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1】:关羽张辽
上回说到《魏书》,以我之见,这一段有抹黑刘备的嫌疑。曹操擒获了关羽,察觉到关羽并没有久留的意思(杜夫人事件、许都围猎事件,见前面的论述),就让张辽去问关羽,“你和他交情匪浅,不妨问问他的想法。”
张辽问了关羽,关羽回答道:“我也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和刘备发誓同生共死,不能违背这个诺言。我会报答曹公的知遇之恩,此后会去寻找刘备。”张辽转述给曹操,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三国志·关羽传》: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因此多年后,众人怀疑刘备是否会对东吴发起战争的时候。大家觉得,“蜀国一个小国,只有关羽这么一位名将,他死了,没有合适的将才,不可能对吴国发动战争。”刘晔却表示,“蜀国虽然是小国,但他们的君主却想要展示他们还有一丝实力。而且关羽和刘备,情同手足,刘备要是不报仇,难以展现他的真挚。”
《三国志·刘晔传》: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后备果出兵击吴。
说回官渡战场,袁绍派遣颜良攻打白马,沮授就不同意,就连短暂待在袁绍那里的荀彧都觉得颜良有勇无谋。但袁绍就是不在乎。
《三国志·袁绍传》: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
《三国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同上: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
颜良前来进攻,荀攸告诉曹操:“现在我们兵少,可以采取分化的策略。您到延津的话,袁绍一定会向西进攻。您再派遣轻骑兵突袭,颜良就可以拿下了。”曹操采取了这个策略,颜良中计,一时慌乱。
这时候,关羽完成了一场漂亮的斩首行动,古今中外难以复制的奇迹,这也许是关羽封圣的原因。
《三国志·魏武帝纪》: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
《三国志·荀攸传》:后从救刘延于白马,攸画策斩颜良。语在《武帝纪》。
《三国志·关羽传》: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