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英国》
总体而言,20世纪不像17世纪动荡无常,也不像18世纪那样,有许多的民众运动,包括19世纪出现的闵煮运动,20世纪是一个相当平稳的世纪,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几本上看不到英国有什么大的震荡。我们从1999年来看1900年,我们将看到细雨无声的变化 我们先来讲英国宪政:
在英国,从来没有一个成文的宪法。我们有宪法啊,我们的宪法有一款二款,像这种条款,这样“形式的宪法”,在英国从来没有过。现在也没有,英国从没有说弄个宪法啊,它不费力弄这个,可是英国是有宪法这个概念的。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宪政的意思,是规定国家原则的东西,是由惯例、先例这些东西,组成了英国的宪政。
我们这个世界几乎大部分国家都是有宪法的,但是英国确实没有这一部东西,可是英国宪政却是存在的。它是由惯例组成的你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简单说,就是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做的,就是这样的东西,这东西完全没有文字,只是存在人们记忆中,延续下来了,非常强大,几乎是英国宪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看过去人们,他们是怎么做的。
第二部分,有文字的,但是在不同时间,经历几百年,为了当时某些问题,而制定的条例,这些条例对后来英国发生的事情,有着借鉴作用的。比如说《大宪章》确定了英国的某些政治原则,这些用文字记载下的东西,构成了英国宪政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是我们听起来更奇怪,就是几百年一点点累加起来各种司法累计的案例。 这有很多很多,这不得了啊,可以用成吨的重量来形容,都不够啊,这些就构成了英国宪政的第三部分。
英国宪政就是由于这些构成的,你说,有多少啊,不知道,其实所有的这些三部分都可以说是对传统的继承,可以说对传统的信念,人们相信英国是建立在牢固的传统之上的。
这样一来,英国似乎给人一个印象,就是英国这个国家,似乎是不能根据事实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保守的,没有活力的,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英国是非常有变化有活力的国家。这样问题就来了:英国建立在牢固传统上,但是又是很有活力,这是怎么回事,这样一个思路,中国人现在还没学会。
我问你们,什么是传统,如果我们用过去发生的事情,做为现在借鉴的东西,我要问,过去发生了什么?你说,我要在传统中寻找思路,但是,你可以找到无数的先例,什么先例你都可以找得到,假如每件事你都能找到先例了,那你的传统这个东西就不是死的,就是活的了。
一方面,一切灵感都来自传统,使用传统的时候,我们要立足于现实,出发于现实,这时候你就觉得太奇妙了,传统实际上是和变化牢固的链接在一起的,这个传统啊,不是不能变通,而是随时可以变通。
如果你站在1999年看1900年。 1900年,人们觉得,不是贵族就不能当首相,到了1999年,变成了是贵族就不能当首相。 这些变化很正常啊,变或者不变,都不会让人觉的惊诧。
卡梅伦其实出身贵族 ,没有一条宪法和法律说,贵族能当或者不能当首相,一切都是习俗,人们觉得能不能当,那就是标准。 你看,“美利坚”宪法修改,是有程序的,它非常严格啊。 但是在英国,在这个君主制国家,如果人们说,我们不想要国家的国王了,那就发起一个议会投票,说不想要国王了,只要议会通过,那就没有国王了。 在英国任何一个政府,如果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就都不能存在,英国政府必须是得到议会多数的政府,否则,它立刻就不存在了。所以你看,在英国,连更改他制度最根本的部位,都是轻而易举的。
但是没有一个政府说,我们不要政府,不要国王。因为英国传统里面没有“没有国王”这回事。 所以不是你想变,你就能变它,你想变,这个变,还要有传统的支持。 这个基础太牢固了,所以很好变,也很难变。
英国政治制度: 下面我们说政体, 英国政体三个部分:国王、上议院、下议院 。三个部分都整合在同一个机构里面。这三个部分,国王、上院(贵族)、下院。 这三个部分在英国历史上,那是风水轮流转啊,整个权力中心不在同一个位置上,比如说,都铎时期,权力围绕着国王转,光荣革命以后,国王专至被克服掉了,权力开始围绕着上院转,到了20世纪闵煮转型完成后,下议院就成了国家机器的核心了。
因此你看,这三个部分始终都在啊,不像别的国家,英国这一部机器一直都在那发挥作用。别的国家革命暴动,把核心摧毁了,机器不能运转了。 现在,你看英国这个机器,跟几百年前一样一样的,没什么变化啊。 女王现在的穿戴,跟几百年前也没什么变化啊,致辞的时候,下面那些老爷们,还是穿着那些衣服啊。不过,表面看着没有变,其实也有变,什么变了,时代已经变了啊。 现在你看,他们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我们有的学生说,英国国王都没有用了,怎么还在那儿? 怎么可能还在那儿啊?
