年龄增长了,但思维方式依然和他小时候差不多,所以把小孩子的那些东西继承了过来。比如小孩的力量是薄弱的,一般被别人欺负了首先想到的是找别人帮忙,告家长告老师等等。他长大后依然可能保持这种行为方式,遇到了什么困难首先想的是找比自己强大的力量,而不是靠自己,即使完全有能力靠自己解决。

分析完了“幼稚”的定义,我们就可以进入正题,看看原神的剧情是否符合“幼稚”的定义呢。简单起见,我们只分析一下安柏的传说任务《小兔之章》第一幕。因为主线剧情比较长,细节也很多,只分析一段很难理清楚。而安柏的传说任务很早就开启了,前边没有什么铺垫,剧情也比较短,而且看上去就很幼稚(连章节名都像给小孩子讲的睡前故事),非常适合分析。如果分析的结果是不幼稚,那么也没必要继续分析其他剧情了。
这一章分五节,我先简单概括下其中的内容(在游戏中可以回顾完整的对话):
第一节、风之翼随风而起
安柏之前送给了旅行者风之翼,旅行者随后就用上了,但并没有考飞行执照,这显然不符合蒙德城的规定。认真负责的好骑士安柏显然不会忘记这件事,于是专门来监督旅行者进行飞行执照考试。这考试有理论相关内容,所以安柏带来了一本飞行指南。只是这本飞行指南看起来比较浪漫。
第二节、飞行的许可
原来是安柏拿错了,不过也情有可原,毕竟在安柏心里,也行这本书才是教会她飞行的指南。“重要的不是强风而是勇气,是它让你们成为世上最初的飞鸟。”
随后在安柏的引导下,旅行者完成了第一场飞行考试。
第三节、蒙德的飞行者
旅行者随安柏回到蒙德城,继续剩下的飞行考试。但在考试过程中,天上的旅行者被骑士团的奥特叫住了,说要检查飞行执照。奥特得知安柏和旅行者正在进行飞行考试后,告诉他们城内有名为“怪鸟”刚偷完东西逃走了,误会旅行者是那个人的同伙。
这飞行考试是进行不下去了,而且追捕逃犯正好是安柏擅长的事情,于是她和旅行者转而寻找“怪鸟”。
第四节、那家伙叫“怪鸟”
安柏和旅行者几经周折后终于找到了“怪鸟”的去向,准备进入“怪鸟藏身地”。
第五节、侦察骑士的作风
在“怪鸟藏身地”,安柏引导旅行者进行最后的飞行考试,直到他们看到怪鸟就在对面,只是断崖拦住了去路。仔细分析后,安柏得出断崖可以直接飞过去的结论,并用自己的行为将其证实,最终抓住了“怪鸟”。旅行者的飞行考试自然也圆满地通过了。

省略了不少细节后,剧情还是比较简单的。那么我们看看是否幼稚呢?根据前边的定义,我们只需要分析里边是否有小孩子的痕迹就可以了。
光有风之翼还不能随便飞行,要考试并且获得飞行执照才行,这可不符合小孩子的想法啊。别说小孩子,很多大学生、研究生还非常讨厌考试呢。

安柏那本带错了的飞行指南,看上去比较迎合小孩子。此部分剧情如下:

