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零基础入门乐理:从源头让你了解什么是“调式”

2020-04-18 13:34 作者:橘沐子corem  | 我要投稿

    很多人学乐器啊学乐理都会头疼调式的问题,我自己是竹笛口琴二胡三修(其实并不是,毕竟时间有限),在相关群里面经常会解答乐理的问题,特别是十孔的“把位”,竹笛的“筒音”,二胡的“定弦”,经常让很多人一头雾水。想做一个教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总想着乐理教程那么多萌新总会去看的,后来我知道是不可能了……

    这篇文章我想从“源头”解释一下音和调式的由来,以便于新人更快入门,更深刻地理解基础乐理,以及解决当前最头疼的“调式是什么”的问题。

    (我个人并不知道音乐究竟是怎么起源的,但我认为这种理解方式很透彻)

    (注:以下讲述均在十二平均体系内)


    首先是音的起源。古人在乌拉乌拉的时候发现了不同音高的声音,这就是音的起源。在后来前辈们的探索中,人们发现音(注:音高和物体振动频率相关)好像是有一个循环的,这个循环便是现在的“八度”,此处暂且搁置。

    (也就是说,八度并不是人为规定的几个音几个音算一个八度,而是自然规律,而前辈只是探索出来了这个规律)

   前辈们发现这个音的循环后 ,便开始以各种方式探索音乐。这个时候出现了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就是把这个循环平均分成十二个音,每两个相邻的音之间的音高差是固定的,在本文后面的叙述中,提到的音都是某一个循环以内。在现在的乐理中,这个固定差叫做小二度,此处搁置,只要知道这个概念就行。

    前辈们继续探索,开始在这十二个音之间随机组合,然后便又发现一些规律,这时出现了调式。调式,就是固定的几个音(多为五个或七个)合起来的一个音的集合。而调式为什么会出现是因为前辈发现这几个音组合起来会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尽管现代人工音阶已经不追求这种感觉了)。调式出现后音乐发展迅猛,相继出现了很多很多的调式,此处搁置。

    那么这时我们可以来学乐理了。先说上面提到的十二个音。前辈们探索过程中为了方便,把十二个音命了名,在字母出现之后,音高从低到高(从低到高这个说法是不严谨的,请不要过多纠结,如果有一台钢琴便能具体讲解了,但是并不能)便体现为

        A B C D E F G

    什么,你说这只有七个音?别急。在规定过程中有一个细节。人们规定B和C之间没有十二个音里的别的音(之所以说是十二个音以内,是因为现代音乐有四分之一个音),E和F之间也没有别的音,所以剩下五个音分别插在A和B,C和D,D和E,F和G,G和A之间。

    那么这时要涉及到标记问题了。请不要再纠结这些规律和命名的历史先后问题,那是我方便讲解瞎掰的。前辈们用#和b来表示对一个音的变化。上面说过,十二个音之间每个音的间隔都是小二度(当然有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这里不用纠结,深入了解可以百度“音程”),而#和b的变化就是小二度变化,具体体现为

        #x,表示x音升一个小二度

        bx,表示x音降一个小二度

    (注:这里的b是字母b的小写,十二个音中的B是大写)

    既然每个音之间都是小二度,那么在上面ABCDEFG中间插入的音就有两种标记方式(很遗憾,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以A和B之间的音为例,它的名字是#A和bB,这两种标记方法表示的都是同一个音,那么另外四个音同理,标记如下

        用#标记:A #A B C #C D #D E F #F G #G

        用b标记:A bB B C bD D bE E F bG G bA

    那么,现在你应该能够推出,bD和#C也是同一个音的名字,bE和#D,bG和#F,bA和#G同理。到这里,你已经明白了基本的十二个音,那么接下来是调式问题。

    在前辈们探索出来的音的集合(即调式)中,有一种传播最广,最为中规中矩的集合,被称为自然调式。自然调式含有七个音,分为大调和小调(大调小调经常让新手很迷惑,这里不多赘述,以免走火入魔),拿大调来说,当这七个音按音高顺序排列的时候,满足以下关系

