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有哪些有限元分析类型呢?
4、踝关节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作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

4.1 人体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问题描述:
踝关节作为人体下肢的主要关节,是一个铰链关节,主要功能为负重,由内、外踝和距骨为界构成的一个三面的踝穴组成。由于踝关节所处力学环境及其功能要求使得踝关节成为最易遭受损伤的关节之一。因此建立踝关节完整、损伤以及重建修复下等各种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便进行生物力学行为分析很有必要。
主要结果:
踝关节完好、踝关节损伤以及踝关节修复等各种情况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
4.2 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问题描述:
踝关节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率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居第一位,其数量约占整个运动损伤的25%,其中内翻扭伤导致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又约占踝关节韧带损伤的85%。因此掌握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行为来指导损伤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主要结果: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及生物力学特性。
4.3不同术式踝关节融合三维有限元模拟
问题描述:
在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踝关节融合术仍是终末期骨关节炎治疗的“金标准”。尽管踝关节融合手术已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一种治疗手段,但文献报道仍有不愈合率在5%~37%,相对于外固定架、髓内钉等其他固定术式,加压螺钉固定因其较高的融合率以及更少的并发症一直被认为是首先的融合术式。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种融合术式生物机制以及更好的指导临床手术,对不同术式踝关节融合进行数字仿真很有必要。
主要结果:
各类术式踝关节融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不同融合术式下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