但这寓言只是小孩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吗?其实寓言这种载体就是用幼稚的方式来讲述深刻的道理,而且寓言往往是成年人编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孩子(如果不包装一下,孩子们要么理解不了,要么不感兴趣,效果会很差)。寓言很像包裹着糖衣的药丸,和孩子们喜欢吃却对牙齿有害的糖果截然不同。
我们分析寓言时需要注意一点,不要去看它是否符合现实世界。通常都不符合,比如寓言里的动物往往会说话,寓言里的人经常有现实中的人所没有的能力,寓言里还会出现许多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等等。这都是为了迎合小孩子而刻意构造出来的,都属于糖衣的部分。看寓言要看糖衣里边有什么。
我们具体来看这个寓言。在这个寓言中,最初的鸟儿并不是生来就会飞的,它们有翅膀,会说话,还认识风神,却没有飞行的能力。于是它们问风神怎么才能飞行呢?风神回答说最重要的东西它们尚未寻到。鸟儿尝试飞行后发现风太小了,根本飞不起来,如果风更大些,也许就能飞起来了吧。于是它们来到了有狂风的峡谷,鼓起勇气跃下峡谷,并尝试扇动翅膀,直到会飞了。那么很显然,强风正是它们之前缺少的东西,风不够大,就不能托起它们的身体,自然它们就飞不起来了。
到此为止,都很幼稚,很符合小孩子的思维。鸟要想飞,需要有什么呢?要有翅膀,然后还要有风,光有风还不够,风还要足够大,大到能托起鸟的身体。很简单嘛。
但风神却回应它们说,“重要的不是强风而是勇气,是它让你们成为世上最初的飞鸟”。
这个就不符合小孩子的思维了。小孩子一般都是更在意外在结果的,因为外在结果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比如在小孩子眼中,具体的糖果要比抽象的钱更有吸引力,糖果是甜的,很好吃,而钱只是一张薄薄的东西,不能吃,也不好看。而内在的用于获取钱的技能和辛劳等等就已经在小孩子的视线之外了。大人不需要教孩子糖果是什么(给他吃一颗就可以了),但需要教孩子钱是什么(而且并不好教),至于怎么赚钱就无从谈起了。
在这个寓言中也一样。强风是鸟儿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东西,对飞行有直接的帮助,小孩子很容易理解强风的重要性。但勇气却很抽象,它看上去好像和飞行没什么关系。但如果鸟儿没有足够的勇气,它们就不会去有强风的峡谷,更不会冒着生命危险从峡谷跃下来。
这个寓言的核心并不是鸟需要什么才能飞,甚至和飞行本身都没什么关系。它的核心是外在的看起来重要的东西(强风)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通常是内在的不容易察觉到的东西(勇气)。这个道理是非常有深度的,不只小孩子,很多成年人都没有领悟到这个道理。比如很多人活了快半辈子了,依然认为外在的金钱很重要,自己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钱太少。他还在把视线集中在外在的看上去很重要的东西,而没有察觉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能力。

然后我们继续。盗贼偷走东西并且逃走这个剧情很现实,而且往往是成年人才会做的,自然算不上幼稚。安柏和旅行者也没有能够直接抓到盗贼的超能力,而是一步步寻找线索,最终才找到盗贼的藏身之处,这部分自然也不幼稚。

最终安柏和盗贼隔崖相望,这是整个传说任务的高潮,值得仔细分析一下,看看是否幼稚。
安柏和旅行者看到了对面的盗贼,却也发现被断崖拦住了去路。

先看上边的这段对话,人性中一些深刻的东西已经有所体现。
“怪鸟”的行为举止明显不符合小孩子的特点。他发现自己被困在了死角,似乎坐以待毙,但并没有慌张,相反却很嚣张。这不只是临危不乱,还在一定程度上拿到了主动权,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
“小姑娘,不如你现在回去,把团长叫来,说不定我就会马上投降呢。”这句话很有分析价值。“小姑娘”,刚开始就来一个歧视,被别人歧视,尤其是因为大众的刻板印象被别人自然而然地歧视,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体验。人在被歧视时很容易生气,进而失去理智。所以用歧视来激怒一个人,非常容易,效果也很明显。一旦对方失去了理智,自己就在对抗中获得了优势。这当然不是人性中光明的东西,却很深刻,就算你不想利用,也要尽量避免被别人利用。别的不说,有多少人被网上的各种男女对立的言论激怒过,进而做出了不理智的事情?而这种对立处处体现了各种各样的歧视,而且敏感到不适合展开讨论。
“把团长叫来,说不定我就会马上投降呢”,这后句话也很有意思,只要是正常人,估计就不会认为团长来了他是会马上投降。那么这叫什么呢?叫侮辱智商。我就和你说一些小孩子都不会信的话,可以说也是一种歧视,只是这种歧视隐藏得更深一些,容易让人生气却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生气了,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生气了。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惯用伎俩。
果然,安柏听了后有些沉不住气了,如果没有旅行者在身旁,她就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感觉到自己生气了后,一定要先试图冷静下来再做打算,这个属于“大道理”了,当然这不是剧情重点展现的内容,毕竟“大而无用”,但也和幼稚不沾边。