        第一个音和第二个音的间隔是两个小二度

        第二个音和第三个音的间隔是两个小二度

        第三个音和第四个音的间隔是一个小二度

        第四个音和第五个音的间隔是两个小二度

        第五个音和第六个音的间隔是两个小二度

        第六个音和第七个音的间隔是两个小二度

        第七个音和第八个音(第八个已经是下一个循环的第一个音了)的间隔是一个小二度

    在入门乐理中,通常把两个小二度的间隔称为一个全音的间隔,把一个小二度的间隔称为一个半音的间隔,那么上述自然大调的排列规律可以简称为“全全半全全全半”。

   在懂了这个例子后,我们来说调式的共同特点。每个调式里面都有一个音是老大,它给人的感觉很稳定,仿佛所有的音都围着它转,在一系列旋律之后,绝大多数乐曲都要回到这个音,这个音被我们称作“主音” 。每一个调式都有一个主音,而上面的“全全半全全全半”就是以主音为开头叙述的。而自然调式的七个音中,每一个音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这里不多讲解,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

    阿拉伯数字出现后,前辈们开始用数字表示调式内的音,我们仍然以自然大调为例。自然大调中的第一个音也就是主音被标记为1,第二个音被标记为2,以此类推,34567都出来了。

    我们再说调式和那十二个音的关系。调式的主音可以是十二个音中的任意一个,我们以A自然大调为例,按照“全全半全全全半”规律,它所含有的七个音分别是

        A B #C D E #F #G

    这七个音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分别是1234567。这里要着重强调,1234567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音,而是调式内音的级数。因为每个调式所含的音不完全相同,所以1表示的是调式内第一个音,4表示的是调式内第四个音,着重在“第”这个字。我们以A自然大调和C自然大调为例

        A自然大调:A B #C D E#F #G

        C自然大调:C D E F G A B

    那么A自然大调中的2表示B音,而C自然大调中的2表示D音,它们是不同的音,但都是各自调式内的“第”二个音。这也是简谱中使用的1=A等标记方法,这个1表示的就是简谱中的1相当于A自然大调中的第一个音,其余数字分别对应。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因为中国和欧洲音乐发展不同的原因,欧洲使用的多是十二平均律,而我国使用五度相生律,五度相生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音级时略有不同,这大概是我国现代普遍使用简谱造成的。简谱本来是为了方便学习,却成为了很多人入门时搞混淆的罪魁祸首,实在是……)

    然后需要强调一下阿拉伯数字的问题。通常我们说1234567的时候,是说的音级,而当说#2,b5的时候,有时是说的具体的音,这里要看具体对话场景。在简谱中的1234567都是说的音级,尽管简谱里面也会出现#2这类情况,但这里仍然表示音级,具体为“调式内第二个音升高小二度”。而表示具体的音的情况如下

       甲:老师,请问D大调的音阶是什么?

       乙:2 3 #4 5 6 7 #1

    这虽然是懒得打字母造成的,但现在确实通用这种方法去表示具体的音,这也是让很多新人入门困难的一个点。 

    到这里,只要你仔细去理解了我写下的文字,那么就可以开始看乐理教程了!看上去我似乎什么都没有讲,像一般教程里的“首调唱名法”以及看谱之类的都没有涉及。但我相信,我也希望,这篇教程可以让你在看别的教程的时候不会一头雾水,并且让音和调式在头脑里能有一个清晰的系统。

    关于文章开头我提到的“把位”“筒音”“定弦”问题,我希望新人能自己去学乐理之后再来问。这不过是十几分钟二十分钟视频的问题。当看了之后再问,便能一点就通了。

    关于乐器需不需要买一本专门的基础乐理书来看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有闲暇的钱,要买。如果是仅仅想学习对目前有用的知识,那可以在视频网站上找教学。尽管对乐器初学者一本书可能就那么十来页有帮助,但它之所以叫基础乐理,是真的很基础。学习整本书能提高一个演奏者的音乐素养,以及……在空闲时间吹牛的时候也能多一点资本。

零基础入门乐理:从源头让你了解什么是“调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