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老师2023年讲座合集(字幕精校、降噪)

Part 01 藝術與人生
--建議讀美學經典學說:亞里士多德《詩學》、黑格爾《美學講演錄》、康德三大批判《判斷力批判》、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收錄在《林中錄》)
--人類三種最高的精神活動:哲學、宗教、藝術。(科學是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的,偉大的科學和科學創造,要求這個科學家有一個藝術的心靈)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源泉。什麼是創新的源泉--性靈(什麼是中國民族心智最高的能力?--想像imagination+直覺intuition +感悟)。人類心智最高的能力--性靈,是創造力的真正源泉。
--我們如何保存和滋養我們的性靈--藝術。
- 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位置
1)藝術與情感
- 人類用生產工具保存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 人類用理論用公式保存度自然界的認識。
- 對自然界的認識保存在科學的概念。
- 人類用什麼保存我們生動活潑的情感--創作藝術作品。
2)藝術與真理
- 哲學:參悟人天,思辨至理
- 宗教:卑己敬神,領會虛無
- 藝術:陶情適性,感悟命運
- 藝術品的商業價值:A藝術家已死;B名頭要大;C作品在民間傳播的少。
- 藝術品的藝術價值:A能讓人走進作品中;B
Part 02 回應年輕人的困惑
- 陽明心學是儒家的成果。
- 對中國人最好的藥是佛學。
- 要如何應對和抵禦內捲化:
--有一個佛學修養也是必要的。建議讀《六祖壇經》“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 陽明的三不朽:立德立言離宮--應該成為未來年輕人的榜樣。
- 中國人要有一個文化生命的復興--能運用思想的生命就是文化生命。
- 陽明心學在當代的意義:讓中國人自覺的成為一個中國人。什麼叫中國人--中國人站在大地上的、這個大地就是親情和親情傳遞給我們牽掛和責任。
- 當代藝術vs近代藝術
- 中國文化自信: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文化是不需要走出去推廣的。只要加入世界,只要有世界交流,文化一定會被其他民族所了解,一旦被了解了,只要文化中有好的一面,一定被其他民族所學習。(梁啟超《歐遊心影錄》)
- 未來不是我們預測的對象:人類不是以預知未來的方式走進未來。人類向來是籌劃和下決心的方式走進未來。
Part 03 時代與天道
1.道與器,文明發展與根源
--形而上者之為道,想而下者之為器。
--器分物質之器和非物質之器(典章制度等)。
--科學是論器的學問。
--當一個文明出現了病症,那一定是:見器失道。
--常言道: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2.天道在人民生活中
--王陽明vs朱熹:新民vs親民(論證的是對人民的哲學基礎)
3.時代的劃分與命名
--劃分的標準
1)時代課題
2)社會主要矛盾
--天道是歷史性的,每一個時代都是天道的不同體現(現代化的體現:A工業化;B市場經濟;C)
--ZG的經濟依靠:1.製造業;2.服務業
--改革開放第一個30年 時代課題:擺脫貧困,走向小康
- 主要矛盾:官權體制與市場機制之間的矛盾
- 改革開放的重大成就:加入WTO(2001)--改革開放3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發展方式:A權利與B資本聯手攫取C社會資源(社會就是人民生活,人民生活就是水)
- 存在2個代價:A無論生活在哪一個階層有生命幸福感,沒有一個階層找到安心立命的地方,整個民族沒有安寧的家園;B缺乏正義的社會生活
4.中國文化精神的現代重建
--改革開放第二個30年 時代課題:
2個重建:A重建精神家園;B重建社會正義--如果這兩個重建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真是偉大的復興了
--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王德峰重新編選梁啟超文選--標題叫“少年中國與道德大原”
--學習王陽明《傳習錄》“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皇極經世論》作為算國運的朮已經失傳了,現在從哲學角度來研究。
說文解字中“世”解釋為:三十年為一世而道更(也即是世道三十年一變)。
中國哲學vs西方哲學:體認(人心是根本)vs思辨(邏輯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