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元代军制

2019-09-18 21:33 作者:格林机铳  | 我要投稿

在蒙古国时全国军队直接由大汗统领,大汗便是国内的最高军权掌握者。蒙古的贵族大会便是忽里台,由大汗主持,忽里台大会作用之一就是作出军事决策。

蒙古军队分两翼,两翼各一名万户长统领下属的千户长,元世祖忽必烈继承帝位后设枢密院专门掌管军机事务。枢密院要职均由蒙古色目人来担任,元代各地行省曾经设立行枢密院来充当地方军事机关,不过这样导致权力交叉双方互相推卸责任,因此行枢密院被罢,仅在战事发生时充当临时指挥。各行省平章直接听命枢密院,不用说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官职几乎都是蒙古或色目人担当。

元代军卫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拱卫京师的宿卫军,由怯薛军和侍卫亲军构成,元世祖忽必烈保留了成吉思汗时留下的四怯薛轮番入侍制,用他们列值禁庭以充护卫侍从,常备编制在万人以上,通常由皇帝本人或是亲信大臣节制。侍卫亲军用于环卫京畿,到元朝末年先后置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品秩与万户相当,都隶属于枢密院。二是镇戍军,在全国各地要处镇守,在北方有着一定数量的蒙古军与探马赤军在此屯戍,由蒙古军都万户府统领。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相参驻戍,隶属于行省的镇戍诸军,方面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日常事务归于行省管理,但调遣更防等重要军务仍受枢密院节制。可能是对于其他各族防范,全国的军队总量只有皇帝本人知道,即使是枢密院内官员不是蒙古让都不知道,行省兵马也只有当地蒙古官员知道。元代军官职实行十进制编制,分万户、千户、百户与牌子头,在驻防时万户上面有大都督府千户上面有都指挥使,而且由于军队各级编制不是时时满员,就按照现有人数分为上、中、下三等。兵员超过十分之七便为上等,十分之五时为中等,若是仅过十分之三便为下等。

元代的驿站还被专门划出部分人专门担任,这些人被称为站户世代从事于驿站无需担忧工作,元代驿站续持有铺马札子或圆牌才可利用,前者是供一般官员执行公务使用,后者是专门用于执行紧急公务。

元代时军队不时会进行小型围猎活动,即可以训练军士的骑射技术也可以自己补给一定军粮,到了每年冬初会在上都度夏举行大型的围猎活动,届时皇帝会到此地检阅侍卫亲军与地方军的军貌。元代时期,由于蒙古人不懂水战,便用南宋降将来训练水军,但是前面也提到过,元代的重要官职不是蒙古人就是色目人来担当,那些贵族的新兴一代根本没有经历过战斗,而且又不懂汉人的军事训练,这使得元军的训练不是荒废就是徒有其表。

元代的军法就是汉人王朝与蒙古传统的一个结合,元代规定,凡临阵先退不能按时执行军务、从驻屯地逃亡两次者、出征逃亡者等都要处死。元代军律中也有针对军官贪污受贿放纵部分军士就要定罪,还有防止军官与士兵产生冲突的法律,但问题是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的军官享有太多特权,导致这些法律根本就是没有用的废纸产生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元代滞留在漠北的蒙古人还保留着原先的族兵制度,强壮且有特殊技能的就可以成为一名脱产的职业士兵,而其他人就是不打仗的时候,平时就是打打猎放放牧打仗的时候拿起弓骑上马轮上马刀你就是名士兵,被蒙古人征服的西北部族在元朝时期也保持着同样的制度。在1234年,在汉军万户的建议之下确立了军户制度,元代的军户基本上就是由现有军人,罪犯和部分民户组成,对于补充军户的方法就是签军,这个根本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比例,基本上就是随机,有时候两三户里面就能出来一个有时几十几百里面才出一个。针对于部分军户贫穷根本凑不齐参军用的物件干脆就划分出来,基本上就是随机两三家联合提供给另一户物资,如果那一户缺人,就由这两三家里面挑一个人过来替代,这些军户在元代那根本就是苦不堪言,他们不仅要承担军役,更要承担劳役差役,到了元朝中叶的时候,军户破产这个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元朝时期也有进行个募兵制,不过对于这个制度基本上就是有时候进行有时候不进行,并且只在局部地区出现,到了元末时倒是蛮频繁出现。

元朝建立以后,在河南河北和一些西南边境地区都有建立大片军屯区,在河北等地区还有大片的混合型屯区,军人由屯种来解决自身的粮食问题,并且还要向国家上交一定的粮食,这种方式解决了元朝的粮食问题,但是后来后方官吏贪腐导致这个制度荒废了。

元代军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