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担心被全拒得,到直接拒绝哈佛大学offer,跌宕起伏的申请季!

【背景】
学校专业:麦吉尔大学 心理学本科
GPA:3.93
托福:113/120
GRE:333/340(167+166)
实习:一段咨询公司PTA+一段教育咨询公司实习
科研:麦吉尔大学人类感知实验项目+爱科研科研项目
作品集:两个交互作品
【Offer】
CMU - Master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pplied Learning Science(3000$奖学金)
Harvard - Learning, Desig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rnell - MPS Information Science
UMich -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IUB -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1500$奖学金)
Aalto University - Master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学费全免)
01
【关于申请方向】
我本科学的是心理学,在最终决定申请人机交互以及教育科技的项目之前,大学三年里我其实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我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适合什么。我探索过心理咨询领域,做过心理咨询的实习;我也曾经考虑过进入法律行业,甚至已经开始备考LSAT。我尝试过的方向有很多,但是我发现它们都有某个方面并不适合我。后来,我慢慢理清了自己的头绪,我决定以后从事的领域一定要是一个需要跨领域能力的、并且又能与心理学相关的方向。在这个背景下,我决定申请人机交互和教育科技这两个方向。
每次我跟别人说起人机交互这个专业,他们都觉得是一个高大上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其实人机交互的硕士项目并没有多么高大上,它更多探索的是用户体验设计这个方向,研究的是如何让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更加流畅、如何让人们的需求在交互中被更好地解决的问题。我申请这个方向也是因为它同时需要心理学、设计、统计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完美契合了我的需求。
而同时申请教育科技项目主要是因为我对教育领域有着比较高的热情,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未来的教育更加优质和健康。而且这个专业通常与人机交互是交叉项目,不算跨度很远,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跨领域的专业。
02
【关于申请准备】
1. GPA
我的GPA应该算不错了,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学校心理学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拿高分(老师比较fair),再就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想着以后读法律JD(对GPA要求非常高),所以对于学习一直不敢懈怠。在GPA这方面我能分享的心得就是:选课一定要慎重!以及尽量别轻视任何一次小考,这样能减轻在midterm、final时的压力。
2. GRE/TOEFL
我GRE和托福是申请开始前的那个暑假开始准备的,共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GRE在我的视角看来是很“简单”粗暴的考试,因为只要准确记住了所有单词、刷完了并不是太多的题,并巩固了错题的话,考一个高分不是难事。之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有难度往往是因为我们不总是有1-2个月的空闲时间用来专心备考,或是没有在刷题的过程中反思与总结。
托福就没很多可以说的了,我只刷过听力和口语的题,但是最后听力也没有考好,口语感觉也没什么可以分享的技巧😂 作文我倒是一直很稳定,基本每次考都是30,因为它是一个狂套模版的很机械的东西,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准确率比字数或者词汇都要重要。总体来说,如果说GRE是一个可以短期内突击上分的考试,托福相比来说没有那么容易形成质变,还是需要平时的积累。
3. 作品集
作品集应该是我这次申请的短板之一,因为我5月左右才完全确定我的方向,离申请开始只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学习交互设计确实不轻松,不过我对我自己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尽力就行,毕竟我本科并不是设计相关的专业,而招生官是会考虑到这点的。最后的作品集里我只有两个交互设计作品,不过整个过程我还是觉得很有意义的。
03
【关于申请过程】
我的申请从5月明确了申请方向后就开张了~ 5月至7月我都在一边备考GRE托福一边做交互作品集;9月我开始接触我的潜在推荐人,算是很顺利地获得了来自本校心理学系教授、暑校做助教时的教授、实习的老板的三封推荐信。虽然没有所谓的牛推,但是也不至于拖后腿。
在文书等材料的准备上面,世毕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首先,我的mentor是毕业于CMU人机交互系下的Metals项目,这个项目正好是一个我很想去的项目,而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提供了新鲜的一手信息。除此之外,她也帮助我理清了申请很多方面的头绪,包括确定选校名单、文书结构、作品集的方向等。同时,我的培训师也一直督促着我,而且我申请季特别忙、经常陷入焦虑,她也会时常安抚我的情绪,帮我缓解压力。
陆陆续续提交完网申之后,我就开始一边焦虑一边放飞自我了。这个申请季其实挺难的,因为人机交互项目的申请人数暴涨,而去年defer的人又有不少,所以我真的完全没有把握。我甚至早早就跟爸妈打下了全拒得的预防针,让他们到时候不要太失望哈哈。不过还好,在我去长沙旅游的那天晚上,点完一杯茶颜悦色之后我收到了第一封offer,来自CMU Metals项目,也就是我的mentor的项目,总算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而且这也是我所有项目里唯一一个人机交互和教育科技的结合项目,所以非常开心能被录取。后来拒信和offer都有收到,但因为已经预料到这个申请季不会容易,所以心态一直比较平稳了。
04
【结尾】
可能在这个越来越卷的时代,越早决定自己的方向、越早开始做准备才是最好的,但我还是认为尽可能多地探索自己不是一件坏事。它看上去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只要心态不是懈怠的,这些挖掘自己的过程都会变成人生中很有意义的经历。
祝每个人在大学和申请季都能发现更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