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十几亿两白银的对外战争赔款,最后支付了多少?如何了结的?

最近又有无耻的美国人拿旧中国对外发行的作废债券来说事。让人再次想起了旧中国被侵略和掠夺的百年耻辱,虽然全部旧债其实都已经了结,但也不妨回忆一下这一百年来,千疮百孔的中国,是如何从亡国灭种的危机边缘挺过来。而战争赔款和各种借款的还本付息,堪称对中华民族的敲骨吸髓!
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财政和军力就越来越“银荒兵弱”。瀚海狼山认为:国家的衰落,一定伴随着财政体系的破产,弱国必定是财政上常年亏空,而强国往往有雄厚的家底,这个规律到从数百年前到今天,都不曾改变过。
清政府的年收入,在鸦片战争发生时的道光年间,是年入4000万两,到清末的光绪年间,达到8000万两,宣统前达2亿两。之所以短时间内增长较大,在于清末的中国也有了机器生产,伴随着近代工商业和矿产的开发,上海等对外口岸的形成,外贸也逐步繁荣,改变过去几乎完全靠国内一亩三分地收田税的状况。因此到光绪年间,政府财政才首次超过700多年前的南宋创造的最高水平。天量的对外战争赔款,是清末财政的最大负担!

清政府在1912年灭亡,民国建立。XXX早早与西方列强协定。倘若推翻清政府,其之前欠下的所有债款,依然继续赔偿。而袁世凯成立的北京北洋政府,也同意继承清朝的战争赔款。但是不论南京政府还是北京政府,刚成立时,都是两手空空,不但旧的赔款和旧债无法偿还,而且新政府机构也无钱运行。袁世凯就与6国财团谈判,要求借新债还旧债。一开始进展不大,但是后来美国人对日俄不对其开放中国东北市场大为光火,主动退出,于是北洋政府与5国财团签订了善后大借款。名义借得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才800多万英镑,剩下的那些,全被列强顶了以前清政府时期借款的本息。这和借高利贷,打一万的借条,到手三千差不多。其实善后大借款,等于是北洋政府把清朝的债务打包重组。但是善后大借款,对以前的大清战争赔款是不兜底的,清朝的战败赔款还要继续陪。
下面是清朝战争赔款的大头,零星战争赔款瀚海狼山未计算在内:
1、《南京条约》,清政府账面赔款2100万元。英国连抢带夺,实际到手约为2800万两。
2、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账面赔款白银2亿两,实际赔款3亿两。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也叫“庚子赔款”。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共计本息9.8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收入的12倍。
各国庚子赔款分赃数目如下:俄国1.3亿两,德国9千万两,法国7千万两,英国5千万两,日本3千4百万两,美国3千2百万两,意大利3千2百万两,比利时8百万两,奥匈帝国4百万两,荷兰78万两,其余由西班牙、葡萄牙、挪威等国瓜分!
最终解决方案如下:
1、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政府作为战胜方,中国停止了对德、奥2个战败国的赔款。
2、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在1920年主动放弃了赔款。
3、1937年9月,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才不再向日本赔付。中国实际对日支付庚子赔款总计5736万两。
4、1938年,英美等国为了拉拢中国对付不断扩张的日本,纷纷停止“庚子赔款”,至此中国共赔付白银6.5亿两,折合银元近10亿个现大洋。

5、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向日、德、意宣战,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关系,一律废止!
6、在1908年与1927年期间。美国与英国分别通过议案,取消了中国继续赔款的协议,同时退还中国之前已经支付的赔偿。但是要求必须用于教科文事业,其中清华大学与XX医院都是用这些赔款指定建设。从1923年起,法、意、比、荷等国也竞相效仿用此款在中国筹办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对中国进行长期文化渗透,放长线,钓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