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观念论(3)——作为一个现代人,该怎样思考哲学

【主义主义】观念论(3)——作为一个现代人,该怎样思考哲学

1.研究的都是观念,都是通过观念来把握世界。他们并不通过理念,而是通过观念——一种直接第一人称意识可体验到的方式。如何进入观念?悬置背景性秩序,不依赖背景性秩序做出本体论判断。
1.1主义主义并不是依据时间进行排序的。没有现象学,对德国古典观念论的把握就是偏颇的,所以3-1是现象学,3-2是德国观念论,3-3是生存论,3-4是解释学。未明子倾向于把德国古典观念论中的观念就理解为现象学中胡塞尔的观念。
1.1.1胡塞尔拒斥黑格尔,认为黑格尔拒斥逻辑学中的矛盾律(A且非A不合法,排中律是A且非A不能全假),但实际上黑格尔不要的是同一律(A=A)。
1.2观念并不是主体性的东西,而是一种超越性的、明证性的、先天必然的(高于数学、逻辑的)东西,在胡塞尔《逻辑研究》中得到体现。
1.2.1同观念对立的是所谓“实在”。在胡塞尔这里,实在是某种“心理体验活动”(胡塞尔也承认这样的心理体验活动确实是一种在人类生活中不停发生的、有限的、转瞬即逝的事件流)。对这种实在的专项讨论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范畴先验演绎部分。
1.2.2人类的心智只能把握到一种转瞬即逝的有限事件流,如何使得观念这一先天性的、普遍有效的、明证的东西被人类把握成为可能?如何使普遍性成为可能?以意向性作为桥梁,依靠本质直观。
1.2.2.1在心理学层面的停留,依赖事件流的行为,无法抵达范畴性的绝对。但黑格尔在一开始就对胡塞尔作出了驳斥:今、此、我三个概念立刻就会时间化、空间化、我思化,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本质直观、范畴直观就可以抵达普遍性维度。
1.2.2.2康德不在开拓性的3-1,就是因为他实际上是为了让数学、物理学、逻辑学能够成立,能够具有先天性综合判断,才给出了先天综合直观和先天必然——他耍了赖,并不认真对待这一断裂。有限的心智如何抵达观念?康德认为人类的心智虽然有限,但却是一种被刻意被给出的,被给予的,在无限序列中的有限性。那这种神谕一样的有限性就可以直接被当作无限性来用——有限的心智把握到的时空是可以直接抵达先天综合——数学、逻辑学知识的,因为它们只对人类有意义,对上帝没必要——上帝具有理智直观。
1.2.2.3只有胡塞尔直面了康德所刻意忽视的问题(至少尝试过了)。
2.现象学面临的,开启观念论的问题是什么?存在与观念何以抵达同一。现象学中的存在是被悬置的,只不过是意识内的朴拙信号流,而现象学试图解释的就是信号流如何产生可以跑动的程序。换个方向思考,如果有一个程序(他们自己的现象学方法)可以把这个代码流信号(那个特定的存在之流)破译,那么光用这些程序就可以建构世界,实现了新的程序——实现了存在与观念的同一。
2.1但是存在和观念之间确实是存在断裂的。因为存在转瞬即逝,只能靠观念的迟滞,观念却超越永恒。而黑格尔提出的思考是:同一并非起点,差异才是起点。
2.1.1观念其实在向我放高利贷。等到我要把观念和存在同一,也就是准备把观念的手弄脏的时候,我观念中所有腐烂的东西、我刻意摒弃的东西、断裂的东西、我的谬误就会在交流和实践中暴露出来,那个时候就是它收贷款的时候,偿还方式是我的爱欲劳动(恼火、感到不被理解、愤恨、厌恶、愧疚等)和我“更实在”的一些存在,譬如我的社会学声誉、仪器设备、钱财等等。
2.2 3-1到3-2,是理论到实践的变化;3-2到3-3,是伦理姿态到宗教姿态的(克尔凯廓尔)的变化,3-3到3-4是话语维度(意识结构)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这是人类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纯靠脑子,以倒逼、否定性,纯粹不含任何肯定性的方式探索符号系统的努力,人类的一切智性思考存兹。
3.有什么样的窍门能够快速进入观念论?聚焦自我意识(体验性的)和意识结构的断裂。范畴直观,甚至可以直接说是白嫖的反思,是连接这个断裂的桥梁。
3.1对主体性的把握有两种失败:①把握为意识结构,走向现象学;②把握为主体化过程,走向结构主义。而两种把握都错失了主体性本身。但唯一成功的把握是德国观念论的唯心辩证法。
3.1.1当你生存的时候,你实际上没有资格后撤一步,把自己当成意识结构把握,或者强行把自己当成某种前主体的东西,试图去进行主体化——你没有资格用体验性触及意识结构,甚至篡改意识结构,体验性自我意识是无力于内在意识结构的,尽管“它内在于我”。我始终无法完全肆意蹂躏我的体验(我没有办法把痛改成爽,我无法删改意识的的空间性和时间性)。
3.1.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归根结底,意识结构是一种内在超越性、一种先验物。那对其的把握如何可能?先验转向。意识到自己的体验性虽然都是先验框架所给出的、所建构的,但意识结构是内在于我的,故而可以借此完成把握,完成反思,用逻辑、辩证法、直观、症状分析完成最低限度该做的事。一个极度无力的自我意识试图越狱,试图从零开始解析源代码,这就是观念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