可是,英国国王还在那儿,就在那儿,就这样。 为什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想过?是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呀,就是英国国王是不犯错误的。 你问,那他为什么不犯错啊,因为他什么事都不做啊。那她为什么啥也不做呀?因为他是君主立宪啊,因为他不参加政治活动啊。在英国,犯错的都是大臣,都是首相不好啊。那我们把大臣换掉,不就行了,把首相换了,不就行了?其实这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
在前线上的都是大臣、首相,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国王?因为,国王是英国传统啊。国王起什么作用呢?她老人家是国家机器的人格化。
我们看联合国一共2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对于老百姓,都要求人民效忠于国王。美国也这样啊。国歌一响起来,立刻就把手放胸前了, 可是,国家是一个版图吗,是奥巴马?还是希拉里?
英国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效忠的是什么?就是国王,国王就是国家的人格化 。
英国军队上前线,口号就是“上帝保佑我王”。 这就是国王起到的作用,国王起到了一个凝聚力作用 ,她是国家元首,参加各种活动,比如习主席访问英国,必须是女王接待,这是一个礼仪工作。
另外,女王可以为任意一届政府提供女王的意见,比如,在遇到某些棘手的问题时,是可以听一听女王的意见的。你想,伊丽莎白60多岁了,她经历事情多着呢,没有人比女王知道的事情更多,所以,女王在传统这方面更有经验,她在权力中心,就一直坐在那,甚至于关于传统事例的某些细节,对于当前政府,很可能都是有用的。比如当年,香港回归,女王也在场啊,如果今天碰到了香港的新问题,英国首相会问一问女王当时是什么情形啊。
其次,国王是英联邦的影像啊。 尽管英联邦没了,但是联邦当初的成员们,仍然承认女王的地位啊,女王做为一个纽带,联结了几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英国还有保存贵族后代的传统,这些后代们什么事都不干,他们生来就是贵族。你要是换一个国家,换成法国,这批贵族,不就是一批批的,都被弄到坟墓里了。法国当年有几十万的贵族啊,可惜现在都没有了。
贵族为什么会保留到今天? 其实连国王在历史当中,也是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的。 那贵族们呢?他们怎么会保留下来呢?其实是因为贵族从来就没有跟时代的变化对抗到底,贵族是不断妥协的。比如,那一次英国历史上,大批的大贵族自动放弃贵族席位,集体退出权力中心。他们没有扮演一个顽抗到底的角色,他们是退出了。可是现在这个时代,贵族确实格格不入,换一个国家,那都是要取消掉贵族头衔的啊。
可是,英国不是这个思路,英国习惯的做法就是,干嘛那么着急啊。 不过期间的变化也是有的,比如说,进入20世纪,英国册封了一些终身贵族,什么是终身贵族啊,就是这个头衔,保留到这个人死去为止,不往下传了。世袭贵族从此没有了,都是终身贵族了,一代而终。
那,弄了这么一个终身贵族,有人问,这批当上贵族的人,是从哪儿来的?其实啊,他们就是给那些为国家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第一种人,比如说,撒切尔夫人,再比如,外交家、国务活动家,功劳显赫的人,其他领域也有啊,唱歌的、跳舞的、演员、bbc著名主持人、打篮球的。这些都可以是贵族啊。这样一来,这个贵族就不是中世纪那种性质的了。就变成一个荣誉称号了 ,仅此而已。
第二种人,就是出于政治考虑,为了让这些人发挥政治作用。比如,一些党派色彩很强的人。
还有就是那些政治丑闻里的人。什么丑闻?就是你册封给我一个贵族头衔,我给你钱啊,我给你选举的现金啊,我只要贵族头衔。
所以现在这个贵族来源很复杂啊。这就是上院这个群体的构成,他们的人员的来源很复杂。一方面,没有法律的规定,第二方面,它允许贵族不当贵族,比如,它同意你写一份申请,你说我不想当贵族了,这也是一个贵族改造的办法。
为什么有人愿意不当贵族啊,原因很简单啊,因为有一批人想当首相啊,首相现在不接受贵族啊,那怎么办?只好放弃贵族身份呀,这样才能以平民身份竞选啊。
另外还有些人,从小受到了闵煮思想熏陶,觉得贵族不好啊,落后于时代啊,于是就不当了。
人们一直在想,上院如何能把世袭原则彻底换掉。人们一直都在做这件事,可是没有做起来,想了很多办法,来改变上院,可是一直都没有实行。为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在20世纪,下院才是政治主体,上院只是一个配角。那20世纪的下院为什么是政治主体啊,因为下院是人民选出来的,人民给我选出来的,我当然认可呀。上院是他老爸给他的啊。
贵族出身好,但是到闵煮时代,贵族出身,反而是不好的。现在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是自称人民就感觉很厉害?那是因为下院不想放弃权力中心啊,下院不想把“人民选我”的这种权力交给上院平分啊。 前首相布莱尔对上院的改造是什么?现在,上院大概有两千人吧,布莱尔改成了只有91个人可以投票,其他人,你们就看着就行了,这91人是你们自己投票投出来的。
20世纪以前,上院都是英国最最核心的权力组成部分,直到闵煮浪潮滚滚而来,上院权力不符合闵煮需要了,于是1941年、1949年,英国曾两次改造上院。原来的程序是,所有的议员都提交议案,下院批准了议案,就交给上院,但是上院经常对工党提出的法案进行驳回,不通过。那怎么办?不能老是不通过啊,于是后来的这个改革就规定,如果下院提出并通过了,而上院不通过,就给你两年时间,如果一个法案在两年内,在下院连续通过了三次,那么,即使上院否决三次,这个法案还是可以交给国王的,而国王呢,必须批准,不能不批准,这是从安妮女王留下来的传统。
1911年以后,上院的权力就被大大削减了。 1949年,人们感觉上院还是不好,还有问题,于是继续削减。就是上院不通过的那个时间被改了,1911年还是两年内,现在改成了一年内。 换句话说,就是上院不通过一个法案,他拖延的时间只要超过1年,实际上不到一年,只有七八个月,就等于通过了,必须通过。目前的上院就是这个状况。
那为什么还留着上院呢?因为传统,还因为上院还是有一个功能的啊,他起到了一个政治缓冲作用,就是当两党间冲突的时候,上院可以拖一年,这一年时间里,两党都开始反思,都互相退让一点,于是,上院就成了一个缓冲器啊。
妥协啊,妥协万岁啊 !
还有些特别烦琐的议案,很细致的啊,而下议院的那些议员,他们急躁,等不及啊,因为他有任期啊,像这些事情,都交给上院去啊,上院就给缓冲了,让议员们再考虑考虑。
第三,它还有个作用,就是有一些人,不想卷入党争,任何一届政府,一定是党的政府,谁是我这一党的人,谁是我这一派的人,分得太清楚了。但是,有些事,就是需要那些跨党派的人来做啊,比如,科学家,他不想卷进党争啊,可是,他又是大专家,别人代替不了啊,非得他来啊,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干脆给他一个贵族身份,他就可以不卷入党争了 。英国制度不是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都在议院。 英国的行政权在议会,司法权也在议会。英国原来一共有九个司法贵族, 这个情况刚刚改变了,英国在上议院以外,又新建立了一个法庭。
嗯,下面就讲一下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下议院
英国下院,理论上几乎达到了闵煮制度最完美的状况。
民众在“不记名下”直接投票,神职人员、贵族、王室成员,都没有被选举权,贵族是直接进入上院的,不需要投票进入下院,所以没有被选举权
但是这个看起来很完美的体制,其实,我们要认真的、深刻的往下看,一直追到它的运作模式上去,我们就会发现,问题很严重,它的闵煮理论与实际脱节了。
闵煮基本理论是什么?什么是闵煮,少数服从多数啊,这就是闵煮。
议会选出多数,所谓多数,就是在议会占据多数席位,由他们组建一个政府,这个政府得到了合法性,得到了多数人的意志,于是就掌权了,就代表了人民的多数,所谓代议制,就是这个原则,你们要牢牢记住啊
英国采取“单选区制”,就是把全国分为多个选区。加上北爱尔兰,一共600多个选区,在这里选出下议员,从每一个选区,选出一名议员。我们看,选举过程是怎么样的?每一个选区的选举是怎么进行的?怎么把这个人选出来的?介绍一下啊,现在的英国,票选的方法是都领先者获胜。什么叫领先者获胜?就是你在这个选区所有候选人里,你得到的选票比别人都多,你就胜利了。不是说,你要得到半数以上的什么什么,只是要求你比别人多。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假设100个选民,选出了5个候选人,他们都想当议员,那,一投票就很有意思了,比例是21:20:20:20:19。这么一来麻烦了,他上来了就说,我代表了本选区多数人的认可。
可是,如果600个选区,有300个选区都是这样的,那麻烦就大了啊,你选出来的代表,你代表几个人啊,就是很多选区不是通过多数选票选出来的,而是,通过仅仅比别人多一点的选票选出来的。换句话说,他就是少数选出来的,你看,问题出来了吧,闵煮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被破坏了啊,你说英国人不知道吗,他们都知道,至少,那些有文化的学者他们肯定知道,但是选举制度仍然这样。它有什么坏处啊,没什么坏处啊,没人出来抗议,说这样不行啊。可是,有什么好处?好处在于选举很方便,选举一定出结果。更大的好处是什么?这个结果,一定是使得议会出现一个多数党,另外一派就是少数党。
如果不按照这个来选,按照比例选票制度,你有多少选票,你就拿到多少议会席位。这个似乎更加符合闵煮制度。但是,一旦落实到现实当中,就变成多党制了,即使组建联合政府,也很容易垮掉。以色利就是多党制,动不动就垮了,意大利也是,最短的政府,几天就垮了。
所以你看,原则好没用啊,少数服从多数是好啊,可是没用啊。英国就这么弄,所以,你看英国不会老是在那儿动荡,它的稳定,就表现在“领先者获胜”这个原则上。
还有一个“投票率”的问题。很多人不投票,他们嫌烦,他们觉得哪个党都一样,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投票,但是投票率很重要啊,英国出现过只有百分之50 的人出来投票的情况,其他人都不想投。
当年,撒切尔夫人当选的那一年,英国人民的投票率是百分之76啊,而撒切尔夫人只得到了百分之33的得票率,就赢得了当年大选,其他百分之66的选民不投她啊,但是,她大获全胜了。原则上是少数服从多数啊,可是那一年,保守党就是撒切尔夫人,她是少数赢得了多数。这个问题很严重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哪里去了,没了。
这个候选人是哪来的?都是各个党提名的,在现在的制度里面,你得不到政党提名,你不可能参加选举的,你得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跑路啊,去撒钱啊,去演讲啊,你得天天讲啊,你得有一大帮人啊,去握手啊,去抱人家小孩啊,你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啊,这些事,有人帮你做,由谁做啊?党的地方组织啊,任何一个人,你想拥有这个选区得票率,你必须得到政党提名,你要成为这个党的候选人,你就必须服从这个党的政治纲领,这就是政党政治。
好了,我们从“候选人提名”开始,讲得就是少数人在运作这个东西。
我说给你们的,都是接地气的东西,你不要听人说什么少数服从多数,那是说给你听的,你要看怎么做才行。多数党的领袖,自动担任首相。政府层面上,有个原则就是,政府服从议会,行政服从立法。
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原则,我们看它是怎么运作的啊,现在假如我是首相,我领导这个党通过了大选,赢得多数席位,你们就是议员,我胜了,我在这一面,他们败了,他们在那边,是少数。在议会里,原则上,我来组建政府,我是要服从议员的多数意志的,我按你们多数人的意思来办事。可是真实情况是:我赢了,我就是党的领袖,我通过一系列机制,要你们服从我的领导,是我这个党,让你们进来的,我有办法控制你们,我怎么控制你们,那就是党的纪律。
英国党对选民是没有约束的,但是,党是可以处罚议员的。比如说,我弄了一个法案,要你们通过,如果你不通过我的法案,我可以用党纪处分你,因为你严重损害了党的纪律。
有一个机制叫做党监,管什么,就管本党议员啊,每一次议会投票,所有议员必须按照本党的指令投票,如果你不服从,我说过,你要受处分的,党是下了死命令的,你说你在医院里挂水,你挂着水也得来。尤其是分歧严重的法案,我不能输啊,我要是输了,我就得下台。所以在两党冲突上,任何一次失败,就意味着下台。要么就是重新组建议会,生死攸关啊,你必须服从。
我们又讲回来,什么是立法服从行政啊,就是议会服从政府啊,这很奇怪啊,所有原则全是反过来的啊。
你们知道这个情况吗?所以,书本上看的哪些东西,都没有意思,你得亲眼看他们怎么动的!
现在的政党,是1900年,那个工党啊,慢慢就发展起来了。1918年,它发布了党章,工党取得了一种社会主义的色彩。这个色彩,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认定是一个不好的力量,是体制外的力量。后来,1924年,它掌权了,工会掌权啊,可是,并没有表现社会主义来色彩,相反的,他们时时刻刻在变,变得像个正规的政党一样。这意味着什么啊?进入体制啊。
工党出来的时候,它只是工党,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党。保守党后来也接受了亚当斯密的理论了。你说他是闵煮党,可是,你看他遵守的哪些原则,都不是闵煮原则啊。你说他是社会主义工党,可是,他表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样子啊。20世纪以后,工人表现的不像个工人啊,我们都不认识工人了,领工资的其实都是工人啊,可是他又不是工人。
撒切尔上台后,工党不执政了,18年时间啊,执不了政,工党这下子真是急了,得赶紧得变啊,于是,取消了工党里面的社会主义纲领,布莱尔废除了党纲里面“生产资料公有制”那一条。
其实,无论哪一个党,他们在运动当中,都跳不出英国政治的权力运作啊,就像跳不出佛掌一样。
现在,英国首相的权力越来越大,有人说,英国这个情况,叫作:行政专zhi,首相du cai。这个看法很有意思嘛。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