冷静下来的安柏开始和旅行者商量对策,很快他们就意识到既然“怪鸟”能过去,自己也能过去。识破了这一点后,“怪鸟”的诡计也就起不到作用了。这背后依然有深刻的道理。别人用语言攻击你,你打算怎么办?用更难听更恶毒的语言攻击回去?这就掉圈套里啦!(不得不说这种圈套很好用,网上有无数的人每天都往里掉……)要用行动来回应语言上的攻击。一个人往往在行动上无力时才会在语言上“有力”,不然他不用多说什么,直接去做就可以了。要想反制他,需要寻找他的弱点,也就是行动上的无力。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或者不值得用行动来反制他,那不理他就好了,没能力拆除一个陷阱的话,远离它而不是跳进去。
安柏显然找到了“怪鸟”行动上的无力,也找到了用行动反制他的方法。但还需要一些东西,勇气,这里和之前那个寓言产生了完美的呼应。

外在的方法有了,内在的勇气也有了,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分析到现在,结论已经尽在眼前了。原神的剧情幼稚吗?一点也不幼稚,作为第一个传说任务的《小兔之章》,就包含了这么多深刻的内容,而且这些东西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网络上)很重要,而且正因为很多人都领悟不了这些,网络环境才如此混乱。
但回过头看,是否依然有一种幼稚的感觉,好像是给小孩子看的?没错,就像那个寓言的糖衣一样。原神使用了一种很幼稚的叙事方式,这不只体现在寓言中,也体现在对话中。原神的剧情很少故意藏东西,心里话都可以当着敌人的面大大方方地讲出来。拿刚才的对话来说,其中某些部分明显是心里话,不需要当面说出来,比如:
安柏:怪鸟,你是这么觉得的吗?可是你仔细听听,周围微小的声音…
安柏:风说——可以飞了。
怪鸟:…疯丫头!你是早就发现这里有风场,这才敢跳下来的吧?
安柏:风会眷顾有勇气的人!给我乖乖在那等着被抓吧!
…
类似这样不需要说出口的心里话,充斥于原神剧情的各个部分,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而且主要就是这些话让原神的剧情看起来很幼稚。那为什么不省略这些话,或者把这些话变成心里话呢?
当然不能省略,一旦省略,很多玩家就看不明白剧情了,不说那个 12+,就算 21+ 也没用,很多人都不喜欢思考,尤其是在玩游戏这些休闲时间里,如果剧情不展现地明明白白的,很多人就理解不了,那样自然也不会感兴趣或者喜欢,在这种情况再不幼稚再有深度也没用。
那为什么不能变成心理话呢?
心里话会让剧情的连贯性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看电影或者电视剧时,一般很少看到心里话字幕或者旁白。影视剧一般都不会放这种东西(会将其体现在语言、神情、动作甚至场景和音乐中),除非实在没别的办法了。尤其是剧中角色正在和别人对话时,画面上再放几句心里话,或者干脆读出来,那真是相当糟糕的做法。游戏中也类似,这种做法要比把心里话变成对话糟糕很多,很多时候甚至不如直接省略,让一部分观众看不懂。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最开始的那个结论:
原神剧情的叙事方式(或者说展现方式)很幼稚,但剧情本身并不幼稚,相反很有深度。
这种幼稚的叙事方式是刻意的,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