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慢煮生活

2023-02-22 19:44 作者:社会我瑟妹  | 我要投稿

  无心机,少俗率,慢生活。

 

——读汪曾祺文集有感

 

平淡而有味,这是对汪曾祺老先生文章最中肯的评价。读汪曾祺的文章,就像是在品一杯香气内蕴的清茶,第一口下去,淡若清水,然而,细细品味一番后却又清香四溢。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汪曾祺文学精选》,我更是体会到了汪老先生文字的魅力,不同于其他的作家,他的小说与散文中少有华丽或晦涩的词藻,例如他的小说《职业》里所写的一位叫卖中年女人“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这个比喻简直让人拍手叫绝,仿佛一瞬间,耳边就能响起那个女人清脆的叫卖声。又比如《端午的鸭蛋》中对腌蛋的描写“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一个“吱”字,叫人拍手叫绝,眼前仿佛出现了这冒着红油的鸭蛋,口水都不自觉的流下来了。能讲的还有太多太多,就暂且不提了。抛开汪先生的作品的文学性不谈,在我看来,他的作品能带给我们更多是文章中内蕴的生活哲学。

正如写他早期的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活的《跑警报》、《西南联大中文系》、《泡茶馆》。跑警报在当时也有叫做逃警报和多警报的,但汪老先生却认为还是跑警报更为合适,“逃和躲显得太狼狈,唯有字,于紧张中透露出从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他的文章中却能感受到片刻的安宁,对于那个艰难动荡的年代汪老先生却显得十分从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峙之。”事实证明,在后来文革时期,虽被误化为“右派”,下放改造,他也依旧以皮实的去面对,这对于处在如今这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的我们来说,是可以学习的,我们也可以用皮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汪先生自己曾说过:“小说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我想给读者一点心灵上的滋润。杜甫有两句形容春雨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希望我的小说能产生这样的作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急促,我们的心太久没有停下来好好欣赏这个世界,而汪先生则用他自己的方式引领着我们,去发现生活之美。他笔下高邮淳朴的民风,载着我们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勾起久居城市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他笔下小和尚明海和村姑小英子两小无猜的爱情,又让人回到了过去,体会慢节奏生活下的那份纯真;他笔下还有果贩叶三与画家陶季民的深厚友情,有戴车匠物我两忘的高超手艺……字里行间透露着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告诉我们,要慢煮生活,生活节奏很快,但是我们要学会去慢慢品味,在这浮躁且高速的现代生活中,去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丽,一草一木都讲述着光阴的故事,一花一叶都蕴含着四时的风景。

慢煮生活,细品人生。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汪曾祺

全文瞎写,如果有抄袭什么的,无意冒犯,指出就删

慢煮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