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轻松度过三伏天

2023-07-21 15:42 作者:金药说  | 我要投稿

三伏天养生攻略

金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同时我国北方多地遭遇高温“炙烤”,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23年三伏天分别为:初伏10天(07月11日-07月20日);中伏20天(07月21日-08月09日);末伏10天(08月10日-08月19日。传统经验,三伏天的气温会达到一年当中的最高点,是“风寒暑湿燥火”混杂的时节,寒为万病之源,湿是万病之母,风则万病之首。夏季炎热,肌肤处于开泄状态,以排汗来适应酷热天气,容易出现脏腑功能紊乱,造成气虚,特别是中老年人,常常出现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发生中暑、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三伏天除了正常的做好防暑降温之外,日常起居需注意防病调理,其中三伏天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合力,属温阳驱寒,固本扶正最佳时机,采用“补阳、祛寒、养心”来调养身心,更有助于健康和长寿。下面关于三伏天的一些建议。

一、补阳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祛病良药,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补阳是养生祛病之本,阳气虚,百病丛生,阳气旺,则百病不生,故三伏天“补阳”尤为重要:

1.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性味辛辣,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嗝、化痰止咳、祛寒、补气、平喘等作用。夏天吃生姜,助于排汗降温、防治肠胃炎、祛风散寒等。生姜热性又可补充人体阳气,达到体内的一个阴阳平衡。

2.艾灸:艾灸是补阳最有效的方法,中医有冬病夏治的“三伏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可温补阳气、利湿散寒、疏经通络,调动人体免疫功能,以减轻风寒之邪在冬季发作的症状和病情,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3.运动生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适当运动,让身体排汗,更有利于身体排毒、阳气舒展,但锻炼也要讲究轻缓,切忌运动过度,汗出多了会伤及体内津液,特别是老年人,夏天运动要适度,尽量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时运动。

4.午睡:中医认为,午时是心经当令,人体这时候是调节生物钟规律的转换点,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午休后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午睡可以让人保持清醒之外,也可补阳气,以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

5.泡脚:自古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润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阳气不足的人一般就会手脚冰凉,怕冷,经常腹泻,消化不良。中医认为,泡脚既可以通经络排毒素,又可以养阳气补脏腑,一年四季用热水泡脚有益健康。


二、祛寒

1.防外寒:空调不宜低于25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同时要保持通风;保护好颈背部、腰腹部,避免冷风直吹;不宜洗冷水澡,防止血管迅速收缩,引起高血压、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

2.防内寒:不能过度食用冷饮、生冷食物,容易伤阳气,引起肠胃不适,实在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开水,朴素而养身。坚持三伏天不吃冷饮、雪糕,即使不去专门冬病夏治,体内的寒气也会好大半,特别是冬天手脚冰凉的人。

3.祛湿寒:甜腻饮食容易造成食欲不振,腹部胀闷,油腻辛辣食物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加重炎症,清淡饮食可清热防暑,敛汗补液,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果,适当饮水,有条件的可以选择中医理疗祛湿气。


三、养心

《黄帝内经》明确提到:“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切忌对夏季炎热感到厌恶,要保持情绪平和不要发怒,三伏天难免心浮气躁,容易导致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大,加上高温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夏季要养心,方使得气色容光焕发,体内的阳气自然宣畅,这是老年人、慢病患者夏天的养生之道,所以要尽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穿心莲内脂软胶囊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如何轻松度过三伏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