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跑量是成绩的基础?

2022-06-02 09:54 作者:奔跑的卡波姆  | 我要投稿

不知道跑友们有没有听说过下面几句话:“无跑量,不跑马”“每次距离不到10公里,都算不上跑步”“跑量是成绩的基础”。我反正看到过,很多跑者动辄每月300公里的跑量……

 

这就是所谓的堆跑量,通常指以增加月跑量,轻松慢跑为主,把跑步时间拉长,发展心肺耐力,追求由量变到质变的跑步方法。

 

█  跑那么多,马拉松成绩就能提高吗?

 

事实上,没有任何数据表明,跑量与成绩有关。

 

1、  跑量与成绩并非正比关系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跑量太大可能会过度训练,增加受伤风险,使成绩下降;即使是在在不受伤的情况下,随着跑量增加,一开始成绩是会提高的,但越往后,想靠增加跑量来提高成绩就越难,也就是说跑量对于成绩提高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2、  要注重训练强度

 

成绩要进步的话,主要就是有氧/无氧能力的进步,而对很多的跑者来说,并不清楚自己的有氧/无氧强度为何,跑的比较随心,多半快不够快,慢也不够慢,强度多半控制在混氧区,导致有氧没练到,无氧也没练到,自然也就进步慢。可以通过手表上的训练压力指标来判断自己的有氧/无氧训练效果,训练压力大于等于3才意味着有氧/无氧能力通过这次训练得到了改善。

 

而如果是只轻松跑的跑者,还应该适当进行间歇训练。曾经取得美国奥运马拉松选拔赛第9的内尔·罗哈斯认为,对于普通跑者而言,应该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不必每天都跑,一周坚持跑4~5天,其中进行1次高强度训练或200米间歇跑来对心脏进行刺激,这才是比较好的节奏。

 

3、  不要忽视力量训练

 

跑者进行力量训练可以使身体在跑步时更有动力,防止跑姿动作变形,提高跑步经济性。不妨在跑步训练中交叉进行一些以下肢为主的力量训练,如杠铃深蹲、负重跳跃或者弹力绳抗阻训练等。

 

█  如何判断自己的跑量是否过高呢?

 

1、  看心率

 

最简单的方法是看静息心率,一般来说,心率是反映个体训练强度的重要参考,它体现了训练对心肺及供能系统的负荷大小。正常静息心率为每分钟60-100 次,如果静息心率比平日高出10%以上,就意味着要降低训练量。

 

2、  看训练量

 

更科学的方法是以周训练负荷量来分级来取代以往惯用的月跑量(公里),更能代表跑者努力的程度以及花的训练时间与训练质量,比月跑量更具有科学性!因为训练负荷不单纯以运动距离或时长作为度量依据,而是考虑了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刺激和压力,更加客观地体现了训练对身体造成的负荷。

 

周训练负荷就是近七天训练负荷的总和,考虑到工作周,一般人的训练都是以七天为一个小周期,最近七天的变化则可以参考“周训练负荷变化率”,这个比值是与前七天相比。

一般来说,对于没有训练计划的跑者来说,最好是以+10%以内的比例增量,才不至于增量过大有受伤的危险;赛前减量也控制在-10%以内,不至于减量过快;有些训练课程会因为有特殊目的超过这10%,这个数字也可以提醒跑者在增量的时候要多做恢复。

 

(1)休闲级跑者

训练负荷在150以下,周跑量约为10公里以下(月跑量50公里以下),没有规律的运动习惯,可能偶尔跑一下,一周跑1~2次, 大概150分钟的中高强度。

(2)入门级跑者

训练负荷在150-300之间,周跑量约为10-25公里之间(月跑量50-100公里之间),一周不定期的跑2-3次。

(3)进阶级跑者

训练负荷在300-800以下,周跑量约为25-60公里之间(月跑量100 -250公里之间),一周规律跑3-5次。

(4)精英级跑者

训练负荷在800以上,周跑量约为60公里以上(月跑量250公里以上),进行高强度训练,跑量多或者跑快的高手。

跑友,你的训练负荷量是多少?



跑量是成绩的基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