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敬科技,人类和文学。

2023-02-15 21:57 作者:杨絮不吃苦瓜  | 我要投稿

其实是四星的,但是因为小破球2所以溢出一颗星。

三刷小破球2后来回顾1,瑕不掩瑜,1也是很漂亮的电影。

先说缺点:

1.几处特效贴图略显尴尬,在影院初次看的时候氛围加持可以接受,现在审视就有点遗憾。但是又想到1的窘迫,反而感觉郭导确实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2.人物塑造不够成功。当初在影院观看时感觉刘启和朵朵的人设尴尬,再看一遍更明显了。叛逆可以理解,但是刘启的台词设计和形象过于尖锐了,加之演员本身长相就桀骜不驯,感觉看见了讨打的死孩子,但是他已经25岁了,非常违和。朵朵的话就是单纯没有演绎出来当时气氛需要的那种程度,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出现在那种情况下,无论是朵朵还是麦麦都很棒啦。

救援小队的其他人塑造感觉还没有Tim好,李一一和Tim算是最成功的两个角色了。

3.应该是为了时长搞了剪辑,感觉口型对不上,很多地方没说清楚。以及地下整体氛围很轻松,感觉流浪地球计划其实应该是压抑的。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过年?但是大过年的朵朵和老师咋不放假啊。


然后是优点:

1.最重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在饱和式救援的表现之下非常漂亮。选择希望,选择合作,选择共同进步是美好的期待,是在动荡混乱战争不断和尖锐的气氛里展示出的好方向。成长中日益感受到的人和人之间的恶意变多,看一看这种互助美好的气氛总是安慰人心的。

2.个人勇气的赞美和愿意为他人付出的利他性。从刘启和Tim的纵身一跃,到诺夫和刘培强从对接舱出舱,在极端危险情况下选择孤注一掷的勇气非常耀眼。而愿意为他人牺牲自我的高贵品德,是难得的,很对胃口。

3.画面漂亮,机械设定味道十足。杭州地下城在岩浆融化和救援车辆开向木星这两个镜头闭眼也能想起来,还有很多就不赘述了。行星发动机,载重车,外骨骼,火石,MOSS和领航员空间站等兼具美感和重工业气息。在路上看见挖掘机我都想多看两眼哪能抗拒这种诱惑。

4.遗憾美学我也很喜欢。救人的警卫死在铁门下;刚子舍命救人只让姥爷多活了几分钟;救援队的小伙子刚死不久,就得知地下城融化;还有刘培强难得的温情之后就是诀别等等。真是“生死无常”啊。

5.配乐和画面的搭配非常妙,还有“俄罗斯人在太空是无敌的”和“让人类一直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望。

中国也慢慢有自己的科幻电影啦——

看见一部作品为之动容,为它的续集期待,而续集更胜一筹,真幸福啊。

致敬文学送给大刘的原作,是真的很会写科幻。

致敬科技,人类